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与制海权
海权与制海权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30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
开课教师陈国华张晓林陈刚杜博王玉龙姚煊道弓建江赵培培
学科专业军事学军事学类
开课时间2025/02/01 - 2025/06/30
课程周期22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海洋,是地球的主打色,是地球生命的发源地。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海洋,不但给人类带来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更带来基因药物之丰、油气矿藏之富。 千百年来,人们不顾惊涛骇浪,愿生死相搏,孜孜以求海上巨利,逐鹿万里大洋。东方的郑和曾指出:财富来自海洋,危险亦来自海洋。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西方的马汉提出海权论,“军舰跟着商业的航路走”等名言,至今散发耀眼光芒。“让敌人绝迹于海上”,成为海军夺取制海权的最高追求。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强国必须是海洋强国。海权兴、海军强、国运昌。 同学们,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让我们一起跟随本课程,走进“海权”的世界吧!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海权的历史演变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介绍你认识马汉
张晓林
海权论的形成
张晓林
海权与美国
张晓林
海权与中国
张晓林
海权深刻影响世界
张晓林
海权的理论渊源
海权的立论基础—海洋交通
张晓林
为什么要发展海权
张晓林
海权产生和发展的三大环节
张晓林
海权的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
张晓林
自然形态
张晓林
领土面积
张晓林
人口数量
张晓林
民族特性
张晓林
政府性质
张晓林
海战的胜利法门
海军—起源、使命
张晓林
制海权—海军战略的核心
张晓林
制海权—实战争夺(上)
张晓林
制海权—实战争夺(下)
张晓林
制海权的夺控原则
集中原则
张晓林
进攻原则
张晓林
决战原则
张晓林
制海权的争夺要点
影响政治(国际)形势
张晓林
占据海上战略位置(上)
张晓林
占据海上战略位置(下)
张晓林
夺控海上交通线
张晓林
  • 第一章海权的历史演变

    海权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马汉。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研读和对19世纪海洋实践的把握,马汉概括出了一条规律,即“所有帝国的兴衰,其决定性因素,都在于是否具有强大的海权,能否控制海洋”。这就是马汉以后所系统论述的海权论思想的核心所在。海权论曾推动西方大国走上扩建海军、掠夺海外殖民地、海洋争霸的道路,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海上大决斗。今天,海权论依然是西方大国海洋政策和海军战略的理论基础。

  • 1.1介绍你认识马汉

    1840年,马汉出生于美国一个富于军事理论背景的家庭。他长期在海军服役,最高军衔至上校。马汉有着20多年海外驻防和游历的生涯,有绝佳的机会丰富阅历,也有足够的时间钻研书本。马汉长期酝酿积累的思想经过阐发,形成了系统的海权理论,他本人也成为公认的海权论之父。

  • 1.2海权论的形成

    海权论产生于迟至19世纪末期才开始海外扩张的美国,而不是有几百年海外扩张历史、有广大海外殖民地的早期殖民大国如英、法、荷、西、葡等国;创立海权论的是美国人而不是欧洲人,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19世纪末期,美国有利于海权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从理论与现实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 1.3海权与美国

    海权论通过马汉在美国诞生后,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美国海权发展和海军建设的根本性转折。美国在走向世界,美国海权发展突出地表现在海军的发展上,海军是美国推行海外扩张的工具。马汉海权论对美国基本国策的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他在世时的19~20世纪之交的转折期,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

  • 1.4海权与中国

    海权论虽然产生于西方,产生于美国的马汉,但海权不是西方海洋国家的专利。一切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已经有了面向海洋初步能力的濒海国家,都应发展自己的海权,也应该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海权理论。今天,中国的海权发展也迈上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我们要建成世界一流海军,以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

  • 1.5海权深刻影响世界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掀起的那股延及世界范围的海军扩军竞赛浪潮,世界主要的大国、强国都被深卷其中。这股海军扩军竞赛浪潮的思想理论动力根源,就是来自马汉的海权论。马汉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爆发时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理论遗产却始终搅动得这个世界不得安宁。

  • 第二章海权的理论渊源

    海洋占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仅占29%。海洋是连绵不断的完整的水体。由于人类活动的发展,海洋这一客观自然存在逐渐具备了社会人文特征。海洋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通过海洋获取国家生存发展的各种利益?在长期海洋实践的基础上,马汉提出海权理论,意图对与国家海上利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

  • 2.1海权的立论基础—海洋交通

    马汉所看到的海洋,是作为沟通国与国、民族与民族联系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交通媒介。马汉海权论的核心思想:“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前提就在于控制海上交通线,通过对海上交通线的控制、对交通线要害点的控制,达成对世界的控制。

