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蛋白质作为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无处不在。体内的大部分生命活动是在蛋白质的参与下进行的。蛋白质化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把蛋白质化学相关内容与日常生活实例相联系。
-
●1.1生命物质主要元素组成
该节主要介绍了生命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碳元素作为生物体内最基本、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由于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碳碳之间可形成4个共价键,可形成线性、分支、环状;另外,碳元素还可以与N、O、H形成共价键并形成不同的功能基团;分析了四大类有机分子元素组成的结构基础。
-
●1.2 氨基酸的结构
该节主要介绍了组成蛋白质的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特点、通式;以及根据氨基酸侧链R基团化学结构、在生理pH条件下R基团极性及带电情况进行的分类,并介绍了每类氨基酸的特点;同时,引入了新发现的组成蛋白质的第21种氨基酸--硒半胱氨酸、第22种氨基酸--吡咯赖氨酸。
-
●1.3特殊的氨基酸
特殊的氨基酸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该节课程内容主要从甘氨酸、脯氨酸、含硫氨基酸、羟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几个角度,分析了它们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蛋白质的结构形成、功能发挥以及酶活性的调控中的特殊作用。
-
●1.4蛋白质的结构(Ⅰ)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该节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了蛋白质一级结构肽键的形成、肽链一级结构的表示方法;同时讲解了蛋白质高级结构中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 、β-转角,超二级结构、模体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同时分析了一级和高级结构的特点一级在蛋白质功能发挥中的作用。
-
●1.5蛋白质的结构(Ⅱ)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该节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了蛋白质一级结构肽键的形成、肽链一级结构的表示方法;同时讲解了蛋白质高级结构中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 、β-转角,超二级结构、模体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同时分析了一级和高级结构的特点一级在蛋白质功能发挥中的作用。
-
●1.6维系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
蛋白质正常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其结构的稳定基础之上的。在该节的课程内容中,主要讲解了维系蛋白质结构稳定的作用力:共价相互作用和非共价相互作用。共价相互作用包括肽键和二硫键;非共价相互作用包括氢键、离子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分析了各种作用力在不同蛋白质结构层次中发挥的作用。
-
●1.7蛋白质生物学功能(举例)
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在本节课程内容中,主要从蛋白质的催化功能、调控作用、运动支持、贮存运输、免疫保护、信息传递、氧化供能、防御蛋白,以及蛋白质作为支架结构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
●1.8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Ⅰ)
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该节课程内容从经典的Anfinsen实验、分子病、同源蛋白质,阐述了蛋白质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以及与蛋白质功能之间的关系;以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为例,从氧合曲线和别构效应两个角度,阐述了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同时引入蛋白质构象疾病加以佐证。
-
●1.9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Ⅱ)
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该节课程内容从经典的Anfinsen实验、分子病、同源蛋白质,阐述了蛋白质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以及与蛋白质功能之间的关系;以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为例,从氧合曲线和别构效应两个角度,阐述了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同时引入蛋白质构象疾病加以佐证。
-
●1.10蛋白质与生活
蛋白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该节课程内容从日常生活实例,比如,如何考虑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美容保健(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面膜的结构组成、特点)以及烫发护发的化学机制,阐述了蛋白质的结构组成特点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
第二章核酸化学
核酸作为生命遗传物质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化学这一章,重点介绍了核酸、核苷酸、核苷以及碱基的分子结构特点;讲解了典型的DNA双螺旋结构,同时阐述了RNA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它所对应的生物学功能。
-
●2.1核苷酸
核苷酸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小分子, 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参与多项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生物编码遗传信息。本次课重点介绍核苷酸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
-
●2.2DNA的双螺旋结构
早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首次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阐明了DNA储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机理,让人类第一次认识到我们体内遗传物质的二级结构,还为DNA遗传信息储存和表达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本次课主要介绍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
●2.3RNA的种类与结构
