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4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30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依循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探寻中国书法的奥秘。跨越中华文明五千年,以真、草、篆、隶,解读汉字造型之美,深入剖析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遗传密码。理论基础、技法实操,展示传承之法,积淀凝重雄浑。与民族精神共成长,与时代风华共绚烂。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了解书法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了不起的汉字
从仓颉到许慎
张永昌
汉字不仅在中国
张永昌
书法是艺术
线条的艺术
张永昌
书写的艺术
张永昌
书法是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
张永昌
体现中国智慧
张永昌
书法是教育
全民美育的途径
张永昌
书法的教化功能
张永昌
对话先贤
自由到规范
自由先秦
李伟
造型时代
李伟
飞跃与辉煌
魏晋风度
李伟
唐楷法度
李伟
抒情草书
李伟
张扬个性
话说杨疯子
李伟
宋代书法
李伟
复古与重振
元代书法
李伟
明代书法
李伟
别开生面的清代书法
李伟
文房四宝
最神奇的笔
毛笔的故事
高源
神奇的毛笔
高源
真正的墨
墨的工艺
高源
人磨墨·墨磨人
高源
宣纸的妙趣
宣纸工艺
高源
妙趣无穷
高源
四大名砚
高源
学习准备
先正其形
古人站相与坐相
孙艳
身正字正
高源,孙艳
执笔无定法
孙艳
方法很重要
择帖与择师
孙艳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好的方法
孙艳
运笔方法
指灵腕活
张永昌
笔法举要
张永昌
学写篆书
篆书经典
甲骨文与大篆
王尧
秦篆到清篆
王尧
篆书笔法
小篆的基本笔法-直画
王尧
小篆的基本笔法-弧画
王尧
小篆的结构规律
王尧
篆书章法
《峄山碑》临摹暨章法举要
王尧
篆书创作示范
王尧
学写隶书
隶书经典
简牍隶书
张永昌
汉碑经典
张永昌
清代隶书
张永昌
隶书笔法
关于汉《乙瑛碑》
张永昌
《乙瑛碑》笔法(一)
张永昌
《乙瑛碑》笔法(二)
张永昌
隶书结构
《乙瑛碑》结构特征(一)
张永昌
《乙瑛碑》结构特征(二)
张永昌
《乙瑛碑》结构特征(三)
张永昌
《乙瑛碑》结构特征(四)
张永昌
隶书章法
汉碑隶书章法举要
张永昌
《乙瑛碑》临摹示范
张永昌
隶书横幅创作示范
张永昌
学写楷书
楷书经典
小楷
张永昌
魏碑
张永昌
唐楷与楷书四大家
张永昌
楷书笔法
赵体楷书的运笔方法
张永昌
赵体楷书的笔法特征
张永昌
赵体楷书结构规律
张永昌
楷书章法
《三门记》临写示范
张永昌
书法作品的传统幅式
张永昌
对联创作示范
张永昌
  • 第一章了解书法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工具,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地域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在汉字漫长的孕育于发展过程中不仅记录的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世界文化。书法作为汉字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不仅用优美的的线条书写着法则,也表达着书写者思想的意境。本章主要从汉字的产生、传播、书法艺术与汉字的结合、书法艺术的线条美、书法艺术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几方面全面阐述了书法艺术。

  • 1.1了不起的汉字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我们要想了解书法艺术必先了解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是中华文化之根。汉字历史的悠久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直接体现,汉字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它还在亚洲、欧洲的国家中广泛使用。本节中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详细阐述了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书法的演变;同时介绍汉字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广泛使用来阐述汉字的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

  • 1.2书法是艺术

    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他的显著艺术特征是由“汉字”与“书写”所决定。本节通过了解书法所采用的书写载体变化、线条的变化、笔画的变化、形式美及内在美的来源来阐述什么是书法的艺术性。

  • 1.3书法是文化

    书法在发挥着艺术魅力同时也具有文化内涵,他作为记录中国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体现着中国式的智慧。本节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普遍联系的理念与书法笔画结构的关系,以及儒家的刚健、道家的有无思想对书法气韵的影响来阐述什么是书法的文化性。

