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概论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7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丰富自然科学和人文内涵,用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医学科学。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仍然在许多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实践价值,愈来愈受到世界医学界的关注,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中医热”。您一定对中医很好奇,中医思维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中医是如何运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医学之道的?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治又是怎样认识的呢?想知道这些知识,请点击我们的中医科普知识平台——《中医学概论》慕课。相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您一定会清晰地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及诊治疾病的方法等,为您的健康和事业保驾护航。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中医学概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绪论
储全根
学习资料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学说
储全根
五行学说
储全根
学习资料
中医学的生理观
藏象—基于象思维的中医脏腑观
藏象(概论)
吴元洁
藏象(五脏—心)
吴元洁
学习资料
藏象(五脏—肺)
吴元洁
藏象(五脏—脾)
吴元洁
藏象(五脏—肝)
吴元洁
藏象(五脏—肾)
吴元洁
藏象(六腑—概述、胆、胃)
吴元洁
藏象(六腑—小肠、大肠)
吴元洁
藏象(六腑—膀胱、三焦)
吴元洁
藏象(奇恒之腑)
吴元洁
气血津液—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津液(气(一))
吴元洁
气血津液(气(二))
吴元洁
气血津液(血)
吴元洁
气血津液(津液)
吴元洁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吴元洁
中医学的病理观
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概述、外感病因—六淫概述)
吴元洁
病因(外感病因—六淫·风邪)
吴元洁
病因(外感病因—六淫·寒邪)
吴元洁
病因(外感病因—六淫·湿邪)
吴元洁
病因(外感病因—六淫·燥邪)
吴元洁
病因(外感病因—六淫·火(热)邪)
吴元洁
病因(外感病因—六淫·暑邪)
吴元洁
病因(外感病因—疠气)
吴元洁
病因(内伤病因—七情内伤)
吴元洁
病因(内伤病因—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吴元洁
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饮)
吴元洁
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瘀血)
吴元洁
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结石)
吴元洁
病因(其他病因—医过、药邪、胎传)
吴元洁
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病机(发病)
吴元洁
病机(基本病机—邪正盛衰)
吴元洁
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
吴元洁
病机(基本病机—气血津液失常)
吴元洁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
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望神)
赵建根
望诊(望色)
赵建根
望诊(望舌(一))
赵建根
望诊(望舌(二))
赵建根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闻诊
赵建根
问诊—问而知之谓之功
问诊(概述、问寒热)
赵建根
问诊(问汗)
赵建根
问诊(问饮食口味)
赵建根
问诊(问二便)
赵建根
切诊—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切诊(概述、脉诊方法、正常脉象)
赵建根
切诊(常见脉象)
赵建根
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概述、表里辨证)
赵建根
八纲辨证(寒热辨证)
赵建根
八纲辨证(虚实辨证)
赵建根
八纲辨证(阴阳辨证)
赵建根
八纲辨证(证候间的关系)
赵建根
脏腑辨证—辨证的核心
脏腑辨证(脏腑辨证的基本思路)
赵建根
脏腑辨证(五脏辨证—心病辨证)
赵建根
脏腑辨证(五脏辨证—肺、脾、肝、肾病辨证)
赵建根
养生、预防和治则
养生
储全根
预防
储全根
治则—“治病求本”思想指导的治疗原则
治则(概述、正治反治)
储全根
治则(治标治本)
储全根
治则(扶正祛邪)
储全根
治则(调整阴阳)
储全根
治则(三因制宜)
储全根
中药基本知识总论
概述
谭辉
学习资料
中药的性能
谭辉
学习资料
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
谭辉
中药的用法
谭辉
常用中药
解表药
解表药概述
谭辉
发散风寒药
谭辉
学习资料
发散风热药
谭辉
清热药
清热药概述
谭辉
清热泻火药
谭辉
学习资料
清热燥湿药
谭辉
学习资料
清热解毒药
谭辉
清热凉血药
谭辉
清虚热药
谭辉
泻下药
泻下药概述
谭辉
常用泻下药
谭辉
学习资料
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概述
谭辉
常用祛风湿药
谭辉
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
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概述
谭辉
常用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
谭辉
学习资料
温里药
温里药概述
谭辉
常用温里药
谭辉
理气药
理气药概述
谭辉
常用理气药
谭辉
学习资料
止血药
止血药概述
谭辉
常用止血药
谭辉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概述
谭辉
常用活血化瘀药
谭辉
学习资料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
谭辉
常用化痰止咳平喘药
谭辉
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概述
董妍妍
平抑肝阳药
董妍妍
息风止痉药
董妍妍
补虚药
补虚药概述
董妍妍
补气药
董妍妍
学习资料
补血药
董妍妍
补阴药
董妍妍
学习资料
补阳药
董妍妍
方剂基本知识总论
概述
赵黎
方剂与治法
赵黎
方剂的组方基本结构
赵黎
剂型和方剂的变化形式
赵黎
方剂的煎服方法
赵黎
常用方剂
解表剂
概述
赵黎
体质壮实,风寒表证无汗选用方——麻黄汤
赵黎
学习资料
素有寒饮,又外感风寒选用方——小青龙汤
赵黎
风寒表证出汗选用方——桂枝汤
赵黎
风热表证常用方——银翘散
赵黎
学习资料
气虚外感常用方——败毒散
赵黎
泻下剂
泻下剂概述、峻下热结之要方—大承气汤
赵黎
学习资料
和解剂
和解剂概述、解忧愁之妙方—逍遥散
赵黎
清热剂
清热剂概述
赵黎
气分热盛证要方—白虎汤
赵黎
学习资料
清泻肝胆实火、湿热方—龙胆泻肝汤
赵黎
学习资料
温里剂
温里剂概述、温中健脾方—理中丸
赵黎
补益剂
补益剂概述、补气健脾基本方—四君子汤
赵黎
学习资料
补血调血基本方—四物汤
赵黎
学习资料
滋阴补肾方—六味地黄丸
赵黎
学习资料
补肾助阳化气方—肾气丸
赵黎
学习资料
理气剂
理气剂概述、治六郁证之方—越鞠丸
赵黎
学习资料
理血剂
理血剂概述、胸中血瘀证常用方——血府逐瘀汤
赵黎
学习资料
祛湿剂
祛湿剂概述、胃肠型感冒常用方—藿香正气散
赵黎
学习资料
祛痰剂
祛痰剂概述、治痰基本方—二陈汤
赵黎
学习资料
治风剂
治风剂概述、外感风邪头痛方—川芎茶调散
赵黎
学习资料
阴虚阳亢之类中风常用方—镇肝熄风汤
赵黎
学习资料
消食剂
消食剂概述、食积证的基本方—保和丸
赵黎
学习资料
  • 绪章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概论