RNA同样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分子,在细胞内它与蛋白质共同参与基因的表达和表达过程的调控。与DNA相比,RNA分子较小,但RNA的种类和结构多种多样。本次课主要给大家介绍mRNA、tRNA和rRNA三种比较重要的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章糖类化学
糖类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生物体的结构原料,也是生物体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原料。糖类化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单糖及其衍生物、二糖、多糖的结构特点,包括单糖的构型、异头物以及糖苷键的类型和连接方式;讲解了多糖如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等在生物化学分析中重要的应用实例;同时,阐述了多糖中糖胺聚糖以及糖复合物的结构、功能与人们日常生活及健康的相互相联系。
-
●3.1糖类化合物(Ⅰ)
该节课程主要介绍了单糖结构中构型的界定、异头物的形成;重点强调了糖类结构中糖苷键的类型以及连接的方式;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实例,介绍了单糖以及衍生物如糖醇、糖胺、糖醛酸等所发挥的生物作用;分析了多糖、多糖复合物中一些特殊物质与生化利用、生命现象和生命大健康之间的关系。
-
●3.2糖类化合物(Ⅱ)
该节课程主要介绍了单糖结构中构型的界定、异头物的形成;重点强调了糖类结构中糖苷键的类型以及连接的方式;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实例,介绍了单糖以及衍生物如糖醇、糖胺、糖醛酸等所发挥的生物作用;分析了多糖、多糖复合物中一些特殊物质与生化利用、生命现象和生命大健康之间的关系。
-
第四章脂类化学
脂质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有机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脂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脂类结构中的醇、天然存在脂肪酸的结构以及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同时举例说明食用油成分组成以及食用时的要求;分析了脂肪、磷脂和固醇的两性分子性质;以细胞膜结构模型作为基础,阐明了脂类、膜蛋白在细胞膜上分布的特点和功能。
-
●4.1脂类与生物膜(Ⅰ)
该节课程主要介绍了脂类结构中的醇(包括甘油、鞘氨醇和固醇)、天然存在的脂肪酸的结构特点,同时分析了脂类结构中两性分子的性质是作为细胞膜成分的结构基础。脂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课程中以必需脂肪酸为例,阐明了必需脂肪酸的结构特点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关系。
-
●4.2脂类与生物膜(Ⅱ)
该节课程主要介绍了脂类结构中的醇(包括甘油、鞘氨醇和固醇)、天然存在的脂肪酸的结构特点,同时分析了脂类结构中两性分子的性质是作为细胞膜成分的结构基础。脂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课程中以必需脂肪酸为例,阐明了必需脂肪酸的结构特点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关系。
-
第五章酶
酶在生物体内无处不在,生物体内众多的生化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的催化效率。酶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酶的分类、作为生物催化剂的催化特点,阐明了酶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分子机制;同时,以胰凝乳蛋白酶、酶竞争性抑制与药物设计为实例,分析了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特点以及酶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
●5.1生物催化剂-酶((Ⅰ)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该节课程介绍了酶的概念,酶学研究历程中一些特殊酶的发现;分析了酶具有高效性是因为能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机制,并引入相关学说——中间复合物学说和过渡态互补学说;同时,在酶专一性学说(锁钥假说、 诱导契合假说和过渡态互补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酶对底物选择的专一性,如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
●5.2生物催化剂-酶((Ⅱ))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该节课程介绍了酶的概念,酶学研究历程中一些特殊酶的发现;分析了酶具有高效性是因为能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机制,并引入相关学说——中间复合物学说和过渡态互补学说;同时,在酶专一性学说(锁钥假说、 诱导契合假说和过渡态互补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酶对底物选择的专一性,如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
●5.3酶活性中心特点
酶蛋白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是因为酶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区域-活性中心。该节课程主要介绍了酶活性中心的特点、组成(包括结合基团、催化基团)以及酶活性中心的疏水性环境;同时,引入了对于维持酶活性具有重要作用的必需基团这一概念,以及酶在发挥催化作用时具有柔性的构象变化特点。
-
●5.4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机制(Ⅰ)
酶蛋白相比于非生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在该节课程中,详细阐明了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机制,如邻近定向效应、广义的酸碱催化、静电催化、金属催化、共价催化、底物形变等;同时,以蛋白酶为具体实例,根据酶活性中心催化基团的性质,介绍四类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
-
●5.5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机制(Ⅱ)
酶蛋白相比于非生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在该节课程中,详细阐明了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机制,如邻近定向效应、广义的酸碱催化、静电催化、金属催化、共价催化、底物形变等;同时,以蛋白酶为具体实例,根据酶活性中心催化基团的性质,介绍四类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
-
●5.6胰凝乳蛋白酶
胰凝乳蛋白酶是胰脏分泌的、专一性水解芳香族或者具有较大非极性侧链氨基酸羧基侧肽键的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该节课程以胰凝乳蛋白酶为实例,介绍了该酶的分泌、酶原的激活过程及生物学意义、酶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详细阐明了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机制;同时,讲解了了胰凝乳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
