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大气污染基本概论:大气污染来源及形成;大气污染的影响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
-
●1.1大气与大气污染
本节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控制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大气污染定义,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形成。
-
●1.2大气污染物与排放
主要介绍大气污染物分类,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碳氧化物的形成以及危害;颗粒物的分类以及排放影响等
-
●1.3大气污染的影响与危害
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植物材料景观以及气候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分析
-
●1.4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
本节主要介绍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以及近你那来气候变化趋势分析,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带来的危害。
-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燃料的性质;燃料燃烧过程;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燃烧过程颗粒污染物的形成;燃烧过程其他污染物的形成。
-
●2.1燃料的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的常规燃料;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成分分析;石油、天然气、非常规燃料的相关知识。
-
●2.2燃料燃烧过程和烟气量计算
本节主要介绍燃烧过程及燃烧产物;燃料完全燃烧的四个条件;理论空气量、空气过剩系数和空燃比的定义;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和燃料设备的热损失。理论烟气体积的概念;烟气体积和密度的校正和过剩空气校正;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
●2.3污染物的生成
本节主要介绍燃料中硫的氧化机理;SO2与SO3之间的转化。碳粒子和燃煤烟尘的形成;影响燃煤烟气中飞灰排放特征的因素。燃烧过程中有机污染物、一氧化碳和汞的形成与排放。
-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稳定度和逆温;大气的运动和风。
-
●3.1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本节主要介绍大气圈垂直结构;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等主要气象要素。
-
●3.2大气的热力过程
本节主要介绍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气温的绝热过程与泊松方程;干绝热直减率和气温直减率定义。
-
●3.3大气稳定度和逆温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的温度层结、大气稳定度的定义与判别依据和逆温;典型的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
●3.4大气的运动和风
引起大气运动的作用力;近地层对数律和指数律风速廓线模式使用条件和计算;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环流等地方性风场。
-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计模式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湍流扩散基本理论;高斯扩散模式;污染物浓度的估算;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城市及山区的扩散模式;烟囱的高度设计;厂址选择
-
●4.1湍流扩散及高斯模式
本节主要介绍湍流概念简介;梯度输送理论和湍流统计理论。高斯模式坐标系的建立和四点假设;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高斯扩散模式中地面浓度模式、地面轴线浓度模式和地面最大浓度模式的计算和应用。
-
●4.2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本节主要介绍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霍兰德、布里格斯和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公式等常见的烟气抬升高度的方法;用P-G扩散曲线法和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来确定扩散参数的方法。污染物浓度的估算例题和相关公式的具体应用。
-
●4.3特殊扩散模式
本节主要介绍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封闭型扩散模式和熏烟型扩散模式的计算和应用。城市大气扩散模式;无限长线源和有限长线源模式计算和应用。
-
●4.4烟囱高度设计与厂址选择
本节主要介绍烟囱高度的相关计算;烟囱高度的四种计算方法和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厂址选择中的相关问题;厂址选择中所需气候资料;理想的建厂位置应考虑的问题。
-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的性能;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
-
●5.1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本节主要介绍颗粒粒径相关的概念;几种常用的粒径定义、粒径的个数分布和质量分布、平均粒径;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粒径分布函数的特点和相关概念。
-
●5.2粉尘的物理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粉尘的物理性质;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润湿性、荷电性、粘附性和爆炸性等粉尘的物理性质。
-
●5.3净化装置的性能
本节主要介绍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内容;净化装置技术性能的表示方法和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的相关计算和应用。
-
●5.4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
颗粒物捕集的基础知识,从颗粒物的物理性质,选择不同的除尘方式。
-
第六章除尘装置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机械式除尘;电除尘器;湿式除尘;袋式除尘;除尘器的发展及应用。
-
●6.1机械式除尘
本节主要介绍机械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机械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影响除尘器效率因素、相关的计算和应用。
-
●6.2电除尘工作原理
本节主要介绍电除尘器的相关知识;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电晕放电和粒子荷电的两种荷电机理;驱进速度、粒子的捕集效率-德意希公式和有效驱进速度。
-
●6.3电除尘结构与设计
本节主要介绍集尘极的清灰方式、电除尘器的结构、粉尘比电阻;电除尘器的选择、设计的相关计算和应用。
-
●6.4袋式除尘
本节主要介绍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压力损失计算、对滤料的要求和滤料种类;袋式除尘器的三种清灰方式、袋式除尘器的选择、设计和相关的计算、应用。
-
●6.5湿式除尘器
本节主要介绍湿式除尘器除尘机理和类型的相关内容;喷雾塔洗涤器、旋风洗涤器、文丘里洗涤器的结构、工作原理、除尘效率相关的计算和应用。
-
第七章硫氧化物污染控制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硫循环及硫排放;燃烧前脱硫;流化床燃烧脱硫;高浓度SO2的回收和应用;低浓度SO2烟气脱硫。
-
●7.1硫循环与排放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硫在环境中的循环;控制SO2的方法。
-
●7.2燃烧前燃料脱硫
本节主要介绍燃烧前燃料脱硫的相关内容;煤炭的固体加工、煤炭的气化和液化;重油脱硫。
-
●7.3流化床燃烧脱硫
本节主要介绍流化床燃烧脱硫原理;流化床燃烧脱硫的化学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脱硫剂的再生。
-
●7.4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本节主要介绍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脱硫效率的优缺点。
-
●7.5湿式碱法烟气脱硫技术
本节主要介绍湿式碱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脱硫效率的优缺点。
-
●7.6其他湿法烟气脱硫
本节主要介绍其他湿式碱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脱硫效率的优缺点。
-
●7.7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技术
本节主要介绍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脱硫效率的优缺点。
-
第八章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SCR);其他烟气脱硝技术;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
●8.1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常见氮氧化物的来源,氮氧化物的产生以及氮氧化物在我国近年来的产生量以及发展趋势。
-
●8.2低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氮氧化物形成的三个机理,低氮燃烧技术包括低氧燃烧、烟气再循环燃烧、分段燃烧、再燃技术。
-
●8.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
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机理,重点介绍催化反应过程重的影响因素,温度对催化剂的影响。
-
●8.4其他烟气脱硝
本节主要内容介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简称SNCR,脱硝机理,脱硝影响因素以及特点。
-
●8.5烟气同时脱硫脱硝
本节主要内容介绍电子束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一起其它集中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九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VOCs定义与排放源;蒸气压及蒸发;VOCs污染预防;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吸收(洗涤)法控制VOCs污染;冷凝法控制VOCs污染;吸附法控制VOCs污染;生物法控制VOCs污染。
-
●9.1VOCs概述及蒸气压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有机物的蒸汽压;挥发与溶解。
-
●9.2VOCs污染控制1
本节主要介绍高性能环保产品的替代;工艺改革;蒸发散逸控制等。
-
●9.3VOCs污染控制2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燃烧法;吸收法;冷凝法及吸附法和生物法等控制措施。
-
第十章机动车污染控制
本章主要阐述以下内容:机动车污染物的形成;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机动车污染尾气后处理技术;新型动力车和新能源利用
-
●10.1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机动车类型、污染及其影响
-
●10.2机动车污染物的形成
本节主要介绍机动车污染形成机制。
-
●10.3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机内控制技术及原理
-
●10.4机动车污染尾气后处理技术
本节主要介绍三效催化净化技术、曲轴箱排气控制技术及各类催化转化器的技术原理。
-
●10.5新型动力车和新能源利用
本节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的先进车辆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