  • 2.2为什么要发展海权

    马汉把海权具体定义为“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是国家在海洋方向的综合力量体系,它表明国家所拥有的利用和控制海洋的全部能力。发展海权,是一个拥在漫长海岸线的濒海国家得以生存、发展、繁荣、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这个国家想要影响世界所必须凭借的手段。马汉是在对历史的长期研究中发现了这条他认为绝对正确的真理。

  • 2.3海权产生和发展的三大环节

    马汉认为,在海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适应于交换需要的物资生产;运送交换产品的海上航运;用以推进和扩大航运的殖民地。”这些并不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同步形成的,往往要经过数十年以至上百年,这就是一个普通濒海国家变成海权强国的发展过程。

  • 第三章 海权的影响因素

    每个濒海国家都渴望发展海权,但在马汉之前,只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几个国家达到或一定程度达到了目的。为什么是这样呢?马汉具体分析了影响国家发展海权的六个因素,即:地理位置、自然形态、领土面积、人口数量、民族特性和政府性质。

  • 3.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先天继承下来的东西,它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不可变动性。当一个国家规划自己的海权问题时,它首先面临的是既定而无法移动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周边环境。只有正确分析国家地理位置条件的优劣,才能对这个国家海权发展的未来作出正确的估计。

  • 3.2自然形态

    国家领土的自然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发展海权的难易程度,同时影响蕴藏于国民中的海洋发展的动力。自然形态包括:海岸线的状况、自然气候和农业生产。

  • 3.3领土面积

    马汉认为,国家要发展海权必须有一定的领土,但并非领土面积越大越好。马汉所讨论的领土问题实际是海岸线的长短问题。今天,领土和所属海域面积都很广阔的中国、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对发展成海权强国充满了希望。

  • 3.4人口数量

    马汉认为,发展海权对人口的要求不在于人口的总量的多少,重要的是在总人口中与海洋有关的人口的数量。一个适宜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其总人口中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海洋有关的事业的人口数量应占相当的比例,而且,按马汉的解释,这部分人员本身就是海权的一个构成因素。

  • 3.5民族特性

    马汉认为,既然商业贸易是海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那么,对商业贸易的愿望和追求,就必然是那些成为海上强大民族的显明的民族特性。具体说来,有利于发展海权的民族特性,应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该民族中所蕴含的贸易的愿望;第二是一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冒险的精神;第三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蓬勃不息的对海洋的热爱精神。

  • 3.6政府性质

    马汉认为,一国政府对海权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所制定的海洋政策上,它对海权问题是否高瞻远瞩。政府的作用,实际上是处于决策地位的人的能动作用。马汉认为,一国政府的效率、明智和决心是海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第四章海战的胜利法门

    在19世纪末马汉概括的海军战略定义里,包括三个要素:手段,这里指海权——海上力量、海军;途径,即行动方案,这里指运用海权的方法;目标,即夺取制海权。海战的实施者是海军,海战的争夺目标是制海权。要把握海战的胜利法门,则首先必须要对海军战略以上三要素形成深刻把握。

  • 4.1海军—起源、使命

    马汉之前的那个时代,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是一种依赖海上交通的贸易。贸易终究免不了利益的碰撞与冲突,冲突的激化要向诉诸武力的方向发展。为了保护本国贸易及航运,建立专门的海上武装力量——海军,就成为贸易发展的必然。海军最基本的使命,或称传统的任务,就是保卫国家海外贸易的安全,包括保卫殖民地的安全,保卫从事贸易的商船队的安全,保卫与国家贸易有关海域海上航线的安全。

  • 4.2制海权—海军战略的核心

    近代大规模的海上贸易及国家常备海军出现之后,海上有了重要的攻击目标,海洋成了独立的战场,指导与谋划海战胜利的海军战略,便有了运用与发挥的舞台。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这是马汉海军战略的核心。“控制海洋”是从政治历史的角度说的,“夺取制海权”则侧重于战争期间海军力量的运用。制海权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方的舰队和商船可以自由地利用海洋;第二,敌人的舰队和商船不能利用海洋。

  • 4.3制海权—实战争夺(上)

    基地(也就是战略位置)与交通线,是马汉海军战略的重要内容。基地问题,特别是海外基地,是一个着眼于向外发展的海军必不可少的物质平台。美国二战中,竭尽全力夺占、租借海上军事基地。特别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构成了绵密的覆盖整个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网,使得整个太平洋从成为美国的战略后方,美国的后院。美国对基地的重视完全是在实践马汉的意志,也最终实现了马汉的遗愿。

  • 4.4制海权—实战争夺(下)

    决战的前提是集中兵力。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后,美国获得了一条两洋沟通的战略内线,开始在东西两洋方向配置海军舰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根据情况变化决定主力方向,但始终非常注意避免两线部署。美国海军不仅在战略上集中部署,在战役使用上,更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兵力集中的军事原则。通过战略战役的集中来寻求决战以歼灭敌人,是马汉一向主张的海军运用规则。

