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9
开课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开课高校东北农业大学
开课教师高爽
学科专业理学化学类
开课时间2024/03/11 - 2024/06/30
课程周期16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课程共分为12章,考虑到高等农业院校的特点,主要内容重点放在了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教学以适用、够用和实用为原则,以能力培养为特色,着重介绍仪器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熟练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使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本课程有自成系统的《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及课件,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上共享该课程的各种教学信息资源,实现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建立新的教学观念,运用了启发式、归纳式、交互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与学相“对立”的局面。在连续多届教学实践中,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大纲
光学分析法引论
1.1 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1.2 电磁辐射的性质
1.3 电磁辐射的特性
1.4 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2 吸收光谱
2.3 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2.4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2.5 Lambert-Beer定律
2.6 分析条件的选择
2.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
2.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3.1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
3.2 分子振动形式
3.3 振动自由度与吸收强度
3.4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频率
3.5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3.6 红外吸收光谱仪
3.7 测试方法
3.8 定性分析
分子发光分析法
4.1 发光机理
4.2 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关系
4.3 分子发光与结构关系
4.4 分子荧光的定量分析
4.5 荧光分析仪器
4.6 分子磷光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5.1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5.2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与变宽
5.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4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
6.1产生机理
6.2 谱线强度与影响因素
6.3仪器组件与类型
6.4 定性分析方法
6.5 定量分析方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7.1核磁共振波谱法基本原理
7.2化学位移
7.3核磁共振仪
7.4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引论
8.1化学电池
8.2电极电位
8.3电极的类型
8.4液接电位与盐桥
电位分析
9.1pH的测定
9.2离子选择性电极
9.3pH玻璃电极
9.4电位滴定法
色谱分析导论
10.1基本术语
10.2塔板理论
10.3速率理论
10.4定性与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
11.1 色谱仪流程
11.2 固定相
11.3 检测器
11.4 操作条件的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
12.1 色谱仪流程
12.2 固定相和流动相
12.3 检测器
12.4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