  • 1.4书法是教育

    书法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正确养学生感受美、探求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过程。本节通过对书法自身美的分析,以及在书写书法过程中体现的教育性,阐述什么是书法的教化功能,以及对全面美育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 第二章对话先贤

    从先秦到清朝的书法,历史跨度较大,本章从文字的体态入手,结合文字演变的历史沿革,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书体生成和定型的历史背景,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书体和文化成因。从纯粹书法学的角度介绍了每种书体的笔法,还有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书家,这些书家的代表作品和个性风格,从文艺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了这些书家风格的成因,以及不同时期书法审美的共同特征。
    本章节由浅入深,既有对书法文化的普及,又有专业知识的深入,注重学理层面的解读和人文阐释,对学员具有启发性。

  • 2.1自由到规范

    自由先秦折节着重介绍了甲骨文的特征,甲骨文的结字和章法,西周钟鼎文、秦石鼓文的特点。

    造型时代这节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小篆产生的意义极其用笔特点,汉隶的体态特征和汉代代表性书家。

    魏晋风度这节分析了晋代书法美学生成的时代背景及“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还有晋帖和北碑的不同审美风尚。尤其重点介绍了该时期标志性书家——王羲之独特审美感受生成源流,王羲之审美经验所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王羲之代表作书风演变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对《兰亭序》的审美赏析,也同样侧重于理性分析。

  • 2.2飞跃与辉煌

    唐楷法度这节先从隋唐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概括了隋唐书法的总体特征,重点侧重于唐朝书法的介绍,以初唐、中唐、晚唐作为分期,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代表书家极其代表作。在技法上,着眼于笔法的分析。

    抒情草书这节对张旭、怀素等几位代表书家为个案,阐释了他们的书风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其次,从书法发展史的视角对草书的演变也做了介绍。

    张扬个性这节,介绍了具有变革精神的书家杨凝式的个性成因和风格化特征,以及他的代表作品。

  • 2.3张扬个性

    宋代书法
    本节介绍了宋代书法的历史背景,宋代写意书风的内涵,着重介绍了宋四家极其代表作品,书家和兴特征与艺术风格的关系,宋代写意书风对后世的影响。
    元代书法
    这节课重点推介了元代帖学的集大成者——赵孟頫,尤其是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贡献,赵体楷书和行书。同时还有元代较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书法家极其代表作品。
    明代书法
    这节的内容是明朝几个历史时期,明初、明末的代表书家还有书法团体的一些创作情况,还有这些书法团体的艺术主张以及他们作品所呈现的思想倾向。特别是明末思想激荡背景下的草书创作,重点介绍徐渭的草书艺术。
    清朝书法
    清初帖学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作品,清朝中后期碑学兴起的历史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碑派书家的审美取向,当然,还有碑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也是本节着重落墨的内容。

  • 2.4复古与重振

    这节课重点推介了元代帖学的集大成者——赵孟頫,尤其是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贡献,赵体楷书和行书。同时还有元代较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书法家极其代表作品。明朝几个历史时期,明初、明末的代表书家还有书法团体的一些创作情况,还有这些书法团体的艺术主张以及他们作品所呈现的思想倾向。特别是明末思想激荡背景下的草书创作,重点介绍徐渭的草书艺术。

  • 2.5别开生面的清代书法

    清初帖学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作品,清朝中后期碑学兴起的历史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碑派书家的审美取向,当然,还有碑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也是本节着重落墨的内容。

  • 第三章文房四宝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文房四宝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中国优秀文化,正是为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3.1最神奇的笔

    笔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 3.2真正的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墨的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纯正加工精细,上等的墨极为细腻、香醇.而细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杵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据说一臼捣杵有上十万次的。

  • 3.3宣纸的妙趣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 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 3.4四大名砚

    砚,也称“砚台”,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所以,现今社会上"四宝"中以砚最为多见,受人喜爱的范围也最为广泛。

  • 第四章学习准备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艺术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在学习书法之前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书法的准备。

