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日译与实践
中国文化日译与实践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1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国文化日译与实践》课程以“德业竞进、融会贯通”为培养目标,通过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中日跨文化互译能力,寓教学于实践。其授课内容涵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古代建筑、中华武术、中国文学等十四个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要素,选材新颖、主题契合,注重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平衡,将灵韵妩媚,旷怀达观的东方情调尽述于中。课程在微观层面注重“翻译”与“实践”,宏观层面注重“文化”与“传播”,旨在“实现文化知识融合、培养文化互译能力、助力文化经典传播”,厚植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学生外宣能力。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翻译概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什么是翻译?翻译是如何产生的?
朱鹏霄
翻译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朱鹏霄
有哪些著名的翻译理论与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呢?
朱鹏霄
道家文化
道教在日本的现状如何呢?
刘泽军
道教对日本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刘泽军
道教相关术语和内容是如何翻译的呢?
刘泽军
儒家文化
孔子为日本人所熟知吗?
初相娟
《论语》如何翻译呢?
初相娟
日本高考试题里有儒家文化的相关题目吗?
初相娟
佛教文化
佛教是怎样传到日本并发展起来的呢?
翁耀东
日语当中有哪些佛教词汇呢?
翁耀东
你会用日语介绍中国的四大石窟和四大佛教名山吗?
翁耀东
古代工艺
至高的造型----青铜器
翁耀东
中国文化的“名片”----瓷器
翁耀东
圣洁的玉器
翁耀东
古代建筑
探寻古都北京:故宫的故事
叶栩邑
故宫游览日译:那些隐没在翻译过程里的小问题
叶栩邑
翻译中的陷阱:那些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中日同形词
叶栩邑
古代科技
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古代科技文化的缩影
叶栩邑
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的日译
叶栩邑
古代历法:二十四节气的日译
叶栩邑
中国文学
李白、杜甫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中国诗人吗?
朱鹏霄
“三国故事”为何令日本人如此着迷?
朱鹏霄
鲁迅的《故乡》为何长年入选日本教科书?
朱鹏霄
中国美术
中国画和日本画有什么区别?
刘泽军
中国画对日本画有什么影响?
刘泽军
绘画艺术相关术语及内容如何翻译呢?
刘泽军
中国戏曲
中国京剧和日本歌舞伎是什么?
刘泽军
中国戏曲和日本戏曲的关系是影响还是交流呢?
刘泽军
戏曲相关术语及内容应该如何翻译呢?
刘泽军
中华武术
十八般武艺只有十八种吗?
初相娟
少林功夫在日本传播广吗?
初相娟
太极拳的相关内容用日语如何翻译呢?
初相娟
中医文化
中医里蕴含着哪些哲学思想呢?
翁耀东
怎样用日语介绍中医“四诊”?
翁耀东
中医的术语的日译方法有哪几种?
翁耀东
饮食文化
“中華料理”与“中国料理”不一样?
叶栩邑
舌尖上的中国:八大菜系及烹饪方法如何翻译?
叶栩邑
那些令人“望而停筷”的菜名翻译
叶栩邑
菜名的翻译美学:如何处理“余白”?
叶栩邑
杭州传统名菜—“叫花童鸡”用日语如何翻译?
叶栩邑
民间歌舞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民间舞蹈吗?
初相娟
秧歌的相关内容用日语如何翻译呢?
初相娟
广场舞是民间歌舞吗?
初相娟
  • 第一章翻译概论

    翻译作为人类的一项交流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翻译,大家是否听说过“巴别塔”?佛教东传与翻译的关系?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那么作为翻译的基础知识,需了解翻译因何产生、学界对其如何定义,翻译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产生了哪些翻译理论等。本章主要学习翻译的产生和定义;翻译的作用和发展;翻译的理论和策略三方面内容。

  • 1.1什么是翻译?翻译是如何产生的?

