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母婴护理最早源于产科学,主要研究女性在妊娠、分娩、产褥及婴儿期四个时期中孕产妇、胚胎、胎儿、新生儿及婴儿等所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针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
●1.1绪论
母婴护理最早源于产科学,主要研究女性在妊娠、分娩、产褥及婴儿期四个时期中孕产妇、胚胎、胎儿、新生儿及婴儿等所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针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内生殖器位于骨盆内,骨盆的结构及形态与分娩密切相关;骨盆底组织承托内生殖器官,协助保持其正常位置。内生殖器与盆腔内其他器官相邻,而且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也有密切联系。盆腔内某一器官病变可累及邻近器官。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
●2.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骨盆的结构及形态与分娩密切相关,骨盆底组织承托内生殖器官,协助保持其正常位置。本节重点介绍骨盆的组成、骨盆的骨性标志和分界、骨盆的类型及盆底组织。 女性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系指耻骨联合至会阴和两股内侧之间的组织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和会阴。本节重点介绍女性外生殖器的位置及作用。 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输卵管和卵巢又合称为子宫附件或附件。本节重点介绍女性内生殖器的位置及作用。
-
●2.2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其中以生殖系统的变化最为显著。熟悉其生理变化,是诊治及护理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基础。本节重点介绍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调节及意义。
-
第三章正常妊娠期管理
妊娠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孕母在妊娠期经历了母体的妊娠变化,为孕育宝宝做了充足的准备。本章重点介绍妊娠生理、妊娠期母体的变化、妊娠诊断、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
●3.1妊娠生理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成熟的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妊娠是非常复杂而变化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本节重点介绍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正常妊娠280天总计40周。妊娠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分化发育,形成胚胎、胎儿,每一时期胚胎和胎儿的发育都在持续进行。本节重点介绍不同孕周胚胎、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
●3.2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妊娠期在胎盘激素和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下,母体全身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生理性的变化,以适应与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同时为分娩、哺乳做好准备。熟悉妊娠期的母体变化,有助于护士帮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常见生理症状与护理,减轻孕妇焦虑;帮助孕妇及家庭成员识别潜在的或现存的病理变化。积极诊治,有助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本节重点介绍妊娠期母体的各种变化及意义。
-
●3.3妊娠诊断
根据妊娠不同时期的特点,将妊娠分为三个时期:妊娠13周末及以前称为早期妊娠,第14~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为晚期妊娠。本节重点介绍各妊娠时期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3.4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妊娠期管理主要通过产前保健工作完成。产前保健主要包括定期产前检查,评估妊娠期妇女的健康史内容。本节重点介绍妊娠期妇女健康史评估及推算预产期。 妊娠期身体评估是妊娠期间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估获得妊娠期健康资料,指导孕妇正确孕期营养、自我监护和用药。本节重点介绍妊娠期妇女的身体评估内容。 妊娠期的护理包括产前检查和保健,对孕妇的定期产前检查、指导孕期营养和用药,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妊娠,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监护等,以保证母儿的健康,直至安全分娩。本节重点介绍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内容。 母体是婴儿成长的环境,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妊娠期间孕妇必须增加营养的摄入以满足自身及胎儿的双重需要。本节重点介绍妊娠期妇女的健康指导内容。
-
第四章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经过漫长的十月怀胎,在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到来之际,产妇及家属的心情是激动而紧张的。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如何帮助产妇及家属安全舒适地度过这一时期呢?本章重点介绍影响分娩的因素、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内容。
-
●4.1影响分娩的因素
影响分娩的四个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只有4个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才能经阴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本节重点介绍影响分娩的4个因素。
-
●4.2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转是指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沿骨盆轴下降过程中,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临床上枕先露占95.75%~97.75%,又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本节重点介绍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
●4.3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
分娩发动之前,出现一些征兆,预示孕妇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先兆临产。在见红24~48h后开始发动产程,第一产程开始。因第一产程时间较长,为防止发生异常,需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产道等有无异常。本节重点介绍第一产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