  • 4.1先正其形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古人对站姿和坐姿及为重视,举手投足、站立坐卧都要有“行为规范”。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一礼节传承了数千年,成为中华民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这种古老的礼仪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古礼中那种严谨慎之风,依然流传至今,成为我们这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书法是有魂的,练字不仅在字体本身,更在乎其中的神韵。通过书法的学习我们可以触摸到文化传承的温度,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明白身正字端的含义。​苏轼《论书》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首出谁人之口,并非其要,要紧的是这句话道出了执笔的真谛。执笔本不复杂深奥,与使用筷子道理相似。使用筷子是为了把饭菜夹到嘴里,执笔是为了有利于写字。一桌人围在一起吃饭,“执筷”的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夹得利落。古人执笔各呈其姿,当代书家执笔亦各尽其态:有深有浅,有紧有松,有高有低,所以我认为执笔的确“无定法”。

  • 4.2方法很重要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当学生对基本笔法的学习和临摹略有所悟后,就应及时地临习古代名家碑帖,以期进一步强化对笔法的认识和对结构的把握。自古以来,如何指导选帖是一个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择帖得当,就能少走弯路,提高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字帖是学书者无言的老师,择帖如择师,名师出高徒。聪明的人,是善于把别人的好东西变成自己东西的人。临摹中国古代经典书法字帖就是学习书法最好的方法,临摹包括临和摹。把法帖的好东西真正学到手了,你就会写出很好的字来。

  • 4.3运笔方法

    书法讲究笔法,所谓笔法就是要懂得如何运笔,那么,运笔的方法是什么呢?运笔的通常方法,即起收、顺逆、提按等写法,也就是表现书法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运笔方法。称为通常方法,既是为了表明其通用而正常的性质,也是为了区别于专用、比拟等运笔方法。本节将讲解书写时指法及手腕的运用及不同笔法的运用,真正做到指灵腕活,笔法运用自如。

  • 第五章学写篆书

    篆书起源于甲骨文等古代象形文字,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籀文(金文)、六国文字(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到了清代,名家辈出,对后世影响巨大。

  • 5.1篆书经典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画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秦始皇大统后, 统称为小篆 ,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 5.2篆书笔法

    由于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就小篆而言,只有直、弧两种笔法。
    直画包括横画、竖画和斜画,由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来完成,写法应当自然径直、平稳劲健。
    弧画在书写的过程中也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也是按照“逆入平出”的方式书写,婉转圆通、舒畅流美。小篆的弧画变化多,难度大,要根据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好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 5.3小篆的结构规律

    小篆的结构是从大篆演变而来,但小篆比大篆更有规律性,符合现代审美意识。掌握小篆的结构规律是写好篆书的重要环节。小篆字体均衡对称、上密下疏、疏密匀称、圆转流畅、字形长方,书风高古奇诡,典雅庄重。

  • 5.4篆书章法

    本章着重以《峄山碑》为例,梳理小篆书写的几个关键问题及注意事项,并尝试着用篆书来书写一幅作品。
    《峄山碑》亦称《峄山刻石》、《峄山铭》,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峄山碑》线条圆润流畅,结体对称均衡,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该碑笔法严谨,端庄工稳,临写尤其能强化手腕“提”的功能,增强“中锋”,首重用笔,妙在用锋。
    小篆的章法,与楷书、隶书比较接近。唐以前至秦代,平正整齐,横竖成行,行距、间距一致,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清代以后,章法上成横式排列,左右字距紧凑,上下字距宽松,给人以整齐美。此种章法至今盛行。

  • 第六章学写隶书

    隶书是小篆之后通行的汉字字体,“隶”是指徙隶,用于隶人佐书。隶书发源于秦,兴于汉。汉简、汉碑中多见其代表作品,书写风格复杂,既有朴拙雄强又有灵动飘逸。本章从隶书的代表作品、笔法、结构、章法几方面全方面的阐述什么是隶书,及书写隶书方法。

