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黎族传统文化绪论
黎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地理的特殊性,黎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但有因为相对的独立和封闭性,而使之存在整体上的滞后。
在黎族传统文化整体课程中,将从黎族服饰文化、文身、饮食文化、民居文化、交通通信、编织、剪纸、雕刻和传统音乐全方位地讲授。黎族服饰文化使大家深入了解黎锦、草木染、纺织、刺绣和饰品艺术,介绍非遗传承代表人物及其艺术作品赏析。 -
●1.1黎族传统文化绪论
本节讲述了海南黎族的历史渊源,介绍了黎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
●1.2黎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本节通过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应该融合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现代设计案例说明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
第二章黎族服饰文化
黎族服饰有着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上曾经成为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它与黎族的族源、祭祀、丧葬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受汉文化影响的程度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黎族先民,在积累柔韧纤维植物编织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发展,移植到服饰花边图案上。早在唐宋时期,黎锦就闻名于世。各方言的黎族服饰绚丽鲜艳、花边图案变化繁多,各放异彩,创造了中国服饰文化大系中堪称一绝的黎锦文化,这是黎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大贡献。 -
●2.1黎族服饰概述
黎族服饰概述讲述了黎族服饰的历史、起源、色彩、工艺、服饰、花纹和龙被。
-
●2.2黎锦图案形式与内涵
黎族织锦图案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黎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礼仪行为以及历史、文化、艺术、神话传说等生活各个领域的真实反映。黎族传统图案,具有独特的构思及艺术创意,它包含着丰富的民族风情、民族习俗和宗教文化的色彩意境。
主要包括黎锦的概念及其价值、黎族织锦图案的分类、现代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三部分内容。 -
●2.3黎族服饰草木染
黎族女子利用植物或矿物质染料进行着色,可染出红、黄、蓝、黑、褐、紫、绿等多种丰富多彩的颜色,其深度和亮度都没有完全一致的。而不同的女子总会喜欢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这些植物染料经过黎族妇女的长期实践,染出的衣物鲜艳、耐久不褪色,充分体现出黎族妇女的聪明才智。本节课主要介绍天然草木染料种类和作用,染色技巧和颜色的制作,以及它对现代人们着装观念的影响。
-
●2.4黎族服饰纺织工艺
3000多年前,黎族先民将丰富的热带柔韧纤维(xianwei)植物编织经验运用到棉、麻等纺织技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其中“单面织”、“双面绣”、“絣染”等技艺独具本民族特色。黎族的纺织技艺是黎族先民率先发明的一项重要科学技术,是中国棉纺织业起源、创新和发展的见证,是中国纺织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本节课主要讲解纺织原料种类黎族服饰织造工艺。
-
●2.5黎族服饰刺绣工艺
刺绣是黎族织锦工艺之一。织锦品绝大部分是用腰机织造出来的,如龙被、筒裙、头巾等。但也有一些织锦物,其主体部分是织造的,而中间若干局部的花纹图案,则要用刺绣来完成。这类织锦品有双面绣和单面绣两种。本节课主要讲解黎族服饰刺绣工艺概述、黎族刺绣种类、黎族各方言刺绣风格、龙杯制作。
-
●2.6黎族的饰品
黎族饰品凝聚了黎族人民几千年来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构成了黎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勤劳勇敢的黎族人民光辉灿烂的文化特色。黎族先民在海南岛各个地区活动并从事采集、捕捞、狩猎、装饰工艺品制作等原始渔猎生活和原始文化创造。本节课我们讲述黎族饰品概述、黎族妇女饰品及骨簪。
-
第三章黎族文身
文身,也称作刺青、纹身,是用有墨的针刺入皮肤底层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图案或字眼。作为一种人体装饰形式,文身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早已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文身是黎族氏族的传统标志符号,是黎族生命本源和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
文身是其族群最鲜明的标志,文身也是图腾崇拜的象征,成人的符号。刻在身上这些不同纹素图案中,包含着人们对生命的祈求、对幸福的渴望、对灾难的回避、对美丽的诠释等内容。历经几千年而不断延续下来的黎族文身,是人类一笔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3.1黎族文身概述
