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9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开课教师郝旭光
学科专业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组织行为学》研究人在组织中行为规律,基于人的视角提高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旨在“管好自己、别人和组织”。包括提高决策、激励、冲突管理、谈判、沟通和团队管理能力及领导力,提高洞察、分析、解决组织问题的能力共八大能力。最终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的逻辑研究一二三四。一条主线:管理思维培养与管理能力提升,效果与效率;优化、扩界与升维,旨在改变、提高、升华,包括从反应、适应性再到创造性行动。如何行动?用尽力气、办法和资源。关注目标、标准、流程与焦点。两个基本点:职位与成本;学术与实用。不靠或少靠职位?凭什么?少花成本,可能吗?三个角度。四大优化思维:1.分类。2.动态。3.组合。4 .互相成全。 让我们进入组织行为学这个奇妙的课堂,一起深入探索人的行为规律!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组织行为学概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绪论
郝旭光
课程特色
郝旭光
实践中的十个问题
郝旭光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 上篇
郝旭光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 下篇
郝旭光
管理者做什么
郝旭光
学习与强化
学习与强化 上篇
郝旭光
学习与强化 下篇
郝旭光
态度
态度 上篇
郝旭光
态度 下篇
郝旭光
情绪
情绪概述
郝旭光
情绪智力
郝旭光
负性情绪的自我管理
郝旭光
挫折应对
郝旭光
知觉
界定知觉
郝旭光
知觉偏差 上篇
郝旭光
知觉偏差 下篇
郝旭光
归因
郝旭光
决策
决策的含义
郝旭光
理性决策的步骤
郝旭光
理性决策的问题识别与陈述
郝旭光
应急管理
郝旭光
有限理性及补偿原则与逐步简化
郝旭光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与决策陷阱
郝旭光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代表性偏误
郝旭光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易得性偏误
郝旭光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锚定
郝旭光
决策陷阱——框架效应
郝旭光
激励
界定动机
郝旭光
激励理论(一)
激励理论(一)上
郝旭光
激励理论(一)下
郝旭光
激励理论(二)
郝旭光
激励理论(三)
郝旭光
激励理论(四)
郝旭光
激励理论(五)
激励理论(五)上
郝旭光
激励理论(五)下
郝旭光
激励理论(六)
郝旭光
激励理论(七)
郝旭光
如何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员工积极性
郝旭光
激励理论的应用扩展—管理中的惩罚
激励理论的应用扩展—管理中的惩罚 上
郝旭光
激励理论的应用扩展—管理中的惩罚 下
郝旭光
克服拖延——普瑞马克定律及其应用
郝旭光
群体
群体的基本概念与群体规范(一)
郝旭光
群体规范(二)
郝旭光
群体结构
郝旭光
群体互动(一)
郝旭光
群体互动(二)
郝旭光
群体活动类别
郝旭光
群体决策(一)
郝旭光
群体决策(二)
郝旭光
群体与团队
郝旭光
冲突
冲突(一)
郝旭光
冲突(二)
郝旭光
冲突(三)
郝旭光
冲突(四)
郝旭光
谈判
谈判概论
郝旭光
谈判策略与技巧
郝旭光
三种基本的谈判策略与思考题
郝旭光
沟通
沟通与沟通障碍(一)
郝旭光
沟通与沟通障碍(二)
郝旭光
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郝旭光
倾听
郝旭光
得体
郝旭光
说好“但是”
郝旭光
说服
郝旭光
领导力
领导力的基本概念与领导力逻辑
郝旭光
领导特质理论(一)
郝旭光
领导特质理论(二)
郝旭光
领导行为理论
郝旭光
领导权变理论(一)
郝旭光
领导权变理论(二)
郝旭光
领导权变理论(三)
郝旭光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一)
郝旭光
组织结构(二)
郝旭光
组织结构(三)
郝旭光
组织结构(四)
郝旭光
  •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与考核要求;课程特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逻辑、学习方法、管理过程与组织行为、人与组织。培养学生的兴趣,强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 1.1绪论

    《组织行为学》的因变量与自变量,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和意义。

  • 1.2课程特色

    课程特色,课程定位、价值、逻辑、思维与方法论。

  • 1.3实践中的十个问题

    管理的科学与艺术

  • 1.4组织行为学与管理 上篇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过程的逻辑联系,职能说,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