    本节主要介绍翻译的产生和定义。首先通过《圣经》中的一个宗教传说,阐述了翻译产生的重要动因——沟通无障碍。就其定义,一般来说翻译指把一种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但由于翻译的复杂性、多样性,各国学者对其定义不尽相同。

  • 1.2翻译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本节主要介绍翻译的作用和中国翻译发展史。翻译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文化传播、经济发展方面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翻译的发展经历了六次高潮,从古代的佛经翻译到近代的“西学东渐”,再到如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 1.3有哪些著名的翻译理论与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呢?

    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代表性翻译理论和策略。我国翻译家严复曾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西方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以“动态对等”翻译理论闻名于世。另外,明确阐述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的区别,结合实例说明在翻译中应根据两种文化的对应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翻译方法。

  • 第二章道家文化

    在漫长的中日交流史中,道教从各个层面传入日本并对日本文化、建筑、宗教信仰等多个层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日本的神道教受到了道教一定的影响,但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大,因为神道教是日本古代就存在的民族宗教。本章主要学习日本的道教;道教对日本的影响;道教相关术语和内容的日译三方面内容。

  • 2.1道教在日本的现状如何呢?

    第一节内容对于日本的神道教,结合道教进行了说明,指出了日本不存在像道观、道士等实际的教团组织实体,但是道教的思想却在日本根深蒂固,甚至对神道教产生了影响这样的观点。

  • 2.2道教对日本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第二节内容通过介绍道教如何传入日本,明确了道教对日本的影响从传入之日起,至少从文化、建筑、宗教信仰等多个层面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不管从日本的历史发展,还是从当前的日本社会现状来看,都无法否认道教对日本的影响和道教思想的存在。

  • 2.3道教相关术语和内容是如何翻译的呢?

    第三节内容为中国道教文化相关的术语和内容的日语表达与翻译。通过对《道德经》中主要的名称和内容的日译进行简单的概括和介绍,明确了涉及道教的日译的三种方法:第一是因日语中有对应的谚语或惯用表达而直接替换;第二是按照日语古语的方式来翻译;第三是用现代日语直接翻译。

  • 第三章儒家文化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流派,儒家思想对日本影响深远,影响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与日本既有的文化传统相融合,在日本境内形成了广泛的传播。本章主要学习如何向日本介绍孔子和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相关内容的日语翻译;日本高考中体现的儒家文化等内容。

  • 3.1孔子为日本人所熟知吗?

    以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线索,通过和外教老师的访谈来学习如何向日本人介绍孔子和儒家文化,以及如何用日语告诉人们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的经典,也是世界的经典。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用最恰当的日语来讲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3.2《论语》如何翻译呢?

    主要介绍《论语》对日本的影响和《论语》的日语翻译。论语传入日本的时期比较早,不仅影响了日本的经营者,也深入到了日本人的生活中。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汉文训读法和现代日语翻译两种翻译方法,讨论《论语》中一些经典句子的翻译,进而理解儒家文化对日语语言的影响。

  • 3.3日本高考试题里有儒家文化的相关题目吗?

    主要内容为儒家思想与日本高考,以及论语中经典语句的日语翻译。通过观看《典籍里的中国》中对《论语》的介绍,知晓儒家思想已经传遍世界各国。日本的高考中也有涉及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足见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深远。

  • 第四章佛教文化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佛教的交流也是其中主要内容之一,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中国文化的碰撞、冲突和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后它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广大地区,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佛教文化圈。中国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为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章主要学习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佛教对日语语言的影响;佛教文化相关内容的日译三方面内容。

  • 4.1佛教是怎样传到日本并发展起来的呢?

    第一节内容为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主要以三个历史人物为线索,即兴隆佛教文化的圣德太子;促进日本佛教整肃的鉴真和尚;促进中国佛教在日本本土化的空海大师。

  • 4.2日语当中有哪些佛教词汇呢?

    第二节内容主要从文字、词汇、成语惯用句三个方面来看佛教对日语语言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不仅对日本文字体系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之外,一些源自佛经、佛典的词汇随着佛教文化的影响,逐渐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日语中除了有大量来自佛教的词汇外,还有很多成语和惯用句也和佛教相关,足可见佛教对日语影响之深远。

  • 4.3你会用日语介绍中国的四大石窟和四大佛教名山吗?