文身概述主要介绍了历史、起因和方法。文身是黎族母系社会的遗存,是母权制的产物,它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产物。文身是黎族历史上凝聚力、号召力、生命力的标志。特别是与外族人发生战争时,文身、服饰就是“自己人“的最鲜明的标志,是黎族历史上最壮观的文化现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黎族的文身必将完全消失。
-
●3.2黎族文身图案
黎族的文身图案元素由线、圆、点组成。线有直线、横线、斜线、曲线、交叉线、单线、双线、多线等,圆有单圆形、同心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多样圆形等,点有小点、大点、多点、圆点、顿点等。由线、圆、点等元素组成千变万化的各种图案。黎族文身图案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以抽象图案为主,由线、圆、点等元素构成各种几何图案,有别于写实类图案。其大部分都看不出源于何物,只有一部分可分辨出蛙、蛇、鱼、鸟等。
-
第四章黎族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包括由食生产、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以及风俗习惯、传承演变、哲学思想等所有食事的总和。
作为海南岛最早少数民族黎族,常年居住在热带雨林、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土地肥沃、植物繁茂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一直沿袭古老、原始的传统饮食文化,总体概括为几个特点:种类丰富多样性、制作技法的单纯性、规则和样式的独特、饮食礼仪与祭祀的联系密切、承载方式的古朴、原始。内容繁缛复杂,本章节仅用四个小节概括分述 。 -
●4.1黎族饮食文化与祭祀
本小节主要讲述黎族常见的食物种类、饮食习惯、饮食规则与样式、饮食礼仪与祭祀等。
-
●4.2黎族传统炊具文化
这一节重点讲解黎族炊具文化中各种材质的生活器皿、黎族传统炊具的特点、黎族传统炊具在黎族文化中的地位、黎族传统炊具文化的发展概况。
-
●4.3黎族酒文化
本小节就四个方面讲授黎族酒文化概况:黎酒概况、黎酒文化内涵、黎族酒器、黎酒禁忌规则、黎酒在黎族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
●4.4黎族制陶
本节主要从黎族制陶简介、历史、特点、基本程序、材料、制作技法、烧制技艺、制作题材内容和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概括性讲述。
-
第五章黎族民居文化
海南黎族先民在漫长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不断改造和利用自身的生存环境,在气候条件与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下, 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居住文化。此章,主要从黎传统民居、船型屋两个方面讲授。
-
●5.1黎族传统民居
本节讲述了海南黎族的村落的选址原则;村落的规模;村落的建筑布局;黎族住宅的构造;黎族住宅的类型;黎族住宅的结构形式,多视角介绍黎族村落及黎族传统民居的内容。
-
●5.2船型屋结构
本节先由居民的形制 引出黎族最具特色的船型屋,重点讲解建造落地船型屋准备的材料 ;船型屋施工的细节;船型屋的特殊形式。船形屋在其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并没失去黎族传统住宅的独特风格, 其船篷结构形式得以保存。
-
第六章黎族交通传信
历史上海南岛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十分落后。交通工具基本靠原始的马车、牛车和人力独轮车等,通信工具基本是牛号角、鸡毛信和鸣枪等,学习黎族交通、传信工具,挖掘艺术根源,传承民族文化。
-
●6.1黎族交通
本节讲解黎族交通中的葫芦舟 ,竹筏 ,竹筏,小独木船,牛车马车,牛拖,人力独轮车,马等。黎族交通工具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点,取之自然,加工简易环保,具有较高社会历史研究价值。
-
●6.2黎族通讯
由于黎族没有文字,给信息传递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困难,本节通过讲解黎族传统的通讯联络方式中的牛角号 ,口哨 ,槟榔果 ,鸣枪 ,鸡毛信等。黎族通讯工具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传播方式特殊,运用方式不同,具有较高社会历史研究价值。
-
第七章黎族编织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在岛上居住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其藤竹编织技艺的历史也同样悠久。编织是普遍出现于人类石器时代的古老手工技艺,先民们就地取材采集植物的茎条或叶片等原材料,编织成绳网、篮筐等物品以满足渔猎采集等生产和生活需要,黎族人也不例外。海南岛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合于各种藤竹和草类植物的生长,为黎族人的手工编织提供了充裕的天然原材料。藤竹等植物编织的物品不但容易得到,而且轻巧、柔韧、耐用,自古以来就是黎族人身边最常用的物品。