  • 1.5组织行为学与管理 下篇

    卡茨的技能说;业务骨干的管理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 1.6管理者做什么

    卢森斯有效的与成功的管理者。

  • 第二章学习与强化

    (1)知识层面。个体行为的改变和塑造。重点阐述学习和强化在个体行为改变和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个体行为产生和塑造的基础。通过课堂讲解和运用实例、模拟练习使学生深刻体验行为产生所依据的内涵和本质,知晓学习与强化对个体行为改变的重要性。
    学习和利用强化的方法对个体行为进行塑造。区分四种不同的强化方法,了解和掌握消退、惩罚在学习中的作用。惩罚的原则。
    (2)能力层面。通过引导学生查阅和学习经典文献和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况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能力,学习强化、改变行为的方法,提高行为引导能力。
    (3)素质层面。介绍新的学习理论和强化理论,强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了解学习理论,对人的行为改变条件有更深刻的认识。洞察人的行为的规律性及其影响因素。

  • 2.1学习与强化 上篇

    学习理论与行为塑造,强化种类。

  • 2.2学习与强化 下篇

    四种方式的比较;社会学习理论。

  • 第三章态度

    (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态度的来源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运用使学生深刻体验态度,态度与行为的关系,认知失调及其对管理意义。
    (2)能力层面。通过设计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理解态度与行为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此外,还通过引导学生查阅和学习经典文献,提升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改变态度的能力。
    (3)素质层面。强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对人的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

  • 3.1态度 上篇

    认知失调(区分态度的三种成分;态度的来源;态度与认知一致性)

  • 3.2态度 下篇

    总结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系;陈述工作满意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识别员工在不满意时的四种反应方式。

  • 第四章情绪

    (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入人格和价值观的内容。
    (2)能力层面。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经典文学、介绍经典的实验和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理论梳理归纳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研究及研究设计的能力。描述人格、人格的测量方法以及人格的决定因素,提高认识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认识他人的能力。
    (3)素质层面。强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对人的行为的根本影响因素有更深刻的理解。

  • 4.1 情绪概述

    情绪与情绪劳动(情绪和心境;对比情绪感受和情绪表现之间的差异;情绪劳动策略)。

  • 4.2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

  • 4.3负性情绪的自我管理

    负性情绪的自我管理。

  • 4.4挫折应对

    挫折应对。

  • 第五章知觉

    (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入领悟知觉的内容。通过运用实例、实例演示和课堂讲述使学生真正明了知觉的内涵和本质此外,了解知觉的前沿研究成果。
    (2)能力层面。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经典文学、介绍经典的实验和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理论梳理归纳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研究及研究设计的能力。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已有知觉研究的经典结论、前沿成果,设计测查人的首因、近因效应选择性知觉等的方法,加深对这些偏差的理解。
    (3)素质层面。强化思考、分析和综合解决关于人的复杂问题的素质,对影响人的判断和决策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从晕轮效应的产生条件,引出课程思政的内容:管理者要德才兼备德为先。

  • 5.1界定知觉

    知觉及其特性与影响因素(解释为什么两个人看到同样的东西却会有不同的理解)。

  • 5.2 知觉偏差 上篇

    知觉偏差(描述捷径如何帮助或扭曲我们对他人的判断)之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5.3 知觉偏差 下篇

    知觉偏差之其他效应(选择性、晕轮、对比、逻辑误差、虚假的一致、错误的独特性等)。

  • 5.4归因

    归因。

  • 第六章决策

    (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决策的内容。通过运用实例、实例演示和课堂讲述使学生真正明了决策的过程,尤其是理性决策、决策陷阱。此外,了解决策的前沿研究成果。
    (2)能力层面。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经典文学、介绍经典的实验和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理论梳理归纳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研究及研究设计的能力。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已有决策研究的经典结论、前沿成果,设计测查人的代表性、可得性、锚定、框架效应等的方法,加深对这些决策偏差的理解。
    (3)素质层面。强化思考、分析和综合解决关于决策的复杂问题的素质,对人的两个思考系统比较,对影响人的决策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 6.1决策的含义

    理性决策概论(理性决策的前提与过程)。

  • 6.2理性决策的步骤

    理性决策的六个步骤。

  • 6.3理性决策的问题识别与陈述

    问题识别与陈述。

  • 6.4应急管理

    主动预防与应急管理。

  • 6.5有限理性及补偿原则与逐步简化

    有限理性、直觉决策。

  • 6.6决策的启发式偏差与决策陷阱

    决策陷阱概述(幼稚的科学家、认知吝啬鬼、系统1、系统2)。

  • 6.7决策的启发式偏差——代表性偏误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之一:代表性偏误。

  • 6.8决策的启发式偏差——易得性偏误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之二:易得性偏误。