●5.7酶竞争性抑制与药物设计(Ⅰ)
酶具有专一性和高催化效率,但是它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等。该节课程主要讲解了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特点、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动力学特点;分析了磺胺类药物设计的分子基础及其临床应用;同时,以抑制核苷酸合成中四氢叶酸FH4的生成为实例,阐明了一些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且介绍了一些抗代谢物作为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病毒和抗癌的作用机理。
-
●5.8酶竞争性抑制与药物设计(Ⅱ)
酶具有专一性和高催化效率,但是它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等。该节课程主要讲解了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特点、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动力学特点;分析了磺胺类药物设计的分子基础及其临床应用;同时,以抑制核苷酸合成中四氢叶酸FH4的生成为实例,阐明了一些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且介绍了一些抗代谢物作为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病毒和抗癌的作用机理。
-
第六章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生物有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时,时刻进行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同时伴随能量的消耗与生成。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这一章,主要讲解了能量通用货币—ATP及其它高能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讲解了生物氧化的两大类型:底物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组成、功能;最后,详细分析了线粒体内膜上ATP合酶合成ATP的分子结构基础、假说以及机制。
-
●6.1高能化合物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全部过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在该节课程中,介绍了ATP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能存在的主要形式,主要讲解了ATP分子的结构组成以及进行能量转移的多种形式;同时,引入了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并分析了多种高能化合物在代谢中的作用。
-
●6.2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是指有机分子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形成ATP的过程,包括物质分解和产能。该节课程主要讲解了生物氧化的特点、二氧化碳生成的方式以及氧化磷酸化的两种类型:底物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详细分析了电子传递链的组成、电子传递的特点以及电子传递偶联磷酸化形成ATP的化学渗透假说;从整体上阐明了生物氧化过程中CO2、H2O以及ATP的生成三个重要问题。
-
●6.3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Ⅰ)
ATP是生命活动通用的能量“货币”,时时刻刻参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合成能量货币ATP的“印钞机”是ATP合酶。在该节课程中,主要讲解了线粒体ATP合酶的分布、组成及结构特点;详细分析了ATP合酶作为自然界最小的分子马达合成ATP的分子机制;同时,在课程中引入了ATP合酶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实例。
-
●6.4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Ⅱ)
ATP是生命活动通用的能量“货币”,时时刻刻参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合成能量货币ATP的“印钞机”是ATP合酶。在该节课程中,主要讲解了线粒体ATP合酶的分布、组成及结构特点;详细分析了ATP合酶作为自然界最小的分子马达合成ATP的分子机制;同时,在课程中引入了ATP合酶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实例。
-
第七章糖代谢
糖代谢包括糖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糖的分解代谢主要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糖醛酸途径和乙醛酸循环等。糖代谢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以及糖合成代谢中的糖异生、糖原合成的生化历程、特点、调控以及生物学意义;同时,以糖代谢中的三个重要酶为例,阐明了同工酶的特点、存在的生物学意义;最后,结合糖代谢以及氧化磷酸化相关内容,综合分析了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类型和抑制位点,并与实际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相联系。
-
●7.1糖酵解(Ⅰ)
广义的糖酵解,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并生成少量ATP的过程。在该节课程中,介绍了血糖的来源与利用,主要讲解了糖酵解生化历程中的十步反应、特点及三个关键酶的调控;同时强调了糖酵解途径,能量ATP消耗与能量ATP生成的位点;最后,分析了糖酵解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
●7.2糖酵解(Ⅱ)
广义的糖酵解,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并生成少量ATP的过程。在该节课程中,介绍了血糖的来源与利用,主要讲解了糖酵解生化历程中的十步反应、特点及三个关键酶的调控;同时强调了糖酵解途径,能量ATP消耗与能量ATP生成的位点;最后,分析了糖酵解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
●7.3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H2O的途径,也是三大类物质相互代谢相互转化的枢纽。在该节课程中,讲解了进入三羧酸循环的乙酰辅酶A的来源,详细阐述了三羧酸循环生化历程的八步反应、特点及三个关键酶的调控;最后,总结了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
●7.4戊糖磷酸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是葡萄糖有氧代谢的另一条途径,其特点是葡萄糖直接脱氢和脱羧,产生还原性辅酶NADPH与核糖-5-磷酸。在该节课程中,主要讲解了戊糖磷酸途径中两个阶段: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的生化历程、特点;阐述了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物学意义;最后分析了与戊糖磷酸途径代谢有关的疾病如蚕豆病、溶血性贫血和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
