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略与领导小言
管理大略与领导小言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6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山东大学
开课教师张晓峰
学科专业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伴随人类社会始终,贯穿修齐治平的全过程;领导致力于群体积极性的调动和组织大方向的把握。在一切互联的时代,“管理无领导”、“人人都是领导者”,如何把握管理和领导的关系?作为已经渐进普及的管理学教育,如何在管理的知识基础上形成思维、体悟领导艺术?又如何在西方知识体系下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和中国独特的管理情景融合?本课程以中西方融合为主线,整合“历史、时代、个体”的三种历史观,以“经史合参”的方法,从管理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思想做出回应时代的解读,展现“四个自信”。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导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引言:学生的邮件
张晓峰
选题小解
张晓峰
讲授方式
张晓峰
管理是什么
图说管理1
张晓峰
图说管理2
张晓峰
图说管理3
张晓峰
管理的“价值观”问题
张晓峰
谁是管理者
什么是管理者?
张晓峰
管理者技能
张晓峰
典型的管理者
诸葛亮:授权的问题
张晓峰
周瑜:人才培养的问题
张晓峰
许攸:空降兵的典型代表
张晓峰
赵云:职业经理的典范
张晓峰
儒家:领导的起点
君子
张晓峰
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1
张晓峰
仁者无敌2
张晓峰
为政以德
张晓峰
半部论语治天下
张晓峰
德治仁政:孟子的大逻辑
张晓峰
儒家小结
张晓峰
道家:领导的境界
老子的智慧
为人之道
张晓峰
安身之道
张晓峰
阅世之道
张晓峰
治国之道
张晓峰
庄子的洒脱
螳螂捕蝉:谁是谁的菜?
张晓峰
材与不材:这是一个问题
张晓峰
沉鱼落雁:是美还是怕?
张晓峰
桓公读书:纸上得来终觉浅
张晓峰
朝三暮四:人比猴子强吗?
张晓峰
庄周梦蝶:人生本就梦醒间
张晓峰
鼓盆而歌:还有什么放不下?
张晓峰
相忘江湖:放手也是一种爱
张晓峰
老庄小结
老庄小结1
张晓峰
老庄小结2
张晓峰
法家:领导的方法
法教吏师:法家思想管理解读
法教吏师:法家思想管理解读1
张晓峰
法教吏师:法家思想管理解读2
张晓峰
汉家制度:儒道法的糅合
张晓峰
中庸之道:领导方法论
理解中庸之道
张晓峰
中庸之道是组织情景的体现
中庸之道是组织情景的体现1
张晓峰
中庸之道是组织情景的体现2
张晓峰
中庸的问题及解决
中庸的问题及解决1
张晓峰
中庸的问题及解决2
张晓峰
领导是水
当领导,学刘邦
张晓峰
老子:水有七善
张晓峰
孔子:水有九德
张晓峰
刘邦的领导才能
张晓峰
课程总述
课程总述
张晓峰
  • 第一章导论

    本课程选题由来、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

  • 1.1引言:学生的邮件

    本节以学生入党的邮件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看待个体或组织竞争力的问题。启发学习管理的过程中注意速成和非速成的关系,比如知识和思维、技术和人格、规范和创新、科学和艺术等相对关系。进而,为后续本课程强调管理思维的训练做好铺垫。

  • 1.2选题小解

    本节是学习本课程的意义,解释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与领导。管理贯穿于修齐治平的全过程,领导致力于大方向的把握和群体积极性的调动;管理的内容涵盖“一扇大门、四室一厅”,需要从知识、经验、艺术和哲学四个维度注意四种方式;比照管理和领导的细微差别,介绍《管理大略和领导小言》选题中的“大”与“小”如何体现。

  • 1.3讲授方式

    本节介绍具体的讲授方式,并以管理的视角对“三从四德”的解读为例,希望学生能够系统的把握“历史的历史观、时代的历史观和个体的历史观”三种历史观,形成“依托但不拘泥于历史,立足管理的视角,赋予中国传统思想时代的意义”。这种讲授方式将贯穿于本课程所涉及到中国传统思想的解读全过程。

  • 第二章管理是什么

    图说管理的屁股问题、情景问题、价值观问题

  • 2.1图说管理1

    本节选取管理中三位大师级的人物: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他们对管理的理解完全不同。只有通过考察三个人的背景,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三者理解有差别。进而,我们可以得出启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屁股决定脑袋”。屁股问题对理解管理有重大意义。