几千年来,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黎族家庭始终传续着藤竹编织技艺以满足使用物品之需。人们将其作为家庭副业,利用农闲和空隙时间编织器具以自给自足或与周围的村民以物易物。也正因为如此,在黎族历史上,藤竹编织从未形成过专门的生产作坊。藤竹编织技艺的传承没有门槛,黎族村民家家砍竹子、户户编藤草,世世代代使用藤竹用品,就在生活日用的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将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传承了几千年。 -
●7.1黎族编织概述
黎族历史上尚未出现脱离农业生产而独立的家庭手工业,但以自给为目的的家庭手工业却十分普遍,黎族人通过加工各种植物,获得家庭日常生活必需品。黎族妇女擅长纺织棉麻、编织草席等,男子则擅长竹藤编织,竹器、皮革制作等。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编织技艺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黎族传统编织技艺历史悠久,藤竹编织对自然造型的模仿,编织对功能的保护与延伸,装饰冲动与审美发生。 -
●7.2黎族藤竹编
编织是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材料加工后,用手工进行经纬组合的工艺。编织是早于纺织之前的一种手工业。在西安半坡、庙底沟、三里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纹、“人”字纹,清楚地显示出是由篾席的残竹片。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苇席,距今有7000年历史。直到今天,编织仍然是海南黎族地区较为盛行的民间手工业之一,较普及的主要有竹编、藤编和草编等。
-
第八章黎族剪纸
黎族剪纸是黎族众多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品种,在汉代之前黎族民间通过“口咬”的技艺装饰生活,唐宋时期开始从汉族民间剪纸工艺中学习和直接引进的一门技艺,然后融入了本民族的原有宗教观念与信仰、丧葬习俗等诸多传统文化因素,烙上自己的文化烙印,历经数百年的传承、演变和发展。
-
●8.1黎族剪纸的历史发展
黎族剪纸分为葬丧剪纸和生活剪纸工艺两种类型,黎族剪纸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地域特点,描绘性和观赏性,具有较高社会历史研究价值。
-
●8.2大安剪纸
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因民间剪纸的普及和成就,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其作品不需要任何约定俗成的规范、定律、楷模和样板,而只是依据自己对各个物体的概念或物象相互关系的特定印象来创作。
-
第九章黎族雕刻
本章主要介绍黎族特有的雕刻技艺——木雕和骨雕
-
●9.1黎族木雕
黎族木雕的雕刻装饰造型独特,图案精巧,内涵丰富,也是黎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长远的历史岁月中,木雕具是黎族生产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用具,是数千年来,黎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实物见证,也是黎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体现了黎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表现了黎族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民族特色。
-
●9.2黎族骨雕
在海南岛黎族地区保留着较为古老的制骨工艺,其中骨簪为骨器中最精美的骨雕。黎族骨器制作具有着独特的价值。北方狩猎民族的制骨工艺已经基本消失,海南岛的制骨工艺在全国来说弥足珍贵,这是研究黎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
第十章黎族传统音乐
本章主要介绍黎族传统的民间乐器、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
-
●10.1黎族民间乐器
原生态的黎族民间乐曲富有原始、神秘的音乐色彩。传统乐曲产生于原始社会生活中,保留有原始生活的音韵,展现黎族原始生活的风情。在祖国的音乐殿堂中独具一格。如鼻箫、灼吧、叶笛、牛角笛、叮咚等乐器在国内并不多见,许多乐曲也是本民族独具的,它丰富了祖国器乐的宝库,呈现出祖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
●10.2黎族民间歌曲
黎族民间歌曲,主要是指黎族同胞在产生、生活中,由劳动号子、神话传说等演变而来的歌曲。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男女老幼都会唱,特别在喜庆的日子里,唱歌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平日的生产劳动中,也会即兴而引吭高歌。
-
●10.3黎族民间舞蹈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世居民族,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劳动生活岁月里,黎族同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舞蹈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已成为非文字形式的历史载体。同其他民间舞蹈一样,黎族民间舞蹈最初的形成也是与敬神、祭祖等巫术活动密不可分的,其将舞蹈与巫术结合,既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有独特的地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