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导语
中国竹文化 导语
-
●0.1导语
中国被誉为“竹子王国”。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中,竹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为文化发展的载体,竹简的历史近两千年,作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历史约八百年,为中华文明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世界竹子看中国”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中国已被全球公认,是世界竹文化传播中心和全球竹产业研发中心。
-
第一章竹概况
世界竹文化异彩纷呈。以中国、印度以及日本、印尼、越南等为主要代表的亚太竹区是世界竹文化版图的中心。中国是世界竹文化传播中心和竹产业研发中心,中国竹文化向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资源丰富的美洲竹区、发展较快的非洲竹区、大量引种的欧洲和北美,以及发展迅速的各类竹子组织等,无不显示着世界竹文化与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
●1.1神州话竹
中国是公认的世界竹类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是世界上竹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竹子文明的国度”、全球竹产业研发中心、世界竹文化传播中心,故有“世界竹子看中国”的业内定论。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竹文化一直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巨大贡献者,是华夏文明的象征。
本节分为“一日不可无此君”“无竹令人俗”“世界竹子看中国”三个方面,其中,竹子的精神财富分为“竹载文明”“竹喻君子”“领袖与竹”三个知识点。 -
●1.2东瀛道竹
两千余年来,日本从中国大量汲取竹文化。其中,中国毛竹两次东传日本,对日本社会、文化有重要意义;中国尺八文化东传日本的历史,是中国文化日本化过程的典型案例。
日本千年“竹”之传奇《竹取物语》、《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等古典,以及代表性竹文化民俗等蕴含深厚的中国竹文化底蕴。其中,《风土记》的萨摩国“竹屋村物语”给天皇族谱融入深厚的竹文化基因,使竹文化在日本主流文化中占据重要一席。 -
●1.3环球览竹
世界竹文化版图包括亚太、美洲和非洲三大自然竹区、欧洲引种区。1.亚太竹区的代表性国家中,在印度,竹子是“穷人的木材”“绿色的金矿”;在印尼,竹子是自然的象征;在越南,竹子是领土、自治、长寿的象征。2.美洲竹区的丰富竹种待开发。3.非洲的竹业稳步发展。4.欧洲引种大量竹种,启动“竹子在欧洲”项目。5.INBAR、ABS、WBO、WBC等国际组织有力地促进着世界竹文化与产业的发展与传播。
-
第二章竹资源
竹子拥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世界上约有竹子88属1400多种,中国约有34属534种。“竹资源”大概可以分为竹子的生长特点、分布、种类、形态变异调控机制和组织培养技术等。
-
●2.1竹之为竹
根据竹子地下茎特点,可以将竹子分为散生、丛生和混生竹三大类型,不同类型的竹子生长特性不同。散生竹有细长的地下茎(竹鞭),鞭上有节,节上生芽,一些芽发育成竹秆,一些芽发育成竹鞭;丛生竹没有横走的地下茎,有粗大的竹蔸,节间密集,笋芽着生在竹蔸上;混生竹兼有散生竹和丛生竹的特点,既有横走的竹鞭,又有粗大短缩的竹蔸,蔸上有芽,可以成竹。
-
●2.2竹之分布
目前,世界竹类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欧洲只有引种的竹类。
亚洲是世界竹子分布种类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竹类植物分类研究较薄弱,非洲大陆原产的锐药竹、非洲玉山竹可形成大面积天然纯林。美洲的竹子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瓜多竹属(Guadua)的竹种是南美洲最重要的经济竹类。欧洲、美国从世界各地引种大量竹种。 -
●2.3竹之种类
竹子全身是宝,用途广泛,根据用途可以分为笋用竹种、材用竹种、观赏用竹种、特种用途竹种等。
-
●2.4竹之基因
丰富的种质资源说明竹子有丰富的基因资源,基因直接参与竹子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在竹子基因王国里,从基因在竹子形态变异过程、竹子“试管婴儿”发育过程两个视角,探讨基因对竹子形态变异和再生的影响,了解基因参与竹子形态变异和生长发育的机制。
-
第三章 竹汉字
竹汉字、竹简、竹纸、竹笔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竹汉字历史极其悠久,《康熙字典》收录竹部首汉字960个。竹简最迟现于商代,持续七、八个世纪,远比其他材料长久。竹纸在宋代得以大发展,宋元时期生产兴盛,明清至民国时期竹纸生产扩展到南方各主要产竹省份。毛笔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
