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原理
陶瓷工艺原理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3
开课时间2025/02/17 - 2025/06/13
课程周期1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陶瓷工艺原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授陶瓷原料、粉体的制备与合成、坯体与釉料组成的确定、陶瓷坯体的成型及干燥、陶瓷烧结、陶瓷材料强度的控制、陶瓷的加工及改性等。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掌握陶瓷材料生产中共同性的工艺过程及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掌握工艺因素对陶瓷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分析陶瓷生产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生产的方案,为毕业后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产品研发等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以陶瓷材料制备的工艺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富有启发性。既包括了传统陶瓷与传统工艺,又涵盖了现代陶瓷与新兴技术。引入了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陶瓷原料的理念,以及陶瓷材料加工、改性的知识体系。融入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了知识结构,并结合实例介绍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工艺路线,理论联系实际。既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又具有实用性;既有突出的学术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较好地满足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方向的教学要求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

课程大纲
绪论
1.1绪论
陶瓷原料
2.1陶瓷原料概述
2.2黏土类原料
2.2.1黏土的成因与组成
2.2.2黏土的工艺性质与作用
2.3石英类原料
2.4长石类原料
2.5其他矿物原料
2.6新型陶瓷原料
2.6.1氧化铝
2.6.2氧化镁和氧化铍
2.6.3氧化锆
2.6.4碳化硅
2.6.5碳化硼与碳化钛
2.6.6氮化硅
2.6.7氮化铝
2.6.8硼化物类原料
2.7工业固体废弃物
粉体的制备与合成
3.1粉体的制备与合成概述
3.2粉体的物理性能及其表征
3.2.1粉体的物理性能
3.2.2粉体物理性能的表征
3.3机械法制备粉体
3.3.1颚式破碎与圆锥破碎
3.3.2轮碾破碎
3.3.3球磨粉碎
3.3.4气流粉碎
3.4化学法制备粉体
3.4.1固相法
3.4.2液相法
3.4.3气相法
坯料与釉料组成的确定
4.1坯料的类型与组成
4.1.1精陶坯料
4.1.2瓷器坯料
4.2确定坯料配方的依据
4.3坯料配方的计算
4.3.1坯料组成的表示方法
4.3.2坯料配方的计算
4.4釉料类型与配方
4.4.1釉的作用、特点与分类
4.4.2制釉氧化物
4.4.3釉料配方的确定
陶瓷坯体的成型
5.1陶瓷坯体成型概述
5.2原料的处理
5.3坯料的制备
5.3.1粉碎、筛分、除铁与搅拌
5.3.2泥浆脱水、造粒
5.3.3坯料的陈腐与真空处理
5.4注浆成型
5.4.1注浆成型基础
5.4.2注浆成型方法
5.4.3热压铸成型
5.5可塑成型
5.5.1可塑成型概述
5.5.2影响泥团可塑性的因素
5.5.3可塑泥团的颗粒取向与成型的关系
5.5.4可塑成型工艺
5.5.5塑压成型与注射成型
5.5.6轧膜成型
5.6压制成型
5.6.1压制成型概述及粉料的工艺性质
5.6.2粉料的致密化过程、影响因素与层裂的防止
5.6.3等静压成型
5.7其他成型方式、修坯与粘接
坯体的干燥
6.1干燥作用、机理与过程
6.2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
6.3干燥缺陷及其影响因素与干燥制度的确定
6.4干燥方法
陶瓷的烧结
7.1陶瓷烧结基础
7.2液相烧结
7.3固相烧结
7.4陶瓷的显微结构
7.4.1陶瓷的显微结构组成
7.4.2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因素
7.5陶瓷坯体的烧成
7.5.1普通陶瓷坯体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7.5.2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7.5.3拟定烧成制度的依据
7.6烧成新方法
7.6.1低温烧成
7.6.2快速烧成
7.6.3热压烧结
7.6.4热等静压烧结
7.6.5微波烧结
7.6.6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7.7烧结设备
陶瓷材料强度的控制
8.1陶瓷材料的强度特征
8.2影响常温强度的因素
8.3提高常温强度的方法
8.4陶瓷材料的断裂与断裂韧
8.5陶瓷材料的增韧途径
8.6陶瓷材料的高温强度
8.7陶瓷材料的高温蠕变及抗热震性
陶瓷的加工及改性
9.1陶瓷的施釉
9.1.1釉的概述
9.1.2釉的性质
9.1.3釉形成的物化反应
9.1.4釉层中的气泡
9.1.5坯釉适应性
9.1.6釉浆的制备
9.1.7施釉及烧釉
9.2陶瓷表面金属化
9.2.1表面被银
9.2.2其他表面金属化方法
9.3陶瓷的机械加工
9.4陶瓷的特种加工
9.5陶瓷—金属封接技术
9.6陶瓷表面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