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商业文明渊源于华夏民族的上古天文智慧,发轫于神农氏时期。即《易经·系辞》中所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噬嗑者,取象于天,求天(生态)、地(社会)、人和谐共生之商业模式也!因其禀天而生,所以是替天行道的智慧。也即老子所云:“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道之所存,利之所在”。诸子百家中,商家是最入世的修行者。经商之路是最云波诡谲的修行之路。
故而华夏商祖白圭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白虎通·商贾篇》:“‘商’之为言章也;商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为天下利”是为华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是彼商道。
庖丁有云:“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经商之道,何异于解牛?
“为天下利,取之有道” ,则可以“以无厚入有间”,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东方营销学》 开课在即,书上文,以待有志于华商之道者。
第一章 中国的商业起源
1.1神农之治与市场起源
1.2黄帝与商业文明的雏形
1.3 王亥与商人来源
第二章 中国传统商品观
2.1商品的任
2.2商品的用
2.3商品的坚和牢
2.4商品的任用坚牢
2.5繁华唐宋
第三章 什么是中国商人?
3.1什么是商人之伊尹吕尚之谋
3.2什么是商人之孙吴用兵
3.3什么是商人之商鞅行法
3.4什么是商人之商人之智
3.5什么是商人之商人之勇
3.6什么是商人之商人之仁
3.7什么是商人之商人之强
3.8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商人
1—3章测试题
第四章 营销的本质——噬嗑
4.1市场的本质之制器尚象
4.2市场的本质:噬嗑的符号特点
4.3市场的本质:噬嗑的符号逻辑
4.4市场的本质:噬嗑的真正涵义
第五章 营销进化论:两仪·四象
5.1营销进化论之两仪、四象
5.2营销进化论之太阴-功能营销
5.3营销进化论之少阳-质量营销
5.4营销进化论之太阳-心理营销
5.5营销进化论之少阴-伦理营销
第六章 四象营销之太阴——功能营销
6.1太阴·功能营销的实践版图
6.2太阴·功能营销的基本模式:官能营销
6.3太阴·功能营销的基本分类
6.4太阴·功能营销实践模式之功能创造
6.5太阴·功能营销实践模式之功能优化
6.6虚拟功能型产品营销的特殊性
4—6章测试题
第七章 四象营销之少阳——质量营销
7.7 少阳·质量营销诉求模式设计(下)
7.1 少阳·质量营销的时间、空间解读
7.2 少阳·质量营销模式
7.3 少阳·质量的阀限解析
7.4 少阳·质量的阀限确定(上)
7.5 少阳·质量的阀限确定(下)
7.6 少阳·质量营销诉求模式设计(上)
第八章 四象营销之太阳——心理营销
8.1 太阳·心理营销范例
8.2 太阳·心理营销内涵解析(上)
8.3 太阳·心理营销内涵解析(下)
8.4 太阳·心理营销中的关系范畴
8.5 太阳·心理营销的实践模式(上)
8.6 太阳·心理营销的实践模式(中)
8.7 太阳·心理营销的实践模式(下)
第九章 四象营销之少阴——伦理营销
9.1 少阴·伦理营销的内涵(上)
9.2 少阴·伦理营销的内涵(中)
9.3 少阴·伦理营销的内涵(下)
9.4 少阴·伦理营销:功能营销的伦理反思
9.5 少阴·伦理营销的实践模式
9.6 少阴·伦理营销的利润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