    第三节内容中国佛教文化相关内容的日译及翻译策略。这一节主要介绍西行求法的唐朝僧人玄奘在翻译佛经时提出的“五不翻”翻译理论,并结合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以及四大佛教石窟相关内容来讲解“五不翻”翻译理论对翻译我国固有文化名词的指导意义。

  • 第五章古代工艺

    这一章主要学习中国古代工艺文化相关内容的日译。从青铜器、瓷器、玉器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工艺品为例来讲解。分别以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具有代表性的展品为例,结合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来讲解古代工艺品的日文翻译,重点是学习相关专有名词的表述。

  • 5.1至高的造型----青铜器

    第第一节内容为青铜器相关内容的日译。青铜器不仅有丰富的政治和宗教内涵,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在中国以及世界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节内容将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几个具有代表性青铜器来举例,学习如何用日语介绍青铜器文化。一节内容为青铜器相关内容的日译。青铜器不仅有丰富的政治和宗教内涵,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在中国以及世界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节内容将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几个具有代表性青铜器来举例,学习如何用日语介绍青铜器文化。

  • 5.2中国文化的“名片”----瓷器

    第二节内容为瓷器文化的日译。在英文中,“中国”与“瓷器”是一个词,可以说瓷器是中国文化的名片,中国的瓷器从宋代就出口海外,出口国家有以日本为首的东亚各国,甚至远达印度、阿拉伯等30多个国家。还对日本平安时代以濑户窑为代表的陶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节内容将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瓷器的为例,学习其日文表述。

  • 5.3圣洁的玉器

    第三节内容玉器文化的日译。在中国古代佩玉不仅是一种装饰、美化,而且是一种身份以及伦理、道德的象征。玉在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中占有一种特殊的位置。本节内容将以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玉器为例,学习如何将玉器文化介绍给日本。

  • 第六章古代建筑

    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积淀而来的人文情怀。中国古代建筑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日译情况,以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为例,详细说明在中译日实践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关键点。

  • 6.1探寻古都北京:故宫的故事

    探寻古都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本节中,主要对与故宫建筑相关的专有名词的日语表述和翻译方法做了详细的解说,提出了音译、意译、加注等多种方法,为学习者提供借鉴参考。

  • 6.2故宫游览日译:那些隐没在翻译过程里的小问题

    以故宫游览的日译为例,介绍了古代建筑日译中常见的句型和专业术语的翻译处理方法。翻译不仅仅只有一种答案,翻译的结果往往因受众对象的不同、翻译目的的变更或译者主体的变化而改变。本小节把关注目光从分析词汇、句式、语法的译后结果转为重视翻译过程,引导学习者关注隐没在翻译过程里的小问题。

  • 6.3翻译中的陷阱:那些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中日同形词

    本小节通过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中日同形词,探讨翻译过程中容易陷入的小陷阱。在日常翻译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依靠词典作为工具,当概念意义和汉字形态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而忽略一些隐性的差异问题。因此,对于一些概念意义较为相近的中日同形词,关注差异性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 第七章古代科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技文化,为世界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该如何用日语表述呢?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如何翻译成日语呢?本章将主要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古代科技文化的缩影、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二十四节气的日译这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

  • 7.1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古代科技文化的缩影

    主要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古代科技文化的缩影。在本节,我们将通过一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短片的日文解说,带领大家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熟悉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一些相关日语表达。

  • 7.2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的日译

    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的日译。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相关的专有词汇该如何用日语进行表述?四大发明的简介又如何翻译成日语呢?本节将主要围绕以上问题介绍四大发明的日译情况。

  • 7.3古代历法:二十四节气的日译

    二十四节气被世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自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后,一直延续传承至今,渗透到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节主要聚焦古代天文历法中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应的日语翻译。

  • 第八章中国文学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古代日本在汉字文化刚刚传入的万叶时代,就诞生了“言霊”一词,意谓语言本身就是有灵性的。时代的发展给语言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走出语言文字本身的框架和束缚,超越简单的文字搬家,将语言还原到其原有语境中并领悟其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以做好文化转换的大视角看待语言学习。本章将从古典诗词、古典小说、现当代小说三个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学的日语翻译策略。

  • 8.1李白、杜甫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中国诗人吗?

