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从历史角度介绍经济的起源,剖析经济学的含义,讲解资源稀缺性和需求无限性,分析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介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
-
●1.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1.1.1认识社会的基本工具
1.1.2科学决策的理论基础
1.1.3价值观念的锐利武器
1.1.4正确表达的知识源泉 -
●1.2经济与经济学
1.2.1什么是经济
1.2.2什么是经济学
1.2.3需求的无限性
1.2.4 资源的稀缺性 -
●1.3经济理论认知
1.3.1假说和理论
1.3.2认识假设的重要性
1.3.3经济学家怎样工作 -
●1.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4.1以价格为核心
1.4.2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1.4.3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家庭和厂商
1.4.3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
●1.5怎样才能学好经济学
1.5.1两种不同方法的经济学
1.5.2具体学习方法
-
第二章 供求理论
本章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以需求与供给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因素,认识和把握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在分析供求量变动和供求变动的基础上,剖析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结合现实分享诸多均衡价格理论在经济中的运用。
-
●2.1欲望与需求
2.1.1什么是需求
2.1.2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
2.1.3有效需求与市场容量 -
●2.2影响需求的因素
2.2.1商品本身的价格
2.2.2收入水平
2.2.3偏好程度
2.2.4相关商品的价格
2.2.5对未来的预期 -
●2.3需求规律及其表达
2.3.1什么是需求规律
2.3.2需求规律的表达
2.3.3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
●2.4需求规律的例外
2.4.1需求规律的例外
2.4.2需求曲线与定位 -
●2.5其他因素对需求的影响
2.5.1价格与需求量变动
2.5.2非价格与需求变动
2.5.3量变与质变 -
●2.6产量与供给
2.6.1什么是供给
2.6.2潜在供给和有效供给
2.6.3有效供给与收入水平 -
●2.7影响供给的因素
2.7.1商品本身的价格
2.7.2技术水平
2.7.3生产成本
2.7.4相关商品的价格
2.7.5对未来的预期 -
●2.8供给规律及其表达
2.8.1什么是供给规律
2.8.2供给规律的表达
2.8.3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
●2.9供给规律的例外
2.9.1供给规律的例外
2.9.2生产的多样性与企业定位 -
●2.10其他因素对供给的影响
2.10.1价格与供给量变动
2.10.2非价格与供给量变动 -
●2.11市场均衡及其形成
2.11.1什么是市场均衡?
2.11.2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
2.11.3市场均衡的数学求解 -
●2.12市场均衡的变动
2.12.1需求变动与市场均衡
2.12.2供给变动与市场均衡
2.12.3需求供给同时变动与市场均衡 -
●2.13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2.13.1支持价格的含义
2.13.2实施支持价格的问题
2.13.3限制价格的含义
2.13.4实行限制价格的问题 -
●2.14政府税收
2.14.1税收对生产者的影响
2.14.2税收带来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损失分析 -
●2.15政府补贴
2.15.1补贴对生产者的影响
2.15.2补贴带来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损失分析
-
第三章弹性理论
学习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主要内容包括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各种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结合现实,分析各种弹性的现实中的运用。
-
●3.1需求价格弹性及其计算
3.1.1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
3.1.2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3.1.3点弹性与弧弹性 -
●3.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3.2.1完全有弹性
3.2.2完全无弹性
3.2.3单位弹性
3.2.4缺乏弹性
3.2.5富有弹性 -
●3.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3.3.1本身被需要程度
3.3.2本身被替代的程度
3.3.3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3.3.4商品用途的多少
3.3.5商品种类的大小 -
●3.4需求价格弹性的用途
3.4.1生活中的需求弹性判断
3.4.2需求价格弹性与价格的关系 -
●3.5需求收入弹性
3.5.1什么是需求收入弹性
3.5.2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3.5.3需求收入弹性与生活水平
3.5.4需求收入弹性与商品结构 -
●3.6需求交叉弹性
3.6.1什么是需求交叉弹性
3.6.2需求交叉弹性的应用 -
●3.7供给弹性及其类型
3.7.1什么是供给弹性
3.7.2供给弹性的类型 -
●3.8影响供给弹性大小的因素
3.8.1生产商品的难易程度
3.8.2生产成本增加幅度的大小
3.8.3生产规模的大小与规模变化难易程度
3.8.4派生供给的难易程度和派生供给弹性的大小
3.8.5时间因素
-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分析效用特征,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入手,讲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深入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形成过程和均衡条件。 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形成及其变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解及其政策含义。
-
●4.1欲望与效用
4.1.1什么是效用
4.1.2效用的特征
4.1.3为什么人们会喝醉? -
●4.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2.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4.2.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4.2.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4.3消费者最佳决策
4.3.1为什么要进行消费决策?
