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经典导读
外国文学经典导读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6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外国文学经典导读”课程以外国文学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为学习对象,将外国文化知识与作家作品鉴赏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阐释文学经典自身的文学价值,又注重揭示作家作品与其所处文化背景的深层联系。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既能欣赏经典作家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外国文化,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人文修养的目的,使之成为既具有文化多元、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又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和主体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导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什么是外国文学经典
于冬云
如何阅读外国文学经典
于冬云
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何为
于冬云
荷马史诗
荷马只是个传说?
杨江平
战争与历险
杨江平
提供生动史料的百科全书
杨江平
英雄本色
杨江平
口头诗学
杨江平
印度史诗
《摩诃婆罗多》释名
张雪杉
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
张雪杉
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
张雪杉
刹帝利与婆罗门传统的纠葛
张雪杉
人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交融
张雪杉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紫式部生平
毛建雷
《源氏物语》成书与故事内容
毛建雷
光源氏的形象
毛建雷
《源氏物语》与白居易的文学关系
毛建雷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莎翁其人及其创作分期
郎晓玲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郎晓玲
《哈姆莱特》的生成、翻译与改编
郎晓玲
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王子&善于反思的内省者
郎晓玲
哈姆莱特:性格即命运
郎晓玲
《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郎晓玲
约翰逊与《雷斯勒斯》
塞缪尔·约翰逊:英国18世纪的文坛领袖
刘 亚
作品生成过程及中文译本
刘 亚
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一)
刘亚
作品分析(二)
刘亚
作品分析(三)
刘亚
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雨果的多种身份
余中先
《巴黎圣母院》的精彩细节
余中先
雨果的对照美学原则
余中先
《巴黎圣母院》和巴黎圣母院
余中先
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
勃朗特三姐妹
张 磊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
张 磊
简·爱的个人奋斗之路
张 磊
简·爱的爱情之路
张 磊
《简·爱》与“灰姑娘”原型
张 磊
阿斯塔菲耶夫与《鱼王》
西伯利亚作家阿斯塔菲耶夫
张 冰
历经周折出版问世的《鱼王》
张 冰
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生态整体
张 冰
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自然与人
张 冰
社会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
张 冰
卡夫卡与《诉讼》
无所归属的世界性作家
曾艳兵
《诉讼》:三重审判
曾艳兵
卡夫卡式审判
曾艳兵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双重声誉:经典作家与文化偶像
于冬云
《老人与海》的成书过程与中译本
于冬云
“准则英雄”桑提亚哥
于冬云
桑提亚哥的乡愁与海明威的审美召唤
于冬云
卡尔维诺与《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卡尔维诺生平简况
杨黎红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成书及内容
杨黎红
你是谁?谁在说话?
杨黎红
我是谁?
杨黎红
巧妙的故事设置与独特的阅读观、作者观
杨黎红
多元的人称叙述和元小说策略
杨黎红
索因卡与《死亡与国王的侍从》
非洲“老虎”:沃勒·索因卡的生平与创作
朱振武
文化焦虑:《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中的戏剧冲突
朱振武
民族建构:《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与索因卡的家国理想
朱振武
仪式悲剧:索因卡的戏剧实践创新
朱振武
库切与《福》
库切
王敬慧
《福》的翻译与故事梗概
王敬慧
《福》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互文性
王敬慧
《福》的阅读难点分析
王敬慧
弗兰纳根与《深入北方的小路》
弗兰纳根及其主要创作
郝 岚
作品生成过程
郝 岚
诗性文本:松尾芭蕉的《奥の细道》
郝 岚
诗性文本:保罗·策兰
郝 岚
诗性文本:丁尼生与死亡之诗
郝 岚
  • 第一章导论

    导论

  • 1.1什么是外国文学经典

    什么是外国文学经典

  • 1.2如何阅读外国文学经典

    如何阅读外国文学经典

  • 1.3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何为

    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何为

  • 第二章荷马史诗

    了解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内容、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

  • 2.1荷马只是个传说?