  • 2.2图说管理2

    本节选取管理中三位大师级的人物: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他们对管理的理解完全不同。只有通过考察三个人的背景,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三者理解有差别。进而,我们可以得出启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屁股决定脑袋”。屁股问题对理解管理有重大意义。

  • 2.3图说管理3

    本节通过对“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解,来体会管理中的“情景”因素。管理必然存在于一定的情景之中,脱离具体的情景很难准确的掌握管理。管理的情景因素,可以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维度理解并把握,由此才能真正的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 2.4管理的“价值观”问题

    本节通过杜甫和《卖炭翁》中的两句诗,来体会个人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差别。管理当中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无法通过事前界定所有可能的问题,由此,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就尤为重要。价值观是面对矛盾和不确定时,选择和取舍的根本依据,在管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 第三章谁是管理者

    本章介绍如何理解管理者,区分三种层次的管理者;管理者技能;典型的管理者表现

  • 3.1什么是管理者?

    本节介绍如何理解管理者,区分三种层次的管理者:高层、中层和基层,不同层级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及在实践中易犯的错误。

  • 3.2管理者技能

    本节介绍管理者三种基本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重点对概念技能的重要意义和应用方式做出有价值的探讨。

  • 3.3典型的管理者

    本节从《三国演义》小说中抽取耳熟能详的四位人物,以此来介绍四种典型的管理者,并据此介绍管理者工作中几个需要注意的要点。

  • 第四章儒家:领导的起点

    以儒家视角对管理做出了精彩的解读。

  • 4.1君子

    本节简单介绍孔子家世,从管理视角解读孔子对“君子”的不同论述,主要包括:文质彬彬、君子三变、和同问题、周比问题、君子三畏等。

  • 4.2仁者无敌

    “仁”是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本节从“内圣”和“外王”两个维度解释“仁”。其中,内圣包括律己和爱人,外王包括对人和对事。对《论语》中涉及“仁”的论述,系统了做了管理解读,其中包括忠、恕、孝等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并重点对“恭宽信敏惠”做出了精彩的管理解释。

  • 4.3为政以德

    本节对孔子有关“为政“的论述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梳理,主要包括:子路问政、五美四恶、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为政有三等。对其中的管理价值做出了细致解读。

  • 4.4半部论语治天下

    本节作为孔子部分的总结,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三句论语治天下”和“一句论语管组织”,进一步凝练其中的管理思想。

  • 4.5德治仁政:孟子的大逻辑

    本章对《孟子》全篇进行系统提炼,以图示的形式探讨了孟子从“人性本善”的逻辑起点,经由“浩然之气”、“大丈夫”、“立身之道”、“为君/臣之道”到“德治仁政”的大逻辑,从管理维度分析了其中的易犯的两种错误、君子三乐、恭敬贼的含义,并分析了这个逻辑体系的价值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 4.6儒家小结

    本节从“有一个愿景”、“儒家的心态”、“教化与传承”三个维度对儒家思想的管理价值做了总结,得出了儒家心态的三方面表现和企业家应该是教育家的结论。

  • 第五章道家:领导的境界

    以道家视角解读领导的境界

  • 5.1老子的智慧

    本节首先论述儒道双修的意义,接下来从为人、安身、阅世、治国四个维度介绍了老子思想中所蕴含的管理智慧。

  • 5.2庄子的洒脱

    本节通过庄子所讲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来讲授其对管理过程中心态、价值体系、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启示。

  • 5.3老庄小结

    在本节,通过老子的“四句教”: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其中所蕴含的意义,特别是对领导而言尤为重要。庄子的“材与不材”是职场安身立命需要时刻提醒的准则。而道家所赋予我们对管理界定,更是一种超然的高妙境界。

  • 第六章法家:领导的方法

    法家思想的管理解读

  • 6.1法教吏师:法家思想管理解读

    本节对法家思想所强调的三个维度:势、术、法所构成的“一体两翼”进行系统讲解。其中,法为体,势术为两翼,其辩证关系表现在: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贵势而不尚独断,尚法而不崇尊严,任术而不贵阴谋;不一其宪令,则奸多。只有这三者的系统整合,才是现代管理可资借鉴的三个抓手。

