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手语是基于聋人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不仅是聋人之间交流的特殊语言表达形式,也是聋人受教育、得到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本章是手语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概述,主要介绍了手语概念、分类、基本词;中国手语的制定原则及造词类型;以及手语空间性特征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掌握手语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手语表达。正确理解手语的概念、制定原则、造词类型等基础理论知识,对于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1.1绪论
中国手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手语逐步得到规范与统一。本节主要介绍了手语的概念、分类,基本词的含义与特点,及中国手语使用基本词的方法等内容,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手语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
●1.2中国手语的制定原则
本节从案例的阐释入手,主要介绍了中国手语的制定原则及造词类型,通过代表性强的手势动作的学习,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
●1.3手语空间性的表现形式
手势的基本特征是“空间性”,它有着异于有声语言的特殊的表现形式。本节主要介绍了手语空间性特征的静态与动态两种表现形式,并详细讲解了两种表现形式的构成因素,它们是手语理解、掌握、运用与创造性表达的重要基础。
-
第二章实用手语
本章应特殊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及手语发展的教育需求,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会话训练为主要形式,以互动式情景教学为主线,介绍了手语拼打的注意事项和手指灵活度与协调性训练的方法,选取生活、学习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句子、交流场景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特殊教育师范生、普通师范院校学生、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扶残助残志愿者以及从事特殊教育相关工作人员手语会话能力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也为非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听障人士的语言习惯、交流习惯提供了帮助。本章的学习能有效的提升学生手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手语的运用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手语的兴趣,培养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素养,提升服务聋人的意识和能力。
-
●2.1手语拼打基础训练
手语不仅是聋人交流和学习的工具,同时也是聋人与健听人士交流和沟通的有效途径。手语的学习与拼打有其特有的标准与规范,要想很好地通过手语的形式来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内心情感的表达,手语拼打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指灵活度和协调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本节主要介绍了这两项内容。
-
●2.2基础词汇与句子
本节是以常用词汇和句子为主要内容,在手语基础理论与拼打注意事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常用词汇与句子手势动作的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进一步巩固理论学习。
-
●2.3社会交往及服务用语
本节以范例的形式呈现一个个典型的生活场景,以日常会话为主要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联系现实生活和未来服务聋人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手语场景会话练习去提升手语表达能力和对手语的驾驭能力。本节注重从现实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抓取场景作为教学内容,以达到提升本课程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目的。
-
第三章舞台手语
本章从兴趣着手,主要介绍了舞台手语的基础表达,包括经典电影台词、名人名言、散文、歌曲等内容的手语表达,它是以常态化手语表达为基础,并根据所要表达内容的情感需要,将手势动作适当的夸张与变形。舞台手语是一种高级的手语表达形式,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手语的热情,满足学生学习手语的需求,提升其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并为听觉障碍人群无障碍需求提供支持。
-
●3.1手语翻译
手语翻译自被定为我国十大新兴职业之一以来,其沟通聋人与健听人的交流作用越来越凸显,要想准确、科学地翻译文段,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本节选取了经典电影台词和名人名人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手语的主动性,提升手语学习的趣味性。
-
●3.2手语散文
手语散文就是用手语的形式来表达散文的主体内容,通过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与面部表情的配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散文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从而为聋人提供感受散文意境的机会与肯可能。
-
●3.3手语歌曲
本节从歌曲的角度来进行手语的解读,分别介绍了手语歌曲创编的概念,手语歌曲创编的表演要求和拼打要求等内容。本节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案例的分析,将手语歌曲创编要求应用于歌曲创编实践,学生在将歌词翻译成手势动作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歌词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手语歌曲的诠释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