●4.4第二产程妇女的护理
第二产程是胎儿娩出期。应严密观察胎心、宫缩及胎心露下降情况,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是缩短第二产程的关键。本节重点介绍第二产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
●4.5第三产程妇女的护理
第三产程是胎盘娩出期。重点进行新生儿的专科评估,产妇的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了解胎盘剥离征象。本节重点介绍第三产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
第五章正常产褥期管理
掌握产褥期的妇女的生殖器官生理变化,能指导产褥期妇女进行正确评估、会阴护理及学会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
●5.1子宫复旧的进行
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就是子宫,主要表现为子宫复旧。在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称为子宫复旧,一般为6周。
-
●5.2产后各系统的变化
产后乳房的主要变化就是泌乳,包括乳汁的产生和射乳两个方面。血液及血液系统的变化,是原有心脏病的患者在产后72小时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
●5.3正常产褥期妇女及家属的心理调适
护理人员要关注母亲和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心理、情绪的变化,并针对新生儿的家庭成员进行健康宣教,引导他们重视心理问题,更好的彼此配合,陪伴孩子的成长。
-
●5.4产后评估
产褥期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产妇及家庭成员适应新生命降临以后的角色转换。使产妇、新生儿和整个家庭成员健康。因此护士必须在准确评估产妇生理、心理、社会反应的基础上,提供及时准确的护理。
-
●5.5产后生殖系统护理
评估乳房、乳头、乳汁,针对产褥期妇女,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分析,确定护理诊断,从而制定专业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
●5.6产后保健指导
乳房的具体护理方法及异常乳房情况如何处理,产褥期的健康保健指导。
-
第六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各种妊娠合并症与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相互影响。包括妊娠合并心脏病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点和护理。学生应学会对妊娠合并症孕产妇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
-
●6.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概述及处理原则
妊娠合并心脏病中先心病占35%-50% 居首位;其他还有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心肌炎;各种心律失常;贫血性心脏病等。本节重点介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相关知识点。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围生期严重的合并症,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 ,位居非直接产科死因的第1位。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衰和感染。加强孕期保健可降低心衰发生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本节重点介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相关护理知识。
-
●6.2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对糖尿病病人有哪些影响呢?妊娠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血糖增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本节重点介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护理知识。
-
第七章高危妊娠管理
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有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其范畴基本包括了所有的病理产科。在妊娠各期均应当对孕产妇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纳入高危妊娠管理系统,及早给予诊治,以促进良好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本章重点介绍高危妊娠概述、高危妊娠监护、胎儿窘迫内容。
-
●7.1高危妊娠概述
妊娠期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有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都属于高危妊娠范畴。本节重点介绍高危妊娠概述内容。
-
●7.2高危妇女、胎儿的监护
依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目前国内已普遍实行孕产期系统保健三级管理,推广使用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不断提高高危妊娠的检出率、随诊率、住院分娩率。本节重点介绍高危妇女、胎儿的监护内容。
-
●7.3胎儿宫内安危监测
胎儿宫内安危也是孕妇要注意和了解的内容,可通过计数胎动、电子胎心监护、胎儿生物物理检测等方法进行监护。本节重点介绍胎儿宫内安危监测内容及临床意义。
-
●7.4胎儿窘迫的护理评估
完整的高危妊娠监护包括婚前、孕前的保健咨询工作,对不宜结婚或不宜生育者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孕前及早孕期的优生咨询及产前诊断工作。本节重点介绍胎儿窘迫的护理评估内容。
-
●7.5胎儿窘迫的护理
孕早期定期产检;孕中期即开始筛查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孕晚期监护及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及安危情况,监测胎儿-胎盘功能及评估胎儿成熟度。本节重点介绍胎儿窘迫的护理内容。
-
第八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本章节要求学生掌握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评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医患沟通,重点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特点,以取得理解,配合医护人员抢救。
-
●8.1流产
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本节内容仅限于自然流产。胚胎着床后31%发生自然流产,其中80%为早期流产。
-
●8.2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其中输卵管异位妊娠最常见,约占95%,本节仅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相关护理知识。
-
●8.3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妊娠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节重点介绍前置胎盘的相关护理知识。
-
●8.4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疾病发展迅速,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本节重点介绍胎盘早剥的相关护理知识。