    本小节围绕中国诗词的翻译展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三千年来我国诗人辈出,佳作如林。我国的古代诗歌极大地影响了日本诗歌的发展,日本的中小学亦极为重视中国诗词的学习。本节围绕中国诗词的日语翻译方法进行了举例说明,希望学习者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对此有所了解和收获。

  • 8.2“三国故事”为何令日本人如此着迷?

    本小节围绕古典小说的翻译展开,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为例,介绍了相关的日语翻译方法。日本人翻译中国古诗时常用的汉文训读法是否同样适合古典小说?此外还有什么方法呢?这一节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 8.3鲁迅的《故乡》为何长年入选日本教科书?

    本小节围绕现当代小说的翻译展开,以鲁迅的《故乡》、莫言的《红高粱》为翻译文本,让学生感受到因翻译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翻译效果。此外,需要学习者认识到的是,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需要译者具有扎实的外语能力,还需具有深厚的汉语功底,以及对对象国、本国文化的深刻了解。

  • 第九章中国美术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并且在绘画观念及表现方法上自成体系,独具民族特色。在日本,中国的绘画被冠以中国画的名号,对日本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画和日本画是什么;中国画对日本画的影响;绘画艺术相关术语及内容的日译三方面的内容。

  • 9.1中国画和日本画有什么区别?

    第一节内容是中国画和日本画的简述。主要对中国画和日本画的发展历史、中国画和日本画所包含的不同的文化意蕴、中国画和日本画在不同时期的著名作家及作品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 9.2中国画对日本画有什么影响?

    第二节内容主要探讨了中国画对日本画的影响。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说明了中国画对日本画的影响从什么时候开始、影响的范围有多大、是通过什么方式影响的这三个问题,从而认识到中国画对日本画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和感染力。

  • 9.3绘画艺术相关术语及内容如何翻译呢?

    第三节内容是绘画艺术相关术语及内容的日译。分别介绍了相关术语在日语中的读法和相关内容是如何翻译成日语的,对绘画艺术相关的术语和内容在日语中的表达进行了简单概括,举例说明了对这些术语和内容进行翻译时用到的方法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 第十章中国戏曲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历史人文渊源深厚。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借鉴,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亚洲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京剧作为我国文化的一大代表,对很多国家产生了影响,其中就包括日本的传统剧种歌舞伎。本章主要从中国京剧和日本歌舞伎的简述、中国戏曲和日本戏曲的交流、戏曲相关术语及内容的日译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学习。

  • 10.1中国京剧和日本歌舞伎是什么?

    第一节内容就我国的京剧与日本的歌舞伎进行了简单介绍。分别选取了与京剧、歌舞伎相关的视频,以便让各位同学能够生动形象的理解两者。京剧和歌舞伎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么在时间上究竟谁更靠前呢?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想必各位同学就能找到答案了。

  • 10.2中国戏曲和日本戏曲的关系是影响还是交流呢?

    第二节内容从中国京剧和日本歌舞伎的区别为着眼点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相互交流而非相互影响的原因。其次列举了两个代表性的实例以佐证两者之间的交流,特别是梅兰芳的两次访日公演推动了京剧走向日本,建立了京剧和歌舞伎之间的交流桥梁。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各位同学可以深刻地理解艺术无国境的含义。

  • 10.3戏曲相关术语及内容应该如何翻译呢?

    第三节内容从“翻译好内容的关键所在是什么?”这一点入手,主要围绕戏曲相关的术语及内容的翻译开展。戏曲相关的内容多种多样,涉及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也比较多,在进行翻译时,中国戏曲与日本歌舞伎之间共通的部分和差异的部分要区别对待;当涉及到古典传统的部分时,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显得格外重要。

  • 第十一章中华武术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少林功夫更是名扬四海。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有许多友好往来,仅武术方面也足证其源远流长。本章主要学习中华武术的相关内容以及翻译;少林功夫在日本的传播及翻译;太极拳相关内容的翻译。

  • 11.1十八般武艺只有十八种吗?

