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营养和儿童健康息息相关,是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儿童营养学是研究儿童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是研究儿童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及代谢规律,科学确定儿童对营养素需要量的学科,是研究如何选择最适当的食物以维持儿童健康的学问。
-
●1.1小儿营养学总论
儿童期的营养状况,尤其是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状况对于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与疾病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是整个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上的许多问题,尤其是营养方面的问题密不可分。异常的生长发育很可能是小儿营养方面疾病的唯一表现。食物中的营养素要被机体利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认识小儿营养学的基础。
-
●1.2营养与遗传
营养遗传学和营养基因组学,一个研究遗传如何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反应,一个研究营养如何影响基因功能,两者通过互补成为一个整体。它们是实现个体化营养重要保障,也是精准医学的重要分支。它们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通过量身定制的营养策略来预防、治疗和管理多基因疾病。
-
第二章能量与营养素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运动时需要能量,在安静、休息时同样需要能量来维持体温、心跳、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对于儿童来说,还需要相当一部分能量来支撑其正常生长发育的过程。营养素是食物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效成分,能通过人体的消化吸收代谢,给人体提供能量,或是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
-
●2.1能量代谢与水
膳食营素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而设定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借此预防营养素摄入过量或不足引起的健康危害。它的主要用途有评价膳食和计划膳食。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且数量最多的成分。水不仅能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
●2.2宏量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重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它是自然界最丰富的能量物质,也是人类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人体内的脂类主要是脂肪,也称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它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能成分。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既是构造组织和细胞的基本材料,又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相连。
-
●2.3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代谢所必需的,但是在动物和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的,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微量小分子有机物。可以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是指食物和机体燃烧后残留在灰分中的化学元素。矿物质与有机营养素不同,它既不能在人体中合成,除排泄外,也不能在机体代谢过程中消失,但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却具有重要的作用。
-
第三章儿童不同阶段营养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儿童的解剖、生理、体格生长、心理发育、疾病特点与年龄密切相关。根据年龄可以将儿童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的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因此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和膳食要求。
-
●3.1婴儿期营养
婴儿期指1岁以内的儿童,是儿童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出生后婴儿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持续进行,但仍不成熟,如消化系统难以承受过多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足。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易发生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因此,婴儿期要尤其注意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
-
●3.2幼儿期营养
1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幼儿阶段体格生长发育速度稍减慢,行为发育迅速,学习走、说、解决问题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此阶段,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的需求量仍相对较高,继续向成人食物转换。家长要给幼儿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采用适宜的烹饪方式单独制作膳食,提倡顺应性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
●3.3儿童及青少年营养
学龄前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心理发育迅速,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学龄期儿童的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青少年即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的儿童。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生殖系统发育渐趋成熟。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相应的营养需求。
-
第四章儿童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评价
膳食结构亦称膳食模式,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比重。根据组成该膳食的各类食物所能提供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来衡量该膳食模式是否合理。营养状况评价和儿童营养风险筛查是小儿营养领域较难但有较强临床应用性的内容。
-
●4.1儿童膳食结构
儿童膳食结构类型及特点和成人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儿童膳食指南源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同样包含六大方面。儿童膳食宝塔包括营养学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和建议的食物量,直观地告诉家长儿童每天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
-
●4.2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是儿童保健和健康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营养状况的评价是指运用科学手段来了解某一人群或个体营养状态对健康的影响,寻求解决相关健康问题的手段或者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和良好发育的措施。营养风险筛查是一个快速而简单的过程,通过营养筛查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可制定营养计划。
-
●4.3儿童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更应该是食品安全的重点关注人群。儿童还处在生长发育期,对食物中的有害物质更为敏感,受到的健康伤害更大,后果更严重,所以儿童的食品安全尤为重要。
-
第五章儿童营养相关疾病
儿童营养相关疾病包括由于营养素缺乏或过多引起的疾病,也包括儿科常见疾病如小儿腹泻、食物过敏等的营养治疗。儿童营养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儿科临床和小儿营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5.1营养素缺乏
儿童出现某种必需营养素缺乏时会有不同的反应。第一类反应的临床表现是机体继续生长,但体内贮存量消耗,机体出现该营养素耗竭导致的特定的缺乏性征兆,比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第二类反应则是机体生长减缓或停滞,通过机体内部获取并竭力在体内保留、维持组织中该营养素浓度,比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锌缺乏。
-
●5.2营养素过多
维生素摄入过多会造成机体中毒,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脂溶性维生素比水溶性维生素更容易中毒。超重或肥胖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脂肪成分过多且超过正常人平均量的病理状态。中心性超重或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更大。儿童肥胖症大部分与生活行为及环境因素有关,是最常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
●5.3小儿腹泻病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疾病。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除了带来死亡威胁,腹泻病还容易并发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严重危害着全世界儿童的健康。
-
●5.4遗传代谢病
遗传代谢病是由于机体的生化反应和代谢出现异常,反应底物或者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遗传性生化代谢缺陷疾病的总称,它的本质是由于基因突变,蛋白质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导致酶、受体、载体等缺陷。营养干预是一部分遗传代谢病的重要甚至唯一的治疗方法。
-
●5.5食物不良反应
食物过敏为免疫学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即食物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可由IgE或非IgE介导,表现为一组疾病群,症状可累及皮肤、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统。食物不耐受常用于描述通过病史或激发试验证实的症状是由食物引起,但尚无证据表明有免疫因素参与的食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有酶缺乏、药理作用和未分类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