    了解什么是荷马问题。

  • 2.2战争与历险

    了解两部史诗的大致情节。

  • 2.3提供生动史料的百科全书

    了解荷马史诗作为古希腊社会百科全书的认识价值。

  • 2.4英雄本色

    全面把握荷马史诗所塑造的众英雄的特征。

  • 2.5口头诗学

    了解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 第三章印度史诗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一般性了解古印度两大史诗。重点掌握《摩诃婆罗多》。

  • 3.1《摩诃婆罗多》释名

    简略介绍古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书名的含义。

  • 3.2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

    《摩诃婆罗多》十八篇内容简介。

  • 3.3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

    《摩诃婆罗多》常用的叙事形式:插话。

  • 3.4刹帝利与婆罗门传统的纠葛

    《摩诃婆罗多》文本歧异之处的由来。

  • 3.5人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交融

    《摩诃婆罗多》之中的神话传说。

  • 第四章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紫式部(Murasaki Shikibu)是日本平安时代杰出的女性作家、歌人。她创作的小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本章主要介绍紫式部的生平、《源氏物语》生成过程与故事内容、光源氏的形象和白居易的文学影响。

  • 4.1紫式部生平

    本节介绍紫式部的生平。

  • 4.2《源氏物语》成书与故事内容

    本节介绍《源氏物语》生成过程与故事内容。

  • 4.3光源氏的形象

    本节介绍光源氏的形象。

  • 4.4《源氏物语》与白居易的文学关系

    本节介绍《源氏物语》与白居易的文学关系。

  • 第五章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本章主要介绍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及其《哈姆莱特》,并通过细读作品部分选文,了解莎剧的艺术特点。

  • 5.1莎翁其人及其创作分期

    本节主要简要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创作分期。

  • 5.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简要介绍《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与《麦克白》为何被称为四大悲剧及各自特点。

  • 5.3《哈姆莱特》的生成、翻译与改编

    简要介绍《哈姆莱特》文本的生成过程以及中文译者和译本。

  • 5.4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王子&善于反思的内省者

    从高贵有为的王子和善于反思的内省者角度分析哈姆莱特形象。

  • 5.5哈姆莱特:性格即命运

    从哈姆莱特的犹豫和拖延的性格及最终结局分析哈姆莱特形象。

  • 5.6《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本节从语言、人特形象和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三个方面总结《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 第六章约翰逊与《雷斯勒斯》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一般性了解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的生平和基本创作情况,重点了解作品《雷斯勒斯》所体现的人生观。

  • 6.1塞缪尔·约翰逊:英国18世纪的文坛领袖

    介绍作家生平和基本创作。

  • 6.2作品生成过程及中文译本

    介绍《雷斯勒斯》写作和出版的情况

  • 6.3作品分析

    通过文学书写提出一种现象:永不满足的心灵。 通过作品人物之口,作者约翰逊找到人类心灵永不满足的原因之一:饥渴的想象,即无限的欲望。 通过作品人物的实践与探讨,作者给读者提出一种解决策略:理智而节制的生活。

  • 第七章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雨果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其小说的代表作,本章介绍雨果的个人生平、故事情节、不同读法等。

  • 7.1雨果的多种身份

    本节介绍雨果的生平和多种身份。

  • 7.2《巴黎圣母院》的精彩细节

    本节介绍《巴黎圣母院》的精彩情节、故事内容。

  • 7.3雨果的对照美学原则

    本节介绍《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和美丑对照原则。

  • 7.4《巴黎圣母院》和巴黎圣母院

    本节介绍《巴黎圣母院》和巴黎圣母院之间的多重关系,及雨果的思考。

  • 第八章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生活于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其代表作《简·爱》体现出对时代的叛逆和反抗,其中塑造了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简·爱,她的个人奋斗之路和爱情之路颠覆了传统的“灰姑娘”叙述模式,成为女性主义的先声。

  • 8.1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与两个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一起登上文坛,她们都有精彩的文学作品问世,夏洛蒂创作出了《简·爱》,艾米莉创作出了《呼啸山庄》,安妮创作出了《艾格尼斯·格雷》,文坛上称其为“勃朗特三姐妹”。

  • 8.2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

    维多利亚时代的繁荣以对女性的压抑为代价,夏洛蒂·勃朗特以男性笔名发表了《简·爱》,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时代要求女性忍受并保持平静,但简·爱却是倔强、热烈而富于反抗精神的。

  • 8.3简·爱的个人奋斗之路

    简·爱的个人奋斗之路经历了四个场景:盖茨黑德府、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和荒原庄,她在这一过程中总是处于“禁闭与逃离”的模式中,并且始终保持了心灵的纯洁和手段的正直。

  • 8.4简·爱的爱情之路

    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因逾越了主仆之间的界限而引发了世人的惊慌,简·爱在爱情道路上的三次选择可以看出她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 8.5《简·爱》与“灰姑娘”原型

    简·爱的身世和遭遇确与传统童话中的“灰姑娘”有相似之处,但简·爱的独立自主和自尊自强是对“灰姑娘”原型的颠覆和超越。

  • 第九章阿斯塔菲耶夫与《鱼王》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一般性了解20世纪俄国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生平和基本创作情况,重点了解作品《鱼王》所体现的生态观。

