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导语
一部伟大的《红楼梦》,塑造了多少鲜活生动的人物,演绎了几多辛酸悲凉的故事,让我们窥见了封建社会的全貌。几百年来,千千万万的红迷对这部《红楼梦》的文字如醉如痴,沉浸在红楼情节中感慨唏嘘。
《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相信不同的读者心中都有不同的认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这部书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却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如欲理解民族文化的大精义,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显得更为亲切、生动、绘声绘影,令人如入篇中,亲历其境,心领其意。让我们置身于《红楼梦》宏丽的迷宫之中,以更宏大的视角,感受《红楼梦》的精神内核,领悟中华文化的多样魅力! -
●1.1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为中华文化塑根、塑形、塑魂
《红楼梦》继承中国史传文学的精神,模仿汉唐史传文学,对唐传奇的史才、议论、诗笔三大笔法做出了全面的借鉴和超越,着眼于塑造人,达到了从真、善、美三个层面为人物塑根、塑形、塑魂的艺术效果。
-
●1.2谁的人生得到了加持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他们都有着不凡的身世,也都是不肯按别人想法活着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上,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这种设定,正是《红楼梦》的创新之处。
得以实现自我,不改初心,这不正是来自造物最宝贵的加持吗?
-
第二章史法以塑根
《红楼梦》借鉴唐传奇的史才笔法并有所超越,其作者以前代野史、说部为参照,对小说“虚拟世界”的真、假问题——即艺术真实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结构上,其入话、头回与正话紧密勾连,水乳相融,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仅有此例。此外,本章将对《红楼梦》诸多名字的用意加以分析,或强调小说的纪实性,或强调其在哲学主题上的超越性内涵,或透露出与戏曲之间的关联等,在此基础上,讨论《红楼梦》之名好在哪里。关于叙事层次划分的内容及原因也将在此章加以论述。
-
●2.1史传层层溯源,通古今
本节采用系统的观点,探索《红楼梦》与史传文学颇深渊源的具体表现,论及《红楼梦》对小说“虚拟世界”真假问题的见解、全书结构的设计、命名的来由及内涵等,从而加深对《红楼梦》集大成地位的认知。
-
●2.2戏文步步摇曳,究天人
《红楼梦》受戏曲影响颇深,本节主要谈《红楼梦》所受明清戏曲的影响。表现为:《红楼梦》模仿了明清传奇用副末开场的惯例;前八十回几乎点到明末清初所有的戏曲,《桃花扇》更是启发了《红楼梦》的主题和写法;《红楼梦》更是创新性地以几场戏来作为计时单位;对胭脂使用者的设定应与戏曲的表现方法有关等。
-
●2.3红楼人物谁的情商高
本节采用师生对谈的形式讨论具有现代意义的“情商”问题,从宝玉对坚持自我与适应现实的处理谈起,分析红楼人物谁的情商更高,以此更好地体会《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与世态人情。
-
●2.4《红楼梦》为何反复谈戏曲
《红楼梦》运用戏曲形式写作,文本反复谈及戏曲,这既展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与高超技巧,又透露出写作的社会背景与作者的文艺观。
-
第三章议论以塑形
《红楼梦》从语言表达、服饰装扮和精神内核等方面来塑造人物并表达思想。首先,在文本语言方面,曹雪芹从故事主线旁观者与故事参与者两个角度切入,表达他的人生观、人才观、女性观等,运用隐喻来投射真实世界,进一步发挥中国小说“近取譬喻”的作用。而且,在服饰装扮方面,曹雪芹以丰富的学识,利用服饰细节来彰显人物个性,展示了中国多彩的服饰文化。曹雪芹通过人物塑造表达自己对儒家传统社会精神的思考,这一点在对薛宝钗的塑造上体现地尤为明显。通过议论语言来塑形,借用人物塑形来论世,《红楼梦》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形象。
-
●3.1言语自我
《红楼梦》将旁观者的议论与故事人物的经历结合,用系统的隐喻方法塑造红楼世界,影射真实世界。利用被讨论者之外的旁观冷眼人的评论,来展示自己对某事的看法,或者对某人物的态度。
-
●3.2物理自我
《红楼梦》从服装到饰品,从质地到工艺,从款式到色彩,从着装到情景,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服饰文明成果。不止强调服饰要得体、切用,还重视服饰的个性。
-
●3.3文化自我
《红楼梦》对薛宝钗这一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对儒家精神的反思和突破文化“围城”的自省精神。小说中最善权衡的是薛宝钗,她的权衡同时也很有格局。通过《红楼梦》对儒学的反思,我们要加强文化自省,避免进入故步自封的“文化围城”。
-
第四章诗笔以塑魂
在诗笔层面,《红楼梦》系统写了诗歌对于个人人格如何产生影响,进入到人文精神层面。在文本中不仅学习了唐传奇利用诗歌注解的方法,还尝试性的做了许多新探索,对比同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红楼梦》中的诗词,基本上都是高度个性化的。中国文化之所以不同于西方,奥秘就在于中国文化的诗兴精神之中。曹雪芹通过阴阳相生的变化表现出世界变化的规律,引发对人性的思考。用诗笔表现出对本真自然的追求,从而体现出人的成长,人格的完善。
-
●4.1语言之诗
在语言上,《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通过用诗歌注解、为女儿创作个性化诗词等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诗歌对人格的影响,可以看出曹雪芹认为,诗教可以使女性成长为敢于给予、有能力给予的豪杰和圣贤。
-
●4.2故事之诗
从故事的可读性上来讲,《红楼梦》中通过季节变换呈现出了一种贯穿始终的节奏,将日常生活中体味到的阴阳变化、祸福相生的规律通过季节变化与故事发展、人物命运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最终引发对人性、对世界的思考。
-
●4.3寓意之诗
《红楼梦》通过诗笔的描写突出了每一个人的成长,通过对女儿们的描写体现出的是对自然、对无功利性的追求。从而表现了宝玉人格完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自由的灵魂成长的表征。
-
●4.4谈唐传奇的史才诗笔议论
唐人强调修史的才华使唐传奇注重史笔的描写,提升了小说这一文体的地位。
-
●4.5三笔法与三才说
唐传奇三笔法,天地人三才说,都是一分为三观念在人文科学领域的运用。
-
●4.6三笔法与塑根塑形塑魂
史才、诗笔、议论三笔法与塑根、塑形、塑魂的对应及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