    主要学习中华武术的相关内容以及翻译。中华武术内涵深奥,技艺精湛。这一节主要从词汇、句式和内容三个方面来学习如何翻译中华武术,比如“十八般武艺”等相关内容。

  • 11.2少林功夫在日本传播广吗?

    主要介绍少林功夫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少林功夫相关内容的翻译。少林弟子日本人宗道臣在充分掌握少林拳法之后,便着手分化、吸收、改进,并融入了日本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少林拳法风格和体系。日本的少林拳法有大量来自中国少林功夫的词汇,足见少林功夫对日本影响之深远。

  • 11.3太极拳的相关内容用日语如何翻译呢?

    主要学习太极拳的相关内容的日译。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本节内容为介绍太极拳在日本的传播,太极拳动作形态的日语翻译。

  • 第十二章中医文化

    中医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却带有着浓厚的文化特色。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通过中医里的哲学思想;中医“四诊”;中医术语的日译方法三方面内容的学习,带领大家了解中医文化。

  • 12.1中医里蕴含着哪些哲学思想呢?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中医里的哲学思想。中国医药学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验证和充实,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本节将主要学习中医里的“阴阳五行”学说,了解中医的“阴阳五行”思想及其日文表述。

  • 12.2怎样用日语介绍中医“四诊”?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中医“四诊”。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这就是望、闻、问、切,合称“四诊”,这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诊断术。本节将通过中医“四诊”的相关日译,带领大家了解中医“四诊”的特色以及价值。

  • 12.3中医的术语的日译方法有哪几种?

    第三节的主要内容是中医术语的日译方法。中医学大约在公元 4 世纪传入日本,由于大多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故称为汉方。本节内容将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的《中日-日中对照中医专业用语辞典》以及日本东洋医学会网页登载的汉方术语,为大家介绍中医术语主要的日译方法。

  • 第十三章饮食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饮食文化也是各民族在交流和融合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出来的。正是在这种各民族的文化大碰撞中,才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中华饮食文化。本章主要为大家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日译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重点聚焦中国饮食的菜系类别、烹饪方法、菜名等方面的日译情况,去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翻译处理的技巧和方法。

  • 13.1“中華料理”与“中国料理”不一样?

    主要介绍[中華料理]与[中国料理]之间的差异性问题。通过两段视频,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从而由此引发我们对中国菜名日语表达的深入思考。

  • 13.2舌尖上的中国:八大菜系及烹饪方法如何翻译?

    将为大家介绍舌尖上的中国:八大菜系及烹饪方法如何翻译。中华美食博大精深,烹饪方法也纷繁复杂。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悠久的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的中国“八大菜系”当然也各有千秋。在本节中,将会为大家介绍中国的八大菜系及其烹饪方法是如何翻译成日语的。

  • 13.3那些令人“望而停筷”的菜名翻译

    将带领大家去寻找那些令人“望而停筷”的菜名翻译。通过一则简短的新闻视频,来探寻日本街头巷尾出现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中文翻译标识,从一些与饮食相关的误译例子中,分析出现误译的原因,从而找到翻译菜名的正确方法。

  • 13.4菜名的翻译美学:如何处理“余白”?

    主要围绕菜名的翻译美学——“余白”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说。针对文化负载信息相对较少、命名方式直截了当的菜名,可采取写实的方法填补空白。而对承载文化元素较多、语言特色鲜明的菜名,有意地保留菜名中的一些语言和文化因素,采用音译法,辅以解释说明,从而达到增加菜肴可接受性和美感的效果。

  • 13.5杭州传统名菜—“叫花童鸡”用日语如何翻译?