●3.1竹字大观
汉字系统中有大量以“竹”为偏旁的字。竹对中国汉字的产生和形成有深刻影响。半坡仰韶文化陶器的“竹”形刻划符号或许是最早的“竹”字。竹汉字已有3500多年历史。《康熙字典》收录竹部首汉字达960个。竹汉字类型大概可以分为:竹子名称、竹子部位、竹制品等。其中,竹制品名称数量多,涉及到生活器物、生产工具、武器乐器、文化礼仪等门类。
-
●3.2竹简载道
竹简即写上字的竹片。竹简最迟现于商代。古人在竹简上写字,一般经过裁切、烘烤、书写、钻孔、编连等工序。在中国,竹简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之一,曾持续七、八个世纪,远比其他材料长久。竹子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发展,尤其是先秦文献的传承有十分重大的贡献。某种意义上,中华文明是靠竹子传承下来的。
-
●3.3竹纸烟云
唐代已有竹纸文献。宋代,竹纸生产大发展,有专门手工作坊,浙江会稽竹纸生产最著名。宋元时期大众出版物多用竹纸。明代,福建竹纸兴盛。清代,竹纸生产盛况空前。民国时期,传统手工造纸向近代机械化造纸过渡,但仍以传统手工造纸为主。明清至民国时期,竹纸生产扩展到南方各主要产竹省份。技术和工序复杂的竹纸生产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在中国文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竹纸功不可没。
-
●3.4竹笔生花
本节介绍毛笔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及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
第四章竹诗画
竹诗歌、竹文赋、竹绘画是竹之诗画艺术的核心。
中国竹诗词在先秦时期进入诗歌领域,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代,各具鲜明的时代特色。传统咏竹之赋经数千年,历五个发展阶段,至元明清时式微。咏竹散文出现较晚,至唐宋时跃上空前高峰。竹子在唐代进入画题;从五代和宋代的写实文人画、到元代的写意文人画、明清两代的大写意,从关注客观的无我发展到表现主观的有我,一步步发展,蔚为大观。 -
●4.1诗风词蕴
对中国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的竹,最初作为劳动器物进入诗歌。先秦时期,进入诗歌领域;秦汉时期,进入文人视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竹辉映;唐代,竹诗数量大增;宋代,文人鼎盛,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诗家喻户晓;元代,竹文化精神依然受宠;明清两代,竹诗竹画连动,将竹子人格化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咏意蕴深远。
-
●4.2文摹赋写
中国传统竹赋历数千年:两汉魏晋时期锦屏始开,魏晋至隋时期风韵深婉,唐宋时期争奇斗艳,宋代多以文赋为主,元明清时期渐趋式微。较为完整的咏竹散文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竹文跃上空前高峰,白居易《养竹记》、刘岩夫《植竹记》概括竹子内涵;元明清时期竹文呈现多元化,清代郑板桥与竹关系最为亲密;清亡后,咏竹文巨变。
-
●4.3墨光竹影
唐代,竹子进入画题。五代、宋代的写实文人画发展为元代的写意文人画、明清两代的大写意,从关注客观的无我发展到表现主观的有我。宋代注重写生的纯客观,苏轼提出“胸有成竹”理论。元代墨竹更为流行。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大发展。清代,文人画达至新高。由竹子的形态习性联想到人格品德的是有节、虚心、凌寒和平安等。
-
第五章竹典俗
竹之习俗、典故和崇拜等竹典俗深具中华民族特色。
吉祥之竹、爱情之竹是中国竹文化习俗的重要内容。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竹文化典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显现其中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哲理,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竹子是许多地区重要的宗教、巫术符号,被彝族等少数民族视为祖先和保护神。 -
●5.1多彩竹俗
吉祥之竹、爱情之竹等竹典俗是深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民俗文化。春节放爆竹、畲族新年的摇毛竹、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扭竹竿、骑竹马等民俗有着鲜明的中国竹文化特色。种竹求婚、竹帽订情、竹篮传情等习俗是民间婚嫁活动中与竹关联密切的喜庆习俗文化。
-
●5.2生动竹典
竹文化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胸有成竹、罄竹难书、竹报平安、茂林修竹、势如破竹等典故的内容极为丰富,历史极为悠久。木屑竹头、景公释囚、张戬不食笋、以竹行善等竹典人物,射竹破敌、关帝竹诗、竹叶插户、洒泪成斑等竹典传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哲理的典型反映和重要载体。