  • 6.2汉家制度:儒道法的糅合

    本节进一步概括法家思想“三冷”的特色。同时,比较儒道法三家作为管理指导思想单独运用的缺陷。通过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乃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的论断,探讨在现代管理当中,如何将传统的儒家、道家、法家三家思想进行系统结合,由此来搞好管理。其中,儒家是心态、道家是理想、法家是方法。

  • 第七章中庸之道:领导方法论

    法家思想管理解读

  • 7.1理解中庸之道

    本节通过典籍中对中和庸的不同理解,提炼出管理维度理解中庸应当是“高尚又不失一般的致用之学。根据庞朴先生的“一分为三”说,区分了中庸的四种表现形式;在管理视角下从辩证法、价值观和方法论三个维度解释了中庸之道。

  • 7.2中庸之道是组织情景的体现

    本节从因时而变、因情致宜、因材施教、两情相权四个维度具体展现了为何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组织情境下应用中庸之道的问题。其中,涉及大量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管理维度理解,对体会和把握中庸之道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 7.3中庸的问题及解决

    由于中庸之道高度调适和辩证的特征,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和“乡愿”混为一谈,因此往往被误解为折中主义、和稀泥。本节从四个方面解释乡愿,与中庸进行细致的比对,希望大家能明白二者之间的差别。针对中庸的“度”难以界定和把握的状况,提出了三种可以替代的方法。

  • 第八章领导是水

    以刘邦为例,对“领导是水”的命题进行详细解释:水货,一瓢水,上善若水。

  • 8.1当领导,学刘邦

    本节开始进入本讲的结束部分。以刘邦为例,对“领导是水”的命题进行详细解释:水货,一瓢水,上善若水。这三个方面当然不是说领导是“水货”,而是通过这三个视角提炼做好领导的一些基本的素质和准则。

  • 8.2老子:水有七善

    本节解释老子的“水有七善”和孔子所言“水有九德”,从这七个和九大方面理解当领导应当具备的品德与素养。

  • 8.3孔子:水有九德

    本节解释老子的“水有七善”和孔子所言“水有九德”,从这七个和九大方面理解当领导应当具备的品德与素养。

  • 8.4刘邦的领导才能

    本节回到刘邦,概括刘邦身上的领导特质:理想的心、宽广的胸、飞快的脑、勤问的嘴、会听的耳、阔绰的手、抹油的脚,由此作为领导是水部分的总结。

  • 第九章课程总述

    作为本课程的结束语,本部分并不是逐一回顾总结以往各讲的内容,而是借鉴老子两教孔子的典故,希望大家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体会好“上”、“止”、“正”这三个字所蕴含的意义;在职场当中,则需要一个恰当的“熬”字,这可以成为职场的一字真言。当然,这其中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含义。

  • 9.1课程总述

    作为本课程的结束语,本部分并不是逐一回顾总结以往各讲的内容,而是借鉴老子两教孔子的典故,希望大家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体会好“上”、“止”、“正”这三个字所蕴含的意义;在职场当中,则需要一个恰当的“熬”字,这可以成为职场的一字真言。当然,这其中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含义。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导论

    1.1 引言:学生的邮件

    1.2 选题小解

    1.3 讲授方式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管理是什么

    2.1 图说管理1

    2.2 图说管理2

    2.3 图说管理3

    2.4 管理的“价值观”问题

    视频数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谁是管理者

    3.1 什么是管理者?

    3.2 管理者技能

    3.3 典型的管理者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儒家:领导的起点

    4.1 君子

    4.2 仁者无敌

    4.3 为政以德

    4.4 半部论语治天下

    4.5 德治仁政:孟子的大逻辑

    4.6 儒家小结

    视频数7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道家:领导的境界

    5.1 老子的智慧

    5.2 庄子的洒脱

    5.3 老庄小结

    视频数14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法家:领导的方法

    6.1 法教吏师:法家思想管理解读

    6.2 汉家制度:儒道法的糅合

    视频数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中庸之道:领导方法论

    7.1 理解中庸之道

    7.2 中庸之道是组织情景的体现

    7.3 中庸的问题及解决

    视频数5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领导是水

    8.1 当领导,学刘邦

    8.2 老子:水有七善

    8.3 孔子:水有九德

    8.4 刘邦的领导才能

    视频数4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课程总述

    9.1 课程总述

    视频数1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