  • 9.1西伯利亚作家阿斯塔菲耶夫

    介绍作家生平和基本创作。

  • 9.2历经周折出版问世的《鱼王》

    介绍《鱼王》写作和出版的情况

  • 9.3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生态整体

    通过文学书写提出人只是整体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并从生态平衡的视野来审视人,

  • 9.4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自然与人

    他在作品中探讨自然与现代人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 9.5社会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

    《鱼王》隐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态平衡的认知,对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生态平衡的希冀。

  • 第十章卡夫卡与《诉讼》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一般性了解20世纪德语作家卡夫卡的生平和基本创作情况,重点了解作品《诉讼》。

  • 10.1无所归属的世界性作家

    介绍作家生平和基本创作。

  • 10.2《诉讼》:三重审判

    了解小说中的“法” 包含着至少三个层面的含义:自我审判、社会审判、宗教审判

  • 10.3卡夫卡式审判

    了解卡夫卡式写作的隐喻、悖谬与荒诞。

  • 第十一章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 11.1海明威的双重声誉:经典作家与文化偶像

    海明威的双重声誉:经典作家与文化偶像

  • 11.2《老人与海》的成书过程与中译本

    《老人与海》的成书过程与中译本

  • 11.3“准则英雄”桑提亚哥

    “准则英雄”桑提亚哥

  • 11.4桑提亚哥的乡愁与海明威的审美召唤

    桑提亚哥的乡愁与海明威的审美召唤

  • 第十二章卡尔维诺与《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本章主要介绍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及其《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并通过细读作品部分选文,了解卡尔维诺创作的艺术特点。

  • 12.1卡尔维诺生平简况

    本节主要简要介绍卡尔维诺的生平及其创作分期。

  • 12.2《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成书及内容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卡尔维诺的代表作之一。本节主要介绍它的成书过程与情节概括。

  • 12.3你是谁?谁在说话?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框架文本采用了第二人称“你”进行叙述。本节主要通过细读作品选文,分析这一不同寻常的人称叙述方式,以及小说叙述者的身份。

  • 12.4我是谁?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的嵌入文本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本节主要通过细读作品选文,分析“我”的身份、权利和地位。

  • 12.5巧妙的故事设置与独特的阅读观、作者观

    本节主要分析了《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对“套盒结构”的巧妙运用、“时间零”理论和卡尔维诺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独特阅读观、作者观。

  • 12.6多元的人称叙述和元小说策略

    本节主要分析了《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的多元人称叙述和元小说策略。

  • 第十三章索因卡与《死亡与国王的侍从》

    尼日利亚作家索因卡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洲作家。索因卡因敢于伸张正义而被尊崇为“非洲的良心”和“老虎索因卡”,他的代表剧作《死亡和国王的侍从》以诗意的戏剧艺术形式呈现了文化冲突的主题和富有传统文化意识的悲剧观念。

  • 13.1非洲“老虎”:沃勒·索因卡的生平与创作

    索因卡一生嫉恶如仇,三次入狱,多年坐牢,长期流亡,他的重要名片就是颇具战斗精神的绰号“老虎”。他一生的创作涵盖小说、诗歌和戏剧,深深扎根于非洲传统文化,表现了非洲人的历史和现实。

  • 13.2文化焦虑:《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中的戏剧冲突

    索因卡的《死亡与国王的侍从》是一出五幕悲剧,表现的是殖民时期约鲁巴族的活人献祭问题。不同文化对生命和死亡的不同理解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 13.3民族建构:《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与索因卡的家国理想

    索因卡在《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中既书写了殖民主义在约鲁巴造成的社会分裂问题,也寄托了他对民族和解的殷切希望——即异族异教者之间的相互尊重。

  • 13.4仪式悲剧:索因卡的戏剧实践创新

    索因卡第一次尝试创作的仪式悲剧是《强种》,其中体现了非洲的“净化仪式”。《死亡与国王的侍从》是索因卡创作的最具古典形态的宗教仪式悲剧,体现了“献祭仪式”。索因卡通过创作实践来实现其不同于西方悲剧传统的、富有约鲁巴传统文化意识的悲剧观念。

  • 第十四章库切与《福》

    出生于南非的作家J.M.库切具有复杂的多重身份,他的小说《福》与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具有强烈的互文性,体现出库切对经典的大胆质疑和解构。

  • 14.1库切

    J.M.库切是一位出生于南非的白人作家,他以英语写作,曾两度获得英语文学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以小说创作为主,著名的小说作品有《等待野蛮人》《福》《耻》“耶稣三部曲”等。

  • 14.2《福》的翻译与故事梗概

    《福》是由女性叙述者苏珊·巴顿讲述的漂流故事,小说的命名来自于《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的名字丹尼尔·笛福,书名本身就体现出库切对作者的解构。

