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海建桥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海建桥学院)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1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按照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最新录制的在线课程。作为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开设的思政课之一,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全方位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在学习体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过程中,领悟“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续写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辉煌。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史学素养和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本课程既注重基本知识的解读,更强调唯物史观的价值引领;既关注历史事件的分析,又关照现实问题的反思。本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具有丰富的教研经验,善于把学术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深化教学内容,致力于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高质量思政“金课”,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时全域互动,帮助学生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教学流程。所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已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荣获上海市民办高校说课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混合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2022年获准上海市高等学校重点建设课程立项。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中国建现代史——绪章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导言
费志杰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费志杰
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
费志杰
侵占领土与掠夺主权
费志杰
经济掠夺
费志杰
文化渗透
费志杰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
费志杰
国家出路的探索
太平天国的成就与局限
祝启忠,沈树永
鸦片战争后官僚和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
祝启忠,沈树永
洋务运动的探索
祝启忠,沈树永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祝启忠,沈树永
辛亥革命的历史成就与局限
祝启忠,沈树永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
新文化运动的成就与局限
叶明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叶明华
中共一大的召开与历史意义
叶明华
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失败
叶明华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对新道路的探索
李兰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
李兰
三次左倾错误
李兰
红军长征的胜利
李兰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白华山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白华山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白华山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白华山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白华山
抗日战争的胜利
白华山
为了新中国而奋斗
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
唐洪森
重庆政治谈判
唐洪森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唐洪森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唐洪森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唐洪森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原因与经验
唐洪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费志杰
改革开放前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哈龙,楚盛男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楚盛男,哈龙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意义
楚盛男,哈龙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理论成果
楚盛男,哈龙
大跃进运动及其后果
哈龙,楚盛男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哈龙,楚盛男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成就
哈龙,楚盛男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苏波
改革开放的起步
苏波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孙俊芳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孙俊芳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孙俊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兰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李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李兰
  • 绪章中国建现代史——绪章

    绪章

  • 0.1导言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1.1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

  • 1.2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

    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

  • 1.3侵占领土与掠夺主权

    侵占领土与掠夺主权

  • 1.4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 1.5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 1.6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

  • 第二章国家出路的探索

    国家出路的探索

  • 2.1太平天国的成就与局限

    太平天国的成就与局限

  • 2.2鸦片战争后官僚和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

    鸦片战争后官僚和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

  • 2.3洋务运动的探索

    洋务运动的探索

  • 2.4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 2.5辛亥革命的历史成就与局限

    辛亥革命的历史成就与局限

  •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

  • 3.1新文化运动的成就与局限

    新文化运动的成就与局限

  • 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 3.3中共一大的召开与历史意义

    中共一大的召开与历史意义

  • 3.4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失败

    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失败

  • 第四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4.1大革命失败后对新道路的探索

    大革命失败后对新道路的探索

  • 4.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

  • 4.3三次左倾错误

    三次左倾错误

  • 4.4红军长征的胜利

    红军长征的胜利

  • 第五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5.1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 5.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 5.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5.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5.5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 5.6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

  • 第六章为了新中国而奋斗

    为了新中国而奋斗

  • 6.1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

    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

  • 6.2重庆政治谈判

    重庆政治谈判

  • 6.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 6.4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 6.5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 6.6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原因与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原因与经验

  • 6.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 第七章改革开放前的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探索

  • 7.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 7.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7.3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意义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意义

  • 7.4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理论成果

  • 7.5大跃进运动及其后果

    大跃进运动及其后果

  • 7.6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 7.7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成就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成就

  • 第八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8.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 8.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 8.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深入推进

  • 8.4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邓小平南方讲话与改革开放的突破

  • 8.5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立

  •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9.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梦的提出

  • 9.2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9.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中国建现代史——绪章

    0.1 导言

    视频数1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1.1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1.2 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

    1.3 侵占领土与掠夺主权

    1.4 经济掠夺

    1.5 文化渗透

    1.6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

    视频数6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国家出路的探索

    2.1 太平天国的成就与局限

    2.2 鸦片战争后官僚和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

    2.3 洋务运动的探索

    2.4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2.5 辛亥革命的历史成就与局限

    视频数5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

    3.1 新文化运动的成就与局限

    3.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3.3 中共一大的召开与历史意义

    3.4 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失败

    视频数4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4.1 大革命失败后对新道路的探索

    4.2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

    4.3 三次左倾错误

    4.4 红军长征的胜利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5.1 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5.2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5.3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5.4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5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5.6 抗日战争的胜利

    视频数6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为了新中国而奋斗

    6.1 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

    6.2 重庆政治谈判

    6.3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6.4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6.5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6.6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原因与经验

    6.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视频数7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改革开放前的探索

    7.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7.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7.3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意义

    7.4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理论成果

    7.5 大跃进运动及其后果

    7.6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7.7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成就

    视频数7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8.2 改革开放的起步

    8.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8.4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8.5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视频数5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9.1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9.2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9.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视频数3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