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30
开课平台学银在线
开课高校湘南学院
开课教师曾凡花李超男陈俊何洪波段艳
学科专业理学化学类
开课时间2025/08/18 - 2026/02/01
课程周期24 周
开课状态未开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信息的一门科学,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包括分析样品的采集,分析试样的制备,分析样品的测定,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结果的评价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分析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与质量保证、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课程理论知识系统严密,实践应用性强,与现代科学技术密不可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同时了解分析化学前言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在科学研究及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成长为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卓越人才。


课程大纲

知识图谱及AI助教使用说明

  • 1.1 AI助教
  • 1.2 知识图谱

课程导学

  • 2.1 分析化学课程导学
  • 2.2 分析化学学习指南
  • 2.3 分析化学说课及教法展示
  • 2.4 分析化学知识模块
  • 2.5 分析化学课程考核
  • 2.6 课程教学大纲
  • 2.7 常见滴定分析操作
  • 2.8 学术天地

第一章 概论

  • 3.1 案例导学及学习指南
  • 3.2 本章知识模块思维导图及名词
  • 3.3 第一单元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作用及分类
  • 3.4 第三单元 滴定分析概述
  • 3.5 第四单元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 3.6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处理

  • 4.1 案例导学
  • 4.2 本章知识图谱及名词
  • 4.3 第一单元试样采集原则
  • 4.4 第二单元 固体试样的采集
  • 4.5 学术天地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 5.1 案例导学与学习指南
  • 5.2 本章知识模块思维导图及名词
  • 5.3 第一单元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 5.4 第二单元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5.5 第三单元 置信度区间意义(拓展))
  • 5.6 第四单元 显著性检验
  • 5.7 第五单元 可疑数据的取舍
  • 5.8 章节内容系统性总结
  • 5.9 学术天地
  • 5.10 单元测试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 6.1 案例导学及学习指南
  • 6.2 本章知识图谱及名词
  • 6.3 第一单元 酸碱理论
  • 6.4 第二单元 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
  • 6.5 第三单元质子平衡式的书写、
  • 6.6 第四单元 溶液中的H+浓度计算
  • 6.7 第五单元 酸碱缓冲溶液
  • 6.8 第六单元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及选择
  • 6.9 第七单元 酸碱滴定原理
  • 6.10 酸碱滴定可行性判断
  • 6.11 第八单元 终点误差
  • 6.12 第九单元 酸碱滴定法应用
  • 6.13 本章知识系统性总结
  • 6.14 学术天地

第六章 配位滴定

  • 7.1 案例导学与学习指南
  • 7.2 本章知识图谱及名词
  • 7.3 第一单元 配位滴定概述
  • 7.4 第二单元 配位平衡常数
  • 7.5 第三单元 配合物的分布分数
  • 7.6 第四单元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 7.7 第五单元 配位滴定曲线
  • 7.8 第六单元 金属指示剂
  • 7.9 第七单元 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 7.10 第八单元 实践模块
  • 7.11 学术天地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 8.1 案例导学及学习指南
  • 8.2 本章知识图谱及名词
  • 8.3 第一单元 氧化还原平衡
  • 8.4 第二单元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完成程度
  • 8.5 第三单元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 8.6 第四单元 氧化还原指示剂
  • 8.7 第五单元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 8.8 第七单元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 8.9 第八单元 实践模块
  • 8.10 章节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 9.1 案例导学及学习指南
  • 9.2 本章知识图谱及名词解释
  • 9.3 第一单元 沉淀滴定法
  • 9.4 四大滴定法总结
  • 9.5 实践模块
  • 9.6 章节知识点系统总结
  • 9.7 学术天地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 10.1 案例导学及学习指南
  • 10.2 本章知识图谱及名词解释
  • 10.3 重量分析法课程导学(1)
  • 10.4 第一单元 重量分析法概述
  • 10.5 第二单元 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
  • 10.6 第三单元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 10.7 第四单元 沉淀的类型及形成过程
  • 10.8 第五单元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 10.9 第六单元 沉淀条件的选择
  • 10.10 章节知识系统总结

第十单元 吸光光度法

  • 11.1 案例导学及学习指南
  • 11.2 本章知识图谱及名词解释
  • 11.3 第一单元 吸光光度法概述
  • 11.4 第二单元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
  • 11.5 第三单元 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11.6 第三单元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 11.7 第四单元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 11.8 第五单元 紫外吸收光谱中有机化合物电子跃迁
  • 11.9 知识点系统总结
  • 11.10 学术天地

实验室安全教育专栏

  • 12.1 实验室安全指南(视频)
  • 12.2 个人防护装备(视频)
  • 12.3 应急装备(视频)
  • 12.4 废弃物收集(视频)
  • 12.5 实验过程风险分析(视频)
  • 12.6 应急响应(视频)
  • 12.7 实验室安全教育精品课程推荐

探究性教学活动集锦

  • 13.1 图片
  • 13.2 视频
  • 13.3 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 13.4 设计方案

解题大赛

  • 14.1 分析结果评价
  • 14.2 2022级应化2班

考研辅导

  • 15.1 滴定分析概述
  • 15.2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
  • 15.3 有效数字
  • 15.4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 15.5 酸碱平衡(CBE,MBE,PBE))
  • 15.6 酸碱组分分步分数
  • 15.7 氢离子浓度计算
  • 15.8 缓冲溶液
  • 15.9 酸碱滴定原理
  • 15.10 酸碱滴定终点
  • 15.11 酸碱滴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