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生长发育测量
小儿体格生长课程是儿科学的基础,儿科临床的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都涉及儿童的体格生长。人的生长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18岁左右达到成年水平。生长是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生长的量的变化,主要以形态变化来体现,是发育的物质基础。体格生长常选择易于测量、有较好人群代表性的指标来表示,一般常用的指标有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
●1.1小儿生长测量
本节课我们将向大家讲述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等集中临床中常用的小儿生长测量方法。
-
第二章儿科常规操作
小儿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以及硬脑膜下穿刺术是儿科临床诊疗过程中常见的操作技能,这些操作在儿科疾病的诊治中有重要意义。本章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这几种穿刺术的详细操作步骤以及适应证、禁忌证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2.1小儿腰椎穿刺术
本课程内容是小儿腰椎穿刺术,由于小儿在穿刺操作过程中极其不配合这一特殊性增加了腰椎穿刺的难度,如何不再慌乱?通过视频学习,了解小儿腰椎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掌握操作步骤;熟悉注意事项及操作后处理。实践操作详细讲解穿刺流程的关键,包括患儿如何摆体位,定位,穿刺手法等技巧,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
●2.2小儿骨髓穿刺术
小儿骨髓穿刺术是儿科临床诊疗工作中,尤其是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项操作技能。在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中,我们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术获得骨髓标本,进行更进一步的骨髓细胞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相关检查,从而辅助临床疾病的诊治。
本节课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骨髓穿刺术的详细操作步骤,以及适应证、禁忌证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2.3小儿胸腔穿刺术
本视频介绍的主要内容有:小儿胸腔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操作的必要性及病人、环境、器械的准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操作体位。通过实践操作详细讲解穿刺的具体过程;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标本的收集、术后的用物归类以及操作记录的书写。
-
●2.4小儿腹腔穿刺术
本视频介绍的主要内容有:小儿腹腔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操作的必要性及病人、环境、器械的准备,穿刺前的注意事项;根据腹腔积液的量来选择不同的操作体位。通过模型操作详细讲解穿刺的步骤及根据不同的积液量采用不同发热操作的方式;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标本的收集方法、术后的用物归类及操作记录的书写。
-
●2.5硬膜下穿刺术
硬膜下穿刺术是用于诊断、治疗前囟未闭的患儿硬膜下血肿、积液或积脓的手术。本节详细介绍了小儿硬膜下穿刺术的解剖结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前各项术前准备。重点讲解、示范了硬膜下穿刺的操作过程和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第三章儿科急救操作
儿科急救操作是在新生儿窒息以及危急重症儿童抢救过程中必备的操作技能,正确、及时的急救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以及危重患儿的死亡率及伤残率。常见儿科急救操作包括新生儿复苏、小儿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脐静脉置管、经外周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本章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儿科急救操作的详细操作步骤以及适应证、禁忌证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3.1小儿经口气管插管术
本课程内容是小儿经口气管插管术,通过简洁的动画及图文,让气管插管易学、易理解、不再迷茫。气管插管也就是建立人工气道,是窒息、心肺复苏、呼吸衰竭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手段,也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诊疗操作之一。视频内容包括小儿经口气管插管术的术前评估及准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三个部分;了解操作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进行术前评估,不同年龄段小儿气管插管的用物准备及插管深度;掌握操作步骤,尤其是摆体位、如何暴露声门等插管技巧及操作流程中关键的注意事项。
-
●3.2婴儿/儿童心肺复苏
本课程内容是婴儿/儿童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部分,通过视频学习,了解心肺复苏对抢救心搏骤停患儿的实际意义;熟悉心肺复苏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作和生存链组成;掌握婴儿/儿童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的单人/双人复苏流程、操作手法、不同年龄的复苏要点;掌握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标准;掌握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
-
●3.3新生儿复苏
新生儿复苏(上):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新生儿复苏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新生儿复苏(上)主要讲解新生儿复苏流程图、团队合作、复苏前准备、初步复苏以及正压通气的指征、手法和矫正通气步骤,强调肺的有效通气是新生复苏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步骤。
