《货币银行学》(现更名为《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 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大学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主干课程之一。经济学专业的课内学时68学时,4个学分。
货币银行学的主要研究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实际经济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对象为货币与银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等内容。通过《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理论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和认识现代金融体系;掌握货币金融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对货币、信用、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活动等基本范畴,及其运行规律有系统地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为学生的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金融理论基础。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1 货币的起源、本质和形式
1.2 货币的职能
1.3 货币制度的构成
1.4 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信用
2.1 信用的含义、特征和形式
2.2 信用工具的含义、特征和形式
2.3 课后讨论题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三章 利率
3.1 利率的含义、分类
3.2 利率的计算
3.3利率的决定理论
3.4 拓展阅读 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
第三章 单元测试
第四章 金融市场
4.1金融市场概述
4.2货币市场含义、特征和种类
4.3资本市场
4.4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4.5 课后讨论题
4.6 货币市场小知识链接
4.7 资本市场小知识链接
第四章 单元测试
第五章 商业银行
5.1 金融机构体系
5.2 商业银行的产生、性质和职能
5.3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5.4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_负债业务
5.5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_资产业务+投资业务
5.6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_中间业务+代理行业务+表外业务
5.7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
5.8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与收缩
第五章 单元测试
第六章 中央银行
6.1 央行的产生和发展
6.2 央行的性质和职能
6.3 央行的业务范围
6.4 央行的独立性问题
第六章 单元测试
第七章 货币政策
7.1 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目标
7.2 货币政策工具
7.3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
7.4 货币政策效果(有效性)
第七章 单元测试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8.1 货币需求的含义与测量
8.2 货币需求
8.3 货币供给
第八章 单元测试
第九章 通货膨胀
9.1 通货膨胀的概述
9.2 通货膨胀的成因
9.3 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九章 单元测试
第十章 金融风险与监管
10.1 金融风险的含义及种类
10.2 金融监管含义、目标与原则
10.3 金融监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