  • 6.9决策的启发式偏差——锚定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之三:锚定。

  • 6.10决策陷阱——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

  • 第七章激励

    (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动机的内涵和关键要素,通过启发和讲解理解不同的动机理论,并提供一个综合模型来展示如何有效地组合这些理论。
    (2)能力层面。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和案例鼓励学生对真实组织问题综合应用动机理论进行讨论和解释,了解动机理论的假设与适用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激励别人的能力。
    (3)素质层面。强化思考、分析和综合解决关于人的积极性和行为动力问题的洞察,对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 7.1界定动机

    动机和激励的基本概念,概述动机的过程和动机的三要素。

  • 7.2激励理论(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及其应用。

  • 7.3激励理论(二)

    双因素理论:区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 7.4激励理论(三)

    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列举高成就需要者喜欢的工作特征。

  • 7.5激励理论(四)

    期望理论。

  • 7.6激励理论(五)

    公平理论。

  • 7.7激励理论(六)

    认知评价理论与目标设置理论;金钱激励作用的条件。

  • 7.8激励理论(七)

    工作特征模型。

  • 7.9 如何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员工积极性

    综合运用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 7.10激励理论的应用扩展—管理中的惩罚

    一般说来,惩罚要针对行为,而不要针对态度。

  • 7.11 克服拖延——普瑞马克定律及其应用

    拖延与普瑞马克定律。

  • 第八章群体

    (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群体的相关内容和知识。通过讲述和课堂活动使学生明了群体活动的内涵和特征,了解群体问题的经典和前沿研究成果。
    (2)能力层面。通过设计与群体相关的课堂活动(沙漠求生、分车决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群体行为与个人行为的联系和区别,以此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经典文献,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理论梳理归纳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研究及研究设计的能力。提高管理群体的能力。
    (3)素质层面。强化思考、分析和综合解决关于群体对人的行为影响这个复杂问题,对影响群体人的行为影响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更深刻的洞察。

  • 8.1群体的基本概念与群体规范(一)

    群体行为的基础(加角色、地位与规范)。

  • 8.2群体规范(二)

    从众。

  • 8.3群体结构

    内聚力。

  • 8.4 群体互动(一)

    群体互动:社会促进社会抑制。

  • 8.5 群体互动(二)

    群体互动:社会惰化。

  • 8.6群体活动类别

    群体任务的四种类型。

  • 8.7 群体决策(一)

    群体决策。

  • 8.8 群体决策(二)

    群体思维与群体偏移。

  • 8.9 群体与团队

    群体与团队。

  • 第九章冲突

    (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冲突的定义和核心内容。运用实例、实例演示和课堂讲述使学生真正明了冲突处理的过程和策略。
    (2)能力层面。通过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以提高冲突管理的能力。
    (3)素质层面。通过冲突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冲突的智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冲突技术的素质。

  • 9.1 冲突(一)

    冲突概论(定义冲突,指出冲突的传统观点、人际关系观点和相互作用观点的差异,对比任务冲突、关系冲突、过程冲突)。

  • 9.2冲突(二)

    冲突产生的原因。

  • 9.3 冲突(三)

    冲突处理过程与处理策略(描述解决冲突的五种作法)。

  • 9.4 冲突(四)

    冲突管理的“要”与“不要”。

  • 第十章谈判

    (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入领悟理性谈判的定义和核心内容。运用实例、实例演示和课堂讲述使学生真正明了谈判的过程和策略。
    (2)能力层面。通过设计小组谈判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谈判的过程,讨论并总结谈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谈判技巧。
    (3)素质层面。通过谈判理论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谈判的智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谈判技术的素质。

  • 10.1谈判概论

    含义、要素与分类,对比分配谈判和综合谈判

  • 10.2 谈判策略与技巧

    讨价还价的原则与方法

  • 10.3 三种基本的谈判策略与思考题

    三种特殊的谈判策略

  • 第十一章沟通

    (1)知识层面。个人、群体和组织如果没有沟通就无法存在,只有通过沟通,信息和想法才能得以传达。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沟通的过程和构成要素,识别有效沟通的特征和基础,了解该问题经典和前沿的研究成果。
    (2)能力层面。通过设计与沟通相关的管理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克服沟通障碍,提高沟通效率,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沟通水平和管理能力。
    (3)素质层面。强化思考、分析和综合解决关沟通过程中的障碍,对影响沟通的的各种障碍及其克服,有更深刻的认识。

  • 11.1沟通与沟通障碍(一)

    沟通概论

  • 11.2沟通与沟通障碍(二)

    沟通中的障碍

  • 11.3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沟通中的换位思考

  • 11.4倾听

    沟通中的倾听

  • 11.5 得体

    沟通中的得体

  • 11.6说好“但是”