  • 0.1绪论

    中医学的概念;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思维:整体思维、类比思维、动态思维。

  •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学概论

  • 1.1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事物的阴阳属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2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特性;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第二章中医学的生理观

    中医学的生理观

  • 2.1藏象—基于象思维的中医脏腑观

    藏象—基于象思维的中医脏腑观

  • 2.2气血津液—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津液—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第三章中医学的病理观

    中医学的病理观

  • 3.1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

  • 3.2 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 第四章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

  • 4.1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

  • 4.2闻而知之谓之圣— 闻诊

    闻诊— 闻而知之谓之圣

  • 4.3问诊—问而知之谓之功

    问诊—问而知之谓之功

  • 4.4 切诊—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切诊—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 第五章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

    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

  • 5.1八纲辨证—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辨证的纲领

  • 5.2脏腑辨证—辨证的核心

    八纲辨证—辨证的纲领

  • 第六章养生、预防和治则

    养生、预防和治则

  • 6.1养生

    养生——中医的传统特色

  • 6.2预防

    预防—中医“治未病”

  • 6.3治则—“治病求本”思想指导的治疗原则

    治则—“治病求本”思想指导的治疗原则

  • 第七章中药基本知识总论

    中药基本知识总论

  • 7.1概述

    中药基本知识概述

  • 7.2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

  • 7.3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

    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

  • 7.4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

  • 第八章常用中药

    常用中药

  • 8.1 解表药

    解表药

  • 8.2清热药

    清热药

  • 8.3 泻下药

    泻下药

  • 8.4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 8.5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

    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

  • 8.6温里药

    温里药

  • 8.7 理气药

    理气药

  • 8.8止血药

    止血药

  • 8.9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 8.10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 8.11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

  • 8.12补虚药

    补虚药

  • 第九章方剂基本知识总论

    方剂基本知识总论

  • 9.1概述

    概述

  • 9.2方剂与治法

    方剂与治法

  • 9.3 方剂的组方基本结构

    方剂的组方基本结构

  • 9.4 剂型和方剂的变化形式

    剂型和方剂的变化形式

  • 9.5方剂的煎服方法

    方剂的煎服方法

  • 第十章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

  • 10.1 解表剂

    解表剂

  • 10.2泻下剂

    泻下剂

  • 10.3和解剂

    和解剂

  • 10.4清热剂

    清热剂

  • 10.5 温里剂

    温里剂

  • 10.6 补益剂

    补益剂

  • 10.7理气剂

    理气剂

  • 10.8理血剂

    理血剂

  • 10.9祛湿剂

    祛湿剂

  • 10.10 祛痰剂

    祛痰剂

  • 10.11治风剂

    治风剂

  • 10.12消食剂

    消食剂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中医学概论

    0.1 绪论

    视频数1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1 阴阳学说

    1.2 五行学说

    视频数2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2.1 藏象—基于象思维的中医脏腑观

    2.2 气血津液—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视频数15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中医学的病理观

    3.1 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

    3.2 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视频数18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

    4.1 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

    4.2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闻诊

    4.3 问诊—问而知之谓之功

    4.4 切诊—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视频数11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

    5.1 八纲辨证—辨证的纲领

    5.2 脏腑辨证—辨证的核心

    视频数8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养生、预防和治则

    6.1 养生

    6.2 预防

    6.3 治则—“治病求本”思想指导的治疗原则

    视频数7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中药基本知识总论

    7.1 概述

    7.2 中药的性能

    7.3 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

    7.4 中药的用法

    视频数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常用中药

    8.1 解表药

    8.2 清热药

    8.3 泻下药

    8.4 祛风湿药

    8.5 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

    8.6 温里药

    8.7 理气药

    8.8 止血药

    8.9 活血化瘀药

    8.10 化痰止咳平喘药

    8.11 平肝熄风药

    8.12 补虚药

    视频数33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方剂基本知识总论

    9.1 概述

    9.2 方剂与治法

    9.3 方剂的组方基本结构

    9.4 剂型和方剂的变化形式

    9.5 方剂的煎服方法

    视频数5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常用方剂

    10.1 解表剂

    10.2 泻下剂

    10.3 和解剂

    10.4 清热剂

    10.5 温里剂

    10.6 补益剂

    10.7 理气剂

    10.8 理血剂

    10.9 祛湿剂

    10.10 祛痰剂

    10.11 治风剂

    10.12 消食剂

    视频数23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