  • 6.1隶书经典

    隶书从战国后期既有萌芽,至秦时有较大的发展,因抄写的奴隶为抄写便利而创造,故称之为隶书,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演而来的。西汉时期虽还未有形制,但在一些简牍上以初现其形。本节从简牍隶书、汉碑隶书和清代隶书三个方面阐述隶书的历史发展的过程。

  • 6.2隶书笔法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与《礼器碑》、《史晨碑》历来为书家所重重视,被称为“孔庙三碑”。在诸多的汉碑中,《乙瑛碑》为人所推崇,是因为它较完美地体现了隶书的风范。本节以《乙瑛碑》为例从运笔的横、竖、撇、捺等笔画中体会隶书笔法的飞动遒劲及潇洒、飘逸的韵味。

  • 6.3隶书结构

    隶书与其他书体相比较,笔画形态和结字都有较大的的差异。本节我们《乙瑛碑》的字为例,从横平竖直、重心平稳、横向取势、布白均匀、同形异构、收放对比等规则分析隶书的结字特点。

  • 6.4隶书章法

    章法是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章法布局方面要注意要有收有放、有疏有密,不能平均呆板。本节我们将分析汉碑经典、临摹《乙瑛碑》、隶书创作示范三个方面全方位的学习隶书的章法。

  • 第七章学写楷书

    楷书,又名正书,与篆、隶、行、草并称五大字体的字体,是汉字主要的书写体之一,源于汉末,魏晋时期替代隶书成为通用字体沿用至今,所以又称为今隶,隶书的艺术风格多样,可分为魏碑、唐楷、小楷三个类型。本章从楷书的经典分析,分别讲解楷书的笔法、结构规律和章法,从而进一步学习掌握楷书。

  • 7.1楷书经典

    楷书发展至魏晋时期,经过钟繇、王羲之对字体形式和法则的改变,使楷书从隶书中分离,独成一体。本节将从小楷、魏碑和唐楷三个方面阐述什么是楷书,了解楷书之美。

  • 7.2楷书笔法

    汉字的结构复杂多样,一个字的笔画多则可达十数个。所以想要学好书法必须从笔画开始,赵体楷书带有行书的笔意,用笔流畅,笔画的起收、转折的动作比起颜、柳、欧各体有所减省,写起来不失法度又比较灵活,很实用本节以赵体楷书为例,从横、竖、撇、捺中了解赵体楷书的笔法特征。

  • 7.3赵体楷书结构规律

    结构,也称结体、结字、间架。楷书的结构是将笔画按汉字组合顺序进行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书法家在书写楷书上的笔法和结构上都有所不同,但差异之中也存在着共性,下面就以赵体楷书为例,分析其结构规律。

  • 7.4楷书章法

    楷书的章法遵循古法,整齐一律,书写形式多样统一 。赵孟頫采用的书写方式,改变了颜、柳楷书逆锋入纸的规范,切锋入纸、一搨直下,使楷书气韵生动,更具书写性,书写成为心性的流淌,形成了异于前人的书法风格。本节从赵体《三门记》、书法作品的传统幅式、楷书对联创作示范三个方面进一步理解楷书的章法结构,掌握楷书作品的创作方法。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了解书法

    1.1 了不起的汉字

    1.2 书法是艺术

    1.3 书法是文化

    1.4 书法是教育

    视频数8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对话先贤

    2.1 自由到规范

    2.2 飞跃与辉煌

    2.3 张扬个性

    2.4 复古与重振

    2.5 别开生面的清代书法

    视频数10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文房四宝

    3.1 最神奇的笔

    3.2 真正的墨

    3.3 宣纸的妙趣

    3.4 四大名砚

    视频数7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学习准备

    4.1 先正其形

    4.2 方法很重要

    4.3 运笔方法

    视频数7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学写篆书

    5.1 篆书经典

    5.2 篆书笔法

    5.3 小篆的结构规律

    5.4 篆书章法

    视频数7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学写隶书

    6.1 隶书经典

    6.2 隶书笔法

    6.3 隶书结构

    6.4 隶书章法

    视频数1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学写楷书

    7.1 楷书经典

    7.2 楷书笔法

    7.3 赵体楷书结构规律

    7.4 楷书章法

    视频数9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