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5
开课时间2024/02/26 - 2024/06/18
课程周期17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不断上升,目前对食品中微生物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深入学习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对开展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研究食品微生物的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希望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和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生产出更好的食品。

课程大纲
绪论
1.1 微生物学的特点及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1.2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1.3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及发展
微生物的分类
2.1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和命名
2.2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1
2.3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2
2.4 真菌的分类
原核微生物
3.1 原核微生物
3.2 细菌 菌体形态和大小
3.3 细菌 细胞核
3.4 细菌 特殊构造1
3.5 细菌 特殊构造2
3.6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3.7 放线菌 形态1
3.8 放线菌 形态2
3.9 放线菌 形态3
3.10 放线菌 形态4
3.11 放线菌 繁殖
3.12 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无细胞结构生物
4.1 病毒
4.2 噬菌体
真核微生物
5.1 真核微生物的特点
5.2 酵母菌 形态和结构
5.3 酵母菌 繁殖和分类
5.4 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
5.5 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
5.6 霉菌 菌丝和菌丝体、生活史和繁殖史
5.7 霉菌 曲霉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6.1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6.2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上)
6.3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下)
6.4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6.5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6.6 培养基(营养基质)
6.7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和呼吸作用(上)
6.8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和呼吸作用(下)
6.9 微生物细胞ATP的生成和利用
6.10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6.11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微生物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
7.1 微生物生长相关的概念
7.2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7.3 连续培养与同步培养
7.4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7.5 微生物耐热性大小的几种表示方
7.6 微生物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
微生物的遗传和育种
8.1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8.2 基因重组
8.3 基因工程
8.4 生产菌种的保存
8.5 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
8.6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腐败变质
9.1 食品污染
9.2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其途径
9.3 细菌污染危害
9.4 霉菌及其毒素污染危害
9.5 食品的腐败变质
9.6 食品原料与腐败变质
9.7 食品污染及腐败变质控制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10.1 细菌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10.2 酵母菌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10.3 霉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0.4 微生物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0.5 食用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11.1 微生物与食源性疾病概述
11.2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11.3 真菌性食源性疾病
11.4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食品中微生物质量控制
12.1 食品的微生物质量和标准
12.2 用微生物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12.3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上)
12.4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下)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13.1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及其发展
13.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13.3 细菌形态学检查
13.4 细菌培养与分离技术
13.5 细菌的生物化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