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10/22
开课时间2025/09/08 - 2026/01/18
课程周期19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这门课会讲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课程旨在全面准确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你将收获什么?

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适合什么人学习?

本门课程适合高校本科学生以及希望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社会人士学习。


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Marxism


课程代码


与其他课程关系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与法治》

学时/学分

54学时/3学分


考核方式

考试


开课学期



开课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适用专业

各专业


编制时间

20238


课程教材与学习资源



参考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2月第2版。


教学参考资料及其他学习资源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

[3]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21.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21.

[5]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6] 中共中央中宣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

[7] 冯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参考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8] 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等译,重庆出版社2017.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主要讲授反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原理,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世界的能力,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课程主要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分配

1

导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知识要点: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知识要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知识要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知识要点: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五、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知识要点: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教学重难点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3

2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知识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知识要点: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方法

知识要点: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教学重点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2.唯物辩证法原理: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教学难点

1.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基础上讲授人类社会为什么也具有物质性;

2.对立统一规律及矛盾分析方法。

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性,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环节,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9

3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知识要点:能动的反映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

的本质及发展的辩证过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知识要点: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知识要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与思想路线的关系;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教学重点

1.实践的本质;2.认识的本质;3.真理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

2.掌握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9

4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知识要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知识要点: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和革命、改革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要点: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4.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教学难点

1. 讲授什么是唯物史观;

2. 系统讲授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9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知识要点: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劳动价值理论;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知识要点: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

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上层建筑

知识要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教学重点

1.   劳动价值理论;

2.   剩余价值理论。

教学难点

1.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知识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2.在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知识基础上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3.剩余价值理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9

6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要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要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知识要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重点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实质;

4.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教学难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实质。

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实质,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9

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知识要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知识要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知识要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教学重点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

2.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教学难点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遵循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的发展规律,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走向光明未来。

3

8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知识要点: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要点: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知识要点: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教学重点

1.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2.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教学难点

1.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2.   如何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学习和掌握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把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

 


课程大纲

课程章节

  • 导论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导论

1.1 导言

1.2 走进马克思

1.3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1.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

1.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1.6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1.7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1.8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9 思考题

1.10 阅读文献

1.11 测验与作业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2.1 导言

2.2 哲学的基本问题

2.3 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

2.4 物质的存在形态

2.5 什么是意识?

2.6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7 事物的普遍联系

2.8 事物的变化发展

2.9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1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11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2.12 事物发展的过程:否定之否定

2.13 思考题

2.14 阅读文献

2.15 测验与作业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3.1 导言

3.2 我们的认识从哪里来: 认识的本质

3.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4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3.5 真理的魅力: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3.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7 思考题

3.8 阅读文献

3.9 测验与作业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4.1 导言

4.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4.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4.5 文明及其多样性

4.6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

4.7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8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10 思考题

4.11 阅读文献

4.12 测验与作业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5.1 导言

5.2 商品经济何以产生?

5.3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5.4 资本的原始积累

5.5 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5.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5.7 思考题

5.8 阅读文献

5.9 测验与作业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6.1 导言

6.2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6.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6.4 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6.5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6.6 思考题

6.7 阅读文献

6.8 测验与作业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7.1 导言

7.2 空想社会主义

7.3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7.4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7.5 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7.6 思考题

7.7 阅读文献

7.8 测验与作业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8.1 导言

8.2 实现共产主义很渺茫吗?

8.3 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8.4 思考题

8.5 阅读文献

8.6 测验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