    沟通中的“但是”(说好但是是个技术活)

  • 11.7说服

    沟通中的说服

  • 第十二章领导力

    (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入领悟领导和不同领导理论的内容。通过课堂参与问卷测查,通过运用实例、实例演示和课堂讲述使学生真正明了领导的内涵和本质,研究和总结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方式,了解领导问题经典和前沿的研究成果。
    (2)能力层面。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经典文学、介绍经典的测查方法,介绍教师自己在国内做的近千份各个层次的问卷结果,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理论梳理归纳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研究及研究设计的能力。提高领导力及其提高途径。
    (3)素质层面。通过介绍领导理论的起源、经典研究、前沿成果,激励学生对不同领导理论进行深度挖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2.1领导力的基本概念与领导力逻辑

    领导力概论与领导力逻辑

  • 12.2领导特质理论(一)

    领导特质理论

  • 12.3领导特质理论(二)

    领导特质理论

  • 12.4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 12.5领导权变理论(一)

    费德勒的权变模型

  • 12.6 领导权变理论(二)

    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SLT)

  • 12.7领导权变理论(三)

    路径─目标理论

  • 第十三章组织结构

    (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深入领悟组织结构的定义和基本要素。运用实例、实例演示和课堂讲述使学生了解几种基本的组织结构类型。
    (2)能力层面。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经典文献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理论梳理归纳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研究及研究设计的能力。
    (3)素质层面。通过新组织的理论探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洞察组织的本质,深刻理解组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 13.1组织结构(一)

    区分决定组织结构的6个要素;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直线、职能、直线职能、矩阵、事业部、虚拟、无边界等的概念)

  • 13.2组织结构(二)

    部门化

  • 13.3组织结构(三)

    集权与分权

  • 13.4组织结构(四)

    对比机械模型和有机模型的差异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论

    1.1 绪论

    1.2 课程特色

    1.3 实践中的十个问题

    1.4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 上篇

    1.5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 下篇

    1.6 管理者做什么

    视频数6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学习与强化

    2.1 学习与强化 上篇

    2.2 学习与强化 下篇

    视频数2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态度

    3.1 态度 上篇

    3.2 态度 下篇

    视频数2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情绪

    4.1 情绪概述

    4.2 情绪智力

    4.3 负性情绪的自我管理

    4.4 挫折应对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知觉

    5.1 界定知觉

    5.2 知觉偏差 上篇

    5.3 知觉偏差 下篇

    5.4 归因

    视频数4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决策

    6.1 决策的含义

    6.2 理性决策的步骤

    6.3 理性决策的问题识别与陈述

    6.4 应急管理

    6.5 有限理性及补偿原则与逐步简化

    6.6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与决策陷阱

    6.7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代表性偏误

    6.8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易得性偏误

    6.9 决策的启发式偏差——锚定

    6.10 决策陷阱——框架效应

    视频数10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激励

    7.1 界定动机

    7.2 激励理论(一)

    7.3 激励理论(二)

    7.4 激励理论(三)

    7.5 激励理论(四)

    7.6 激励理论(五)

    7.7 激励理论(六)

    7.8 激励理论(七)

    7.9 如何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员工积极性

    7.10 激励理论的应用扩展—管理中的惩罚

    7.11 克服拖延——普瑞马克定律及其应用

    视频数1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群体

    8.1 群体的基本概念与群体规范(一)

    8.2 群体规范(二)

    8.3 群体结构

    8.4 群体互动(一)

    8.5 群体互动(二)

    8.6 群体活动类别

    8.7 群体决策(一)

    8.8 群体决策(二)

    8.9 群体与团队

    视频数9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冲突

    9.1 冲突(一)

    9.2 冲突(二)

    9.3 冲突(三)

    9.4 冲突(四)

    视频数4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谈判

    10.1 谈判概论

    10.2 谈判策略与技巧

    10.3 三种基本的谈判策略与思考题

    视频数3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沟通

    11.1 沟通与沟通障碍(一)

    11.2 沟通与沟通障碍(二)

    11.3 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11.4 倾听

    11.5 得体

    11.6 说好“但是”

    11.7 说服

    视频数7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领导力

    12.1 领导力的基本概念与领导力逻辑

    12.2 领导特质理论(一)

    12.3 领导特质理论(二)

    12.4 领导行为理论

    12.5 领导权变理论(一)

    12.6 领导权变理论(二)

    12.7 领导权变理论(三)

    视频数7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组织结构

    13.1 组织结构(一)

    13.2 组织结构(二)

    13.3 组织结构(三)

    13.4 组织结构(四)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