-
●8.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为15%-20%。该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
●8.6羊水量异常
正常妊娠时羊水的产生和吸收处于动态平衡中。若羊水产生和吸收失衡,将导致羊水量异常。羊水量异常不仅可预示潜在的母胎合并症及并发症,也可直接危害围产儿安全。本节重点介绍羊水量异常的护理。
-
第九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影响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其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素之间不能互相适应,使分娩进展受到阻碍,称为异常分娩,俗称难产。难产与顺产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顺产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难产,难产处理及时又可转为顺产。因此,我们从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儿及胎位异常这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导致难产的各种因素,当出现异常分娩时,怎样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保障母儿安全。
-
●9.1产力异常
产力异常的分类,病因,对母儿的影响以及对产力异常产妇护理评估,重点掌握产力异常产妇的身体状况评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正确识别产力异常的类型。 根据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为子宫收缩乏力妇女提供整体护理。 根据子宫收缩过强妇女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为子宫收缩过强妇女提供整体护理。
-
●9.2产道异常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包括了骨产道和软产道,软产道有包括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外阴等。产道异常呢?包括骨产道异常及软产道异常,临床上我们常以骨产道异常多见。
-
●9.3胎儿及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包括胎头位置异常,臀先露和肩先露。其中头位异常比较常见的是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特别是持续性枕横位是剖宫产指征之一。臀先露是产前最常见的一种胎先露的异常,那么肩先露对胎儿是非常不利的。一般很容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死胎、围产儿死亡、子宫破裂等威胁母婴安全。
-
第十章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不容忽视,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分娩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产程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
●10.1早产的护理
我国早产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5%~15%。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较难适应外界生活,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预后越差。随着早产儿的治疗及监护手段不断进步,其生存率明显提高、伤残率有下降。本节重点介绍早产的相关护理知识。
-
●10.2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胎膜早破是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正常的胎儿,是在完整的胎膜里受到保护。一旦胎膜比胎儿先于临产已经破裂了,这时候羊水会流出来,细菌也会由破口进入,这个疾病是比较危险的疾病。本节重点介绍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护理知识。
-
●10.3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随着我国孕期保健工作的健全和产科工作质量的提高。这个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子宫破裂的发病率是衡量产科工作质量的标准。多发于经产妇,尤其是多产妇最常见。本节重点介绍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护理知识。
-
●10.4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羊水栓塞最早在1941年首先提出,在分娩期死亡产妇的肺血管中发现羊水有形成分,故命名为“羊水栓塞”。但近年的研究认为羊水检塞的核心问题是过敏,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后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所以一旦确诊,应迅速抗过敏。本节重点介绍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护理知识。
-
●10.5产后出血的护理
健康的产妇为什么不会出现呢,产后怎样止血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本节重点介绍产后出血的病因和处理原则。
-
第十一章产褥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疾病一起被称为产妇死亡的四大因素。因此尽早发现异常产褥感染并及时处理,对挽救产妇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重点介绍产褥感染、晚期产后出血、产后心理障碍内容。
-
●11.1产褥感染
引发产褥感染的诱因很多,正常女性生殖道对外界致病因子有一定的防御功能,阴道有自净作用,羊水中含有抗菌物质,正常妊娠和分娩通常不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本节重点介绍产褥感染的诱因及病原体内容。 产褥感染的途径很多,产褥病率的主要原因使产褥感染,也可由生殖道以外的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乳腺炎、血栓性静脉炎等原因所致。本节重点介绍产褥感染的护理评估内容。 产妇因产后护理不当常发生产褥感染,对产妇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进行健康指导能大大减少产褥率的发生。本节重点介绍产褥感染的护理内容。
-
●11.2晚期产后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各地产前保健及产科质量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各地剖宫产率的升高,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本节重点介绍晚期产后出血的内容。
-
●11.3晚期产后心理障碍
WHO把与产褥期有关的精神和行为紊乱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类。前者是指产褥期抑郁,也称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约为15%~20%,后者是指产后精神病,发病率是1%~2%。产后心理障碍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疾病模式,对产妇身心恢复及新生儿健康成长均有不良影响,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节重点介绍晚期产后出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