新生儿复苏(下)主要讲解气管插管、胸外按压、通气和胸外按压的配合以及给药的指征、手法和注意事项等。重点掌握各个步骤的指征、正确手法、评估以及评估后的处理。 -
●3.4脐静脉置管术
通过脐静脉置管术建立一条相对安全、稳定、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救治的一项重要临床技能。本节详细介绍了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的解剖途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前各项术前准备。重点讲解、示范了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详尽讲解了置管后如何进行观察和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
●3.5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
本节课程内容是新生儿PICC置管术。通过视频学习,了解PICC置管的概念及置管的优点、PICC置管的意义。学会新生儿各血管的评估,学习头部血管、上肢、下肢等不同部位血管的差异及优缺点。从而正确选择血管进行置管。并掌握不同部位置管长度的测量方法及上下肢臂围的测量方法。重点掌握PICC的具体操作步骤: 1.消毒、2.建立最大无菌区、3.穿刺、4.固定、5.确定位置、6.整理用物及记录等六个步骤。最后了解PIC C置管后的维护和注意事项,将此项置管技术熟练运用于临床。
-
第四章儿科常见护理操作
护理操作是儿科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本章我们将详细介绍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皮试、给氧等儿科常见护理操作的详细操作步骤以及适应证、禁忌证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4.1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本节课程内容是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通过视频学习,了解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的概念及适应证与禁忌证、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的操作流程。学会各穿刺部位的评估,从而正确选择血管进行穿刺,掌握冲封管的护理。
重点掌握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一部分是操作前准备:包括核对医嘱、自身准备、用物准备及评估、环境准备、患儿准备及评估;第二部分部操作包括:药物准备→床旁核对与沟通→排气与消毒→固定患儿→穿刺→敷贴固定→再次核对→调节速度→健康宣教→观察→冲封管护理;第三部分操作后处理包括:整理床单位、垃圾分类处理、洗手、记录。
最后了解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的注意事项,将此项技术熟练运用于临床。 -
●4.2小儿肌肉注射法
本节课程内容是肌肉注射法。通过视频学习,了解肌肉注射法的概念及适应证与禁忌证、肌肉注射法部位的定位与操作流程。 重点学会注射部位的定位,了解肌肉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掌握肌肉注射法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一部分是操作前准备:包括核对医嘱、自身准备、用物准备及评估、环境准备、患儿准备及评估;第二部分操作包括:床旁核对与沟通→定位→皮肤消毒→核对药物→排气→进针→拔针→按压→再次核对;第三部分操作后处理包括:整理床单位 、观察用药反应、健康宣教、垃圾分理处理、洗手、记录。
最后了解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将此项技术熟练运用于临床。 -
●4.3小儿皮内注射法
本节课程内容是皮内注射法。通过视频学习,了解皮内注射法的概念及适应证,掌握皮内注射法的操作流程,熟悉皮内注射法的注射部位,学会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熟悉青霉素皮试的结果判断方法及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
皮内注射法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一部分操作前准备:包括核对医嘱、自身准备、用物准备及评估、环境准备、患儿准备及评估;第二部分操作包括: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核对→ 消毒→ 抽药→“一溶解三稀释”青霉素→再次核对→整理用物;床旁核对与沟通→消毒→ 再次核对排气→穿刺→皮内注射→再次核对→记录注射时间和观察时间以及注射部位;第三部分操作后处理包括:整理床单位、垃圾分类处理、洗手、皮试结果判断及记录。
最后了解次此项的注意事项,将此项技术熟练运用于临床。 -
●4.4 中心管道给氧法
本节课程内容是中心管道给氧法。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心管道给氧法的概念及适应症与禁忌症,掌握中心管道给氧法的操作流程,了解中心管道给氧法的注意事项。
中心管道给氧法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一部分是操作前准备:包括核对医嘱、自身准备、用物准备及评估、环境准备、患儿准备及评估;第二部分操作包括:吸氧:床旁核对与沟通→清洁并检查鼻孔→安装氧气装置→连接一次性吸氧管→打开流量表→判断氧气管通畅→插入鼻孔→固定→记录→宣教→观察;停氧:核对→拔出吸氧管→关氧流量表开关→分离鼻导管→卸氧气表→记录停氧时间;第三部分操作后处理包括:整理床单位、垃圾分理处理、洗手。
最后了解中心管道给氧法的注意事项,将此项技术熟练运用于临床。
-
第五章儿科其他操作
通过雾化吸入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肺部,具有快速起效,用药剂量小,副作用少且使用方便的优点,已成为当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本章将详细介绍吸入疗法的概念、适应证,雾化吸入的具体操作、不同吸入装置的优缺点及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
●5.1吸入疗法(上)
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肺部,具有快速起效,用药剂量小,副作用少且使用方便的优点,已成为当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这节课主要讲述吸入疗法的概念、适应症,雾化吸入的具体操作、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
●5.2吸入疗法(下)
吸入疗法中常用的吸入装置有三种,雾化吸入器、定量气雾吸入器和干粉吸入器。上节课已详细讲述了雾化吸入器,本节课详细介绍定量气雾器和干粉吸入器,两者的原理,操作方法,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三种吸入装置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