  • 第五章制海权的夺控原则

    马汉的海军战略理论,是对17世纪以来海上战争经验的总结,同时他又借助了业已形成的、以克劳塞维茨和若米尼为代表的西方军事理论的成果,对他们以陆战为主的军事理论作了由陆向海的移植改造。陆战中的战略点、战略线、战略位置、内线、外线等概念,在海战中同样适用。陆战中公认的集中、进攻、决战等原则,马汉将其直接移植用于海战中夺取制海权,并根据海战的特殊性对这些原则进行了系统阐述。

  • 5.1集中原则

    海军运用于战争时,所应遵循的军事原则,第一就是集中。集中的关键点在于兵力间的相互支援,能达成互相支援,即使兵力配置的空间距离很大,也是集中;不能互相支援,即使地理位置靠得很近,也不是集中。海上平坦无际,缺少可资利用的地理优势,所以,在海战中通过集中形成兵力上的优势,更成为决胜的关键。

  • 5.2进攻原则

    进攻与防御是战争中两种最基本的作战样式。进攻的长处在海战中显得更为突出。马汉认为,与防御相比,进攻则是一种强有效的作战样式。依据马汉的理解,海军天然是一个进攻性军种,“海军不是直接防御的工具,而是进攻的武器。”即使是防御,也必须是包含进攻性的攻势防御。

  • 5.3决战原则

    决战原则是进攻原则的发展和延伸。决战也是进攻,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进攻,是集中全部或主要兵力,目的为全歼或彻底摧毁敌人、夺取战争最后胜利,而发起的战略性进攻。马汉从适应海上决战的要求出发,主张美国要发展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在马汉理论的影响下,重点发展战列舰、战争中寻求海上决战,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长期成为西方国家海军的指导思想,

  • 第六章制海权的争夺要点

    制海权的争夺不仅是军事问题,而是军事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复杂问题。在海上争夺军事上的交通线和战略位置,与海军夺取制海权的战略目标紧密关联,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这又共同服务于国家外交、国家利益的最终目标。

  • 6.1影响政治(国际)形势

    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马汉与克劳塞维茨和若米尼一样,都认为“战争就是一场暴力政治运动”。他们所说的战争,一般指国际间的战争;政治,也是国际间的政治,特别是国际关系,国家的对外政策。马汉进一步把国际政治与海军军事融为一体,把国际政治因素直接纳入军事的范畴。他说:国际关系“同海军战略影响至巨,甚至于成为海军战略的主要构成因素。”

  • 6.2占据海上战略位置(上)

    战略位置的概念来源于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是指陆上战场空间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马汉认为,在海战场同样存在着类似的位置。与陆上比,海战场的空间范围比陆战场远为广阔,海战场的这些位置所能控制的地理幅员也大大超过陆战场,因此,海上这些位置的战略价值更为重大。为了说明战略位置在军事上的作用,马汉列出了一个军事威力的方程式:威力=力量+位置。

  • 6.3占据海上战略位置(下)

    如何评估海上位置的战略价值?马汉提出了三个条件:战略位置、军事强度和资源。战略点、战略位置、军事基地,是马汉海军战略、也是今天美国军事战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基础支撑。

  • 6.4夺控海上交通线

    马汉说:“交通线是最重要的战略线。”之所以如此,这又可以追溯到海洋的交通作用上。海军战略的最终目的是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但是,控制海洋,不是控制海洋的各个海域,即使大英帝国这样的海权强国,它也不可能同时控制全球的各个海域,而且也没有必要。控制海洋,就是要控制重要的国际海上交通,也只有通过对海上交通的控制才能达成对海洋的控制。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海权的历史演变

    1.1 介绍你认识马汉

    1.2 海权论的形成

    1.3 海权与美国

    1.4 海权与中国

    1.5 海权深刻影响世界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海权的理论渊源

    2.1 海权的立论基础—海洋交通

    2.2 为什么要发展海权

    2.3 海权产生和发展的三大环节

    视频数3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海权的影响因素

    3.1 地理位置

    3.2 自然形态

    3.3 领土面积

    3.4 人口数量

    3.5 民族特性

    3.6 政府性质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海战的胜利法门

    4.1 海军—起源、使命

    4.2 制海权—海军战略的核心

    4.3 制海权—实战争夺(上)

    4.4 制海权—实战争夺(下)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制海权的夺控原则

    5.1 集中原则

    5.2 进攻原则

    5.3 决战原则

    视频数3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制海权的争夺要点

    6.1 影响政治(国际)形势

    6.2 占据海上战略位置(上)

    6.3 占据海上战略位置(下)

    6.4 夺控海上交通线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