4.3.2消费者如何决策?(举例)
4.3.3消费者均衡
4.3.4 需求曲线的导出 -
●4.4消费者剩余
4.4.1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4.4.2为什么会产生消费者剩余
4.4.3消费者剩余与感恩 -
●4.5消费者偏好假设与无差异曲线
4.5.1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设
4.5.2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4.5.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4.5.4无差异曲线的类型 -
●4.6预算约束线
4.6.1预算约束线的方程和图示
4.6.2预算约束线的概念
4.6.3预算约束线的移动
4.6.4什么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
●4.7消费者均衡
4.7.1 消费者均衡过程
4.7.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推导 -
●4.8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4.8.1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
4.8.2价格消费线与需求曲线 -
●4.9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9.1什么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9.2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政策含义
-
第五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本章是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包括生产函数及其特征、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者均衡、规模经济等,通过学习来探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性。重点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正确理解和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理解生产的合理阶段和生产的合理区域。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与成因。了解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与特征。正确理解要素间的替代关系。掌握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公式与图形。
-
●5.1生产与生产函数
5.1.1什么是生产和生产函数
5.1.2生产函数的类型
5.1.3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
5.1.4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
●5.2短期生产分析
5.2.1三个产量指标
5.2.2产量之间的关系
5.2.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5.3生产的合理阶段
5.3.1生产的三个阶段
5.3.2生产的合理阶段
5.3.3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 -
●5.4生产决策的工具
5.4.1等产量线及其特征
5.4.2等成本线及其变动 -
●5.5生产的合理区域
5.5.1边际技术替代率
5.5.2生产合理区域的划分 -
●5.6生产者的最佳决策
5.6.1生产者均衡的形成
5.6.2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
●5.7生产扩展线
5.7.1生产者均衡的变动
5.7.2生产扩展线的含义
5.7.3扩展线与生产技术类型的关系 -
●5.8规模经济
5.8.1规模经济的含义
5.8.2规模经济的三个阶段(三种形式)
5.8.3规模经济的成因
-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理论
介绍成本的含义、构成,分析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分析收入与产量的关系。掌握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利润的含义及其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
●6.1多角度的成本
6.1.1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6.1.2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6.1.3经济成本
6.1.4为什么用经济成本进行决策 -
●6.2短期成本分析
6.2.1成本函数
6.2.2短期总成本
6.2.3短期平均成本 -
●6.3边际成本分析
6.3.1边际成本的概念
6.3.2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 -
●6.4长期总成本分析
6.4.1规模与成本
6.4.2长期总成本 -
●6.5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6.5.1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6.5.2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关系
6.5.3长期边际成本与规模经济 -
●6.6收益与利润分析
6.6.1收益分析
6.6.2利润最大化条件
-
第七章完全竞争厂商的价格与产量
本章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为,介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透过完全竞争厂商面临需求曲线得到完全竞争厂商的最佳决策条件。探究厂商的短期与长期产量决策原理,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形成过程。
-
●7.1完全竞争的四个假设条件
7.1.1大数假定
7.1.2产品同质性
7.1.3资源完全流动性
7.1.4信息的完备性
7.1.5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
●7.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7.2.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形成与条件
7.2.2完全竞争厂商的停产点
7.2.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
●7.3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
7.3.1长期均衡过程分析
7.3.2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的条件
-
第八章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与产量
本章分析完全垄断厂商的行为,介绍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分析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形成过程、厂商定价策略。比较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的不同之处。
-
●8.1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8.1.1 完全垄断的三个条件
8.1.2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
●8.2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决策
8.2.1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与产量
8.2.2可能出现的亏损状况及处置办法 -
●8.3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决策
8.3.1长期均衡的形成过程及条件
8.3.2长期均衡的条件 -
●8.4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8.4.1 一级价格歧视
8.4.2 二级价格歧视
8.4.3三级价格歧视
-
第九章垄断竞争厂商的价格与产量
本章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行为,介绍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理解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两条需求曲线、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形成过程、均衡条件。剖析产品差别的种种表现。比较完全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不同之处。
-
●9.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9.1.1垄断竞争市场的三个条件
9.1.2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9.1.3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差别化 -
●9.2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决策
9.2.1短期决策的过程
9.2.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
●9.3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决策
9.3.1长期均衡的形成过程
9.3.2长期均衡的条件
-
第十章寡头垄断厂商的价格与产量
本章分析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介绍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卡特尔和价格领袖。掌握寡头垄断的含义及其特征。用有折弯的需求曲线解释寡头市场的价格稳定性。了解卡特尔的含义与特点。了解价格领袖的种类及其价格决定。
-
●10.1古诺模型
10.1.1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10.1.2古诺模型 -
●10.2斯威齐模型
10.2.1基本情景
10.2.2决策过程
10.2.3有折弯的需求曲线 -
●10.3价格领袖制
10.3.1价格领袖制的必要性
10.3.2成本低的企业充当领袖
10.3.3规模大的企业充当领袖 -
●10.4囚徒困境
10.4.1为什么会有博弈论
10.4.2囚徒的博弈过程
10.4.3卡特尔为什么不稳定 -
●10.5智猪博弈
10.5.1情景分析
10.5.2 智猪博弈过程
10.5.3智猪博弈的意义
-
第十一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推导出厂商使用要素的最佳决策条件,分析要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成,介绍影响要素需求的因素。考察工资、利息和地租的决定及其变动。
-
●11.1生产要素市场认知
11.1.1为什么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
11.1.2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
11.1.3要素的需求曲线
11.1.4要素的供给曲线 -
●11.2工资的决定
11.2.1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11.2.2 工资水平的决定
11.2.3 工资水平的提高 -
●11.3利息的决定与变动
11.3.1为什么会有利息?
11.3.2资本需求和供给决定了资本的价格
11.3.3影响利息变动的因素 -
●11.4地租的决定
11.4.1地租是土地的报酬
11.4.2准地租
11.4.3寻租现象
-
第十二章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比较分析人们对社会福利的看法及其衡量标准。分析帕累托效率及其改进,考察交换、生产及其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效率条件。通过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经济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次品市场与逆向选择,保险市场与道德风险,纠正信息不完全的政策。
-
●12.1社会福利及其衡量
12.1.1社会福利的内涵
12.1.2社会福利的衡量标准
12.1.3 帕累托效率 -
●12.2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衡量
12.2.1洛伦茨曲线
12.2.2基尼系数 -
●12.3外部性及其影响
12.3.1 消费的外部性
12.3.2生产的外部性
12.3.3 外部性的解决方法 -
●12.4信息不完全性
12.4.1次品市场和逆向选择
12.4.2保险市场和道德风险
12.4.3纠正信息不完全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