-
●5.3竹之崇拜
竹子是许多地区重要的宗教、巫术符号,被赋予神秘的和超自然的伟力。竹王神话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著名的创世神话之一,是祖先崇拜的象征符号。彝族、苗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视竹为祖先和保护神。其中,彝族的竹崇拜文化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彝族视竹为祖先,反映了远古彝族对生殖和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
第六章 竹饮食
本章通过介绍竹笋食用历史,竹笋加工利用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琳琅满目的笋肴、煎炒烹饪的技艺、功能与形态多样的竹子饮料,展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竹子饮食文化。
-
●6.1竹食简史
竹笋是一种“全能型营养蔬菜”,被誉为“蔬食第一品”,在大禹治水时代就被食用;夏禹时代为贡品;汉代以后竹笋利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唐代,食用竹笋盛行;宋代竹笋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元明清时期,竹笋的培育和加工技术在传承中继续发展。
竹笋依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种,以春笋为主;加工种类有鲜笋和笋干;食用方法有蒸煮炰酢等。 -
●6.2竹笋加工
竹笋加工技术可以分为传统加工技术和现代加工技术。
传统加工技术类型可以分为鲜食加工(包括煮笋,蒸笋,煨笋,笋粥,油煎笋,制笋油,笋幢)、笋干加工、腌笋加工、酸笋加工、糟笋加工、笋粉加工等。现代加工技术主要有清汁笋加工、箓笋干加工、天目笋干加工等。 -
●6.3竹笋烹饪
本节主要介绍竹笋的营养功效、古时竹笋素食、现代“百笋宴”等。通过“鞭笋毛豆”和“笋干老鸭煲”等传统名菜的烹饪,介绍竹笋的煎、炒、烹、酢、烹、饪等技艺,展示色、形、香、味俱全的笋肴及其烹饪技术。
-
●6.4竹子饮料
竹子饮料分为液体饮料与固体饮料。液体饮料可分为竹汁饮料和竹叶黄酮饮料。竹汁饮料以新鲜竹汁为主成分调配而成,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竹叶黄酮饮料是从刚竹属竹叶中萃取的植物黄酮制剂。竹固体饮料是指冲泡后饮用的饮品。
此外,竹叶茶、抹竹、抹茶、竹酒(竹筒酒和竹啤)等也是竹子饮料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抹茶将“喝茶”时代引入“吃茶”时代。营养丰富的竹子饮料传递着源自竹类植物的健康理念。
-
第七章竹器用
本章内容分为生活用具、生产农具、工艺赏具、音乐器具、兵家战具。
竹制生活用具约出现于5000年前,当前竹产品总量达2000余种,其中,竹筷、灯笼等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竹制生产农具约出现于3万年前,在水上交通、农田水利、渔业等领域尤为突出。竹工艺品分为竹编和竹刻,仰韶文化中有竹编品;商代出现竹刻。典型的竹类乐器有笛、箫、篪、尺八等。竹子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战具,可分为竹制冷兵器、竹制火器。 -
●7.1编竹为器
竹制日常生活用具是中国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约5000年前的良渚遗址中发现丰富的竹器。竹浸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众多竹制生活用具中,以竹筷、灯笼等为代表的生活用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当前竹产品总量已超过2000余种,其中大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7.2伐竹为耙
竹制生产农具历史悠久,远在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使用弓箭,狩猎为生。竹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而在水上交通、农田水利、渔业等领域尤为突出。竹制生产农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历史功绩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
●7.3制竹为赏
竹工艺品分为竹编和竹刻两类。
竹编工艺品分为历史人物类、动物类、屏风类、建筑艺品类、生活器具类等。仰韶文化时期已有竹编品;明清时期,竹编技术进入全盛期;清代,四川瓷胎竹编技术独树一帜;建国后,嵊州竹编开创新工艺,推动全国竹编工艺技术进步。竹刻艺术方面,在商代就有竹简,周代有竹笏板;明清时期,竹刻正式成为一门艺术门类;竹刻分为平面雕刻和立体圆雕两类;雕刻技法分为阳文和阴文两类。 -
●7.4取竹为乐
笛、箫、篪、尺八是典型的竹类乐器。传说中黄帝时期开始选竹制笛。明清时期,四大声腔逐渐形成并发展。冯子存、赵松庭、陆春龄等是近现代的竹笛名家。古老的吹奏乐器箫分为洞箫和琴箫,适于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箫适于独奏、重奏以及民间器乐合奏、地方戏曲伴奏。“雁飞篪”据唐宋典籍及壁画形象仿制而成。尺八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的意境。
