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广告心理学》课程围绕“合作共赢、教学相长”(Communication)的理念进行设计,提出“建构我们的课程,享受我们的课堂”的行动纲领,探索出的“4CC”模式:建构我们的课程(Co-construct our curriculum)、充满挑战性的课程(Curriculum full of challenge)、充满交流的课程(Curriculum full of communication)、持续改进的课程(Continuous improvement Curriculum)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启了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32学时。
课程使用的主教材为黄合水编著的《广告心理学》,由厦门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课程教学内容以心理学原理在广告活动中应用的展开为主要内容,同时增补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媒体广告心理研究和新消费行为心理分析,具有地域特色的山西“区域公共品牌”广告心理分析,具有全球视野的北京冬奥会海报设计心理研究等内容与案例。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分为七个专题:
1.广告策略的心理基础;
2.广告策划的心理依据和方法;
3.广告说服的原理和方法;
4.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
5.媒体广告策划心理;
6.广告要素及其心理效应;
7.广告与文化自信。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激发同学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同学们运用广告心理学进行理论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实行多元、多主体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过程表现和能力发展:通过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通过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通过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度。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个人作业+小组作业+项目报告+课堂展示+课程参与)×70%+期末成绩(课程论文+社会实践报告)×30%=100%
学生、督导、同行、后续课教师、用人单位均对“4CC”课程模式在本课程的应用给予持续好评。其中,学生评教均分连续5年在98分以上;督导评价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开启了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教学效果显著;用人单位对学生团结协作的共同体意识、创新创意的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传统教学短板得到充分解决,教学目标高度达成,“教学相长”成效显著。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12项,参与各级各类大型比赛获奖10余次;学生思辨、创意、设计等综合能力显著提升,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广告比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等各类比赛大奖。教师带领学生为山西省贫困县打造出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各种大型赛事活动设计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