    主要介绍一道杭州的传统名菜——叫花童鸡,带领大家从中学习一些相关的日语表达。通过杭州名菜叫花童鸡的介绍视频,回顾菜名、制作工序和命名由来的翻译处理方法。

  • 第十四章民间歌舞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本章主要学习民间歌舞的相关内容及其日语翻译;秧歌舞的相关内容及翻译;广场舞的相关内容翻译。

  • 14.1你知道中国有多少民间舞蹈吗?

    主要学习中华民间歌舞的相关内容以及翻译。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蹈动作千姿百态,各具民族及地方特色,本节主要从中国民歌、歌舞形式、歌舞曲目、民族舞蹈等方面来学习与民间歌舞相关内容的翻译。

  • 14.2秧歌的相关内容用日语如何翻译呢?

    本节内容主要有中国秧歌的相关内容以及翻译。秧歌历史悠久,是中国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已经成为了在日华人华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日民间友好的载体。本节从“秧歌”的起源,如何向日本人介绍中国的秧歌,与秧歌相关的词汇翻译三方面来了解极具中国地方特色的秧歌舞。

  • 14.3广场舞是民间歌舞吗?

    本节内容为广场舞相关内容的翻译。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系统,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本节主要通过对《人民网日文版》中广场舞的报道和广场舞全国赛事的报道的翻译,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广场舞。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翻译概论

    1.1 什么是翻译?翻译是如何产生的?

    1.2 翻译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3 有哪些著名的翻译理论与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呢?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道家文化

    2.1 道教在日本的现状如何呢?

    2.2 道教对日本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2.3 道教相关术语和内容是如何翻译的呢?

    视频数3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儒家文化

    3.1 孔子为日本人所熟知吗?

    3.2 《论语》如何翻译呢?

    3.3 日本高考试题里有儒家文化的相关题目吗?

    视频数3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佛教文化

    4.1 佛教是怎样传到日本并发展起来的呢?

    4.2 日语当中有哪些佛教词汇呢?

    4.3 你会用日语介绍中国的四大石窟和四大佛教名山吗?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古代工艺

    5.1 至高的造型----青铜器

    5.2 中国文化的“名片”----瓷器

    5.3 圣洁的玉器

    视频数3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古代建筑

    6.1 探寻古都北京:故宫的故事

    6.2 故宫游览日译:那些隐没在翻译过程里的小问题

    6.3 翻译中的陷阱:那些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中日同形词

    视频数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古代科技

    7.1 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古代科技文化的缩影

    7.2 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的日译

    7.3 古代历法:二十四节气的日译

    视频数3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中国文学

    8.1 李白、杜甫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中国诗人吗?

    8.2 “三国故事”为何令日本人如此着迷?

    8.3 鲁迅的《故乡》为何长年入选日本教科书?

    视频数3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中国美术

    9.1 中国画和日本画有什么区别?

    9.2 中国画对日本画有什么影响?

    9.3 绘画艺术相关术语及内容如何翻译呢?

    视频数3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中国戏曲

    10.1 中国京剧和日本歌舞伎是什么?

    10.2 中国戏曲和日本戏曲的关系是影响还是交流呢?

    10.3 戏曲相关术语及内容应该如何翻译呢?

    视频数3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中华武术

    11.1 十八般武艺只有十八种吗?

    11.2 少林功夫在日本传播广吗?

    11.3 太极拳的相关内容用日语如何翻译呢?

    视频数3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中医文化

    12.1 中医里蕴含着哪些哲学思想呢?

    12.2 怎样用日语介绍中医“四诊”?

    12.3 中医的术语的日译方法有哪几种?

    视频数3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饮食文化

    13.1 “中華料理”与“中国料理”不一样?

    13.2 舌尖上的中国:八大菜系及烹饪方法如何翻译?

    13.3 那些令人“望而停筷”的菜名翻译

    13.4 菜名的翻译美学:如何处理“余白”?

    13.5 杭州传统名菜—“叫花童鸡”用日语如何翻译?

    视频数5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民间歌舞

    14.1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民间舞蹈吗?

    14.2 秧歌的相关内容用日语如何翻译呢?

    14.3 广场舞是民间歌舞吗?

    视频数3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