-
●7.5削竹为兵
竹子自古以来就是制作兵器的材料。竹制兵器可分为竹制冷兵器、竹制火器。竹制冷兵器包括竹哨助战、竹制弓弩、狼筅、拒马枪、竹飞梯、竹立牌以及攻防器械;热兵器时代,竹子主要用于制作管型火器。唐代以后,进入热兵器时代,利用毛竹制造燃烧性火器、管形火器等,延续五六百年。
-
第八章竹产业
本章包括竹业现状、竹子培育、竹材利用、竹与旅游。
1.竹业现状。“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是中国和浙江竹业的经典概括。
2.竹子培育。展现竹产业中最重要的毛竹、雷竹、观赏竹生产技术及其文化。
3.竹材利用。竹子物理利用包括竹板材、竹家具、竹纤维;竹子化学利用包括竹制碳、竹醋液、“竹三素”。
4.竹与旅游。竹文化旅游历史经历4个发展阶段。现代竹文化旅游可以分为五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8.1竹业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和最大的竹产品岀口国,出口量占全球60%以上,故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之说。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竹产业链,具有竹种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竹产品研发创新空间大、竹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大等特征。
浙江省是中国竹产业强省,素有“中国竹子看浙江”之说。浙江竹产业在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区域集聚效应、技术创新驱动等方面稳步发展,围绕“巩固提升一产,培育壮大二产,积极发展三产”等举措发展竹产业。 -
●8.2 竹子培育
主要介绍毛竹笋的种类、营养、采收技术、林分管理技术,雷竹“春笋冬出”技术,以及观赏竹盆景的制作与欣赏,展现竹产业中最重要的毛竹、雷竹、观赏竹生产技术及其文化。
-
●8.3竹材利用
竹材利用可以分为竹子物理利用和竹子化学利用,前者包括竹板材、竹家具、竹纤维,后者包括竹制碳、竹醋液、“竹三素”。
(1)竹板材。古代,人们就开始原竹利用。中国的竹质胶合材料研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有刨切微薄竹、竹重组材、竹材展平板、竹地板、竹集成材、竹塑复合材料等,具有柔韧性好、透气性强、舒适别致、外观典雅、自然美观等特性。
(2)竹家具。中国是唯一发明和发展了完整竹家具体系的国家。当前,用竹集成材、重组竹、刨切薄竹等新型竹材制作的家具层出不穷。竹家具材料主要包括圆竹、竹集成材、重组竹等。
(3)竹纤维。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具有会呼吸、天然抑菌、绿色环保等特征。天然竹纤维主要是竹原纤维。
(4)竹炭。竹炭是利用竹材及其加工剩余物在隔绝氧气或限制空气的条件下,经高温炭化而得到的固体产物,是竹材加工领域中竹材利用率最高、附加值最大的“黑”科技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日常保健、空气净化、水质净化、建筑装修、日化及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属于国家倡导发展的新兴绿色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竹醋液。竹醋液是把竹材燃烧过程中收集的气体,在冷却后得到的液态物质,具有除臭、护肤、调节植物生长和抗菌、抑菌、保鲜等功能。竹醋液精制方法有静置法、吸附过滤法、药品精制法等。竹醋液开发的产品有土壤改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除味杀菌剂、食品保鲜剂、护肤用品、医疗保健用品等。
(6)竹三素。竹纤维素、竹半纤维素和竹木质素是竹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简称“竹三素”。竹纤维素可用于造纸、竹纳米纤维素新材料、竹羧甲基纤维素等。竹子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木聚糖是糖尿病人的安全甜味剂,可抑制口腔细菌等。竹木质素可用于竹木质素酚醛树脂、竹木质素环氧树脂、竹木质素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等。 -
●8.4竹与旅游
竹文化旅游历史经历了周朝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期、唐宋时期的全盛期、明清时期的成熟期;古代竹园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园林造诣。本节围绕典型案例,结合传统造景手法与现代规划设计理念,论述现代竹文化旅游的五个类别,并分析竹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以期传承、创新、发展中国竹文化旅游。
-
第九章总结
课程总结
-
●9.1总结
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