  • 14.3《福》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互文性

    《福》是作家库切的第五部小说,是比较典型的后现代作品。《福》与英国传统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之间具有强烈的互文性,《福》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大胆反拨与颠覆。

  • 14.4《福》的阅读难点分析

    《福》表现出对经典《鲁滨逊漂流记》的质疑,是对它的改写和重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精神。这源自作者库切儿时的阅读经历,他对于“殖民性”的深刻体悟,也表现出大学教授库切对欧美不断发展的文学理论的理解。

  • 第十五章弗兰纳根与《深入北方的小路》

    理查德•弗兰纳根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是《深入北方的小路》。本章主要介绍该书作者、写作过程、与《奥之细道》、保罗·策兰及丁尼生诗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 15.1弗兰纳根及其主要创作

    本节介绍弗兰纳根的生平。

  • 15.2作品生成过程

    本节介绍《深入北方的小路》的写作过程。

  • 15.3诗性文本:松尾芭蕉的《奥の细道》

    本节介绍《深入北方的小路》与《奥之细道》的互动关系。

  • 15.4诗性文本:保罗·策兰

    本节介绍《深入北方的小路》与保罗·策兰诗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 15.5诗性文本:丁尼生与死亡之诗

    本节介绍《深入北方的小路》与丁尼生诗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导论

    1.1 什么是外国文学经典

    1.2 如何阅读外国文学经典

    1.3 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何为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荷马史诗

    2.1 荷马只是个传说?

    2.2 战争与历险

    2.3 提供生动史料的百科全书

    2.4 英雄本色

    2.5 口头诗学

    视频数5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印度史诗

    3.1 《摩诃婆罗多》释名

    3.2 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

    3.3 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

    3.4 刹帝利与婆罗门传统的纠葛

    3.5 人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交融

    视频数5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4.1 紫式部生平

    4.2 《源氏物语》成书与故事内容

    4.3 光源氏的形象

    4.4 《源氏物语》与白居易的文学关系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5.1 莎翁其人及其创作分期

    5.2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5.3 《哈姆莱特》的生成、翻译与改编

    5.4 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王子&善于反思的内省者

    5.5 哈姆莱特:性格即命运

    5.6 《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视频数6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约翰逊与《雷斯勒斯》

    6.1 塞缪尔·约翰逊:英国18世纪的文坛领袖

    6.2 作品生成过程及中文译本

    6.3 作品分析

    视频数5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7.1 雨果的多种身份

    7.2 《巴黎圣母院》的精彩细节

    7.3 雨果的对照美学原则

    7.4 《巴黎圣母院》和巴黎圣母院

    视频数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

    8.1 勃朗特三姐妹

    8.2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

    8.3 简·爱的个人奋斗之路

    8.4 简·爱的爱情之路

    8.5 《简·爱》与“灰姑娘”原型

    视频数5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阿斯塔菲耶夫与《鱼王》

    9.1 西伯利亚作家阿斯塔菲耶夫

    9.2 历经周折出版问世的《鱼王》

    9.3 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生态整体

    9.4 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自然与人

    9.5 社会生态平衡关系中的《鱼王》

    视频数5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卡夫卡与《诉讼》

    10.1 无所归属的世界性作家

    10.2 《诉讼》:三重审判

    10.3 卡夫卡式审判

    视频数3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11.1 海明威的双重声誉:经典作家与文化偶像

    11.2 《老人与海》的成书过程与中译本

    11.3 “准则英雄”桑提亚哥

    11.4 桑提亚哥的乡愁与海明威的审美召唤

    视频数4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卡尔维诺与《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12.1 卡尔维诺生平简况

    12.2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成书及内容

    12.3 你是谁?谁在说话?

    12.4 我是谁?

    12.5 巧妙的故事设置与独特的阅读观、作者观

    12.6 多元的人称叙述和元小说策略

    视频数6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索因卡与《死亡与国王的侍从》

    13.1 非洲“老虎”:沃勒·索因卡的生平与创作

    13.2 文化焦虑:《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中的戏剧冲突

    13.3 民族建构:《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与索因卡的家国理想

    13.4 仪式悲剧:索因卡的戏剧实践创新

    视频数4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库切与《福》

    14.1 库切

    14.2 《福》的翻译与故事梗概

    14.3 《福》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互文性

    14.4 《福》的阅读难点分析

    视频数4
  • 第十五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五章 弗兰纳根与《深入北方的小路》

    15.1 弗兰纳根及其主要创作

    15.2 作品生成过程

    15.3 诗性文本:松尾芭蕉的《奥の细道》

    15.4 诗性文本:保罗·策兰

    15.5 诗性文本:丁尼生与死亡之诗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