-
●7.5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在该节课程中,以糖代谢中的三个重要酶:乳酸脱氢酶、己糖激酶以及丙酮酸激酶的同工酶为实例,讲解了同工酶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分布;并以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为例,分析了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生理及临床意义;最后,阐述了肿瘤细胞内存在的瓦伯格效应的分子机制。
-
●7.6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广义的氧化磷酸化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抑制这两个过程的物质称为氧化磷酸化抑制。在该节课程中,主要讲解了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过程中抑制剂的类型、抑制的位点和分子机制;同时,讲解了糖代谢过程中底物水平磷酸化抑制剂的抑制;最后,分析了腺苷酸转位酶、ATP合酶的抑制剂;本节课程以砒霜等有机砷化合物为例,阐明了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在不同的糖代谢位点上的抑制机制。
-
●7.7糖异生
糖异生是指许多非糖物质如甘油、 丙酮酸、乳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等在肝脏中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该节课程中,主要讲解了糖异生生化历程中必需跨越的糖酵解过程中的三个不可逆的反应步骤、催化酶;分析了能进行糖异生的前体物质,总结了糖酵解与糖异生途径的异同;最后分析了糖异生的调控和生物学意义。
-
●7.8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糖原的分解与合成对于维持血糖的稳定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该节课程中,讲解了糖原分子的结构特点,详细阐述了糖原的分解及合成的生化反应历程和催化酶;重点介绍了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成酶的共价磷酸化修饰调控机制以及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在糖代谢调控中的作用特点;最后,分析强调了糖原合成中葡萄糖的活化形式UDPG的生成及作用。
-
第八章脂质代谢
脂质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三酰基甘油也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通过氧化放能给机体提供能量。脂质代谢这一章,主要讲解了脂肪酸β-氧化作用的生化历程、酶促反应特点;同时,介绍了脂肪酸其它的氧化方式;在合成代谢方面,讲解了酮体的生成利用及生物学意义;最后,阐明了在脂类代谢过程中,辅酶ⅡNADPH以及核苷三磷酸CTP在脂类合成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
●8.1β-氧化作用
脂肪酸的氧化方式主要为β-氧化,即从羧基端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乙酰CoA。在该节课程中,介绍了β-氧化学说的试验证据,主要讲解了脂肪酸的活化、β-氧化的生化历程以及奇数碳链脂肪酸的氧化;同时,以软脂酸作为实例,分析了β-氧化的循环过程、β-氧化产物的代谢去向以及1分子软脂酸通过β-氧化作用产生的ATP数量。
-
●8.2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分解生成的小分子物质混合物,包括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在该节课程中,主要讲解了在肝内酮体生成以及肝外酮体利用的生化历程、特点以及酶学原因;同时阐明了酮体生成的的重要生物学意义;最后,引入酮血症、酸中毒的病理现象,深入分析了酮血症、酸中毒产生的生化分子机制。
-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细胞内的组分一直在进行更新,蛋白质也在不停地进行降解与合成。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碳骨架可以氧化分解作为能量的来源;氨基酸也可以参与蛋白质及其它物质的合成。蛋白质的降解与氨基酸代谢这一章,重点讲解了蛋白质降解的两种主要方式;氨基酸脱氨的方式以及碳骨架进行彻底氧化的途径;同时,讲解了氨基酸从头合成碳骨架的来源以及与糖代谢之间的重要联系;同时,阐明了氨基酸代谢中一碳单位的形成与嘌呤核苷酸代谢之间的关系。
-
●9.1联合脱氨基作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是生物体含量最高的有机组分,而且还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重要途径。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放能,首先必须分解为氨基酸,随后氨基酸通过氨基代谢和碳骨架的代谢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本次课主要介绍氨基酸的脱氨代谢,以联合脱氨基方式为例来介绍一下氨基酸的各种脱氨基反应。
-
●9.2尿素循环
尿素循环,也称为鸟氨酸循环。它是高等动物、大多哺乳动物和脊椎动物体内排除氨毒的主要途径。本次课围绕氨的代谢命运,即氨的来源、氨的转运和由氨合成尿素三个方面,介绍尿素循环概况。
-
●9.3乙酰辅酶A与代谢
乙酰辅酶A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居于核心位置。在该节课程中,以乙酰辅酶A为核心,主要讲解了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乙酰辅酶A的来源、去路以及它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同时,介绍了乙酰辅酶A的发现和结构特点。以乙酰辅酶A为线索,通过该次课程内容学习,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包括糖类、脂类以及氨基酸代谢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进行了复习总结。
-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在体内发挥重要的作用,参与核酸的组成以及作为重要辅酶的组成成分等。食物来源的核酸以及体内的核酸,时时刻刻也在进行分解与合成,并受到严格的调控来保持核苷酸代谢的平衡。核苷酸代谢这一章,主要讲解了核苷酸中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以及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同时,分析了核苷酸分解代谢中尿酸的形成与高尿酸血症、痛风形成之间的关系;最后,从核苷酸合成代谢中抗代谢物的角度,阐述了抗癌药物抑癌和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
●10.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本节课从痛风的历史导入,主要讲述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概念和区别,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危害、痛风的临床表现、痛风的检验检查方法,以及痛风的发病原理和饮食禁忌。
-
第十一章DNA的生物合成
DNA的正确复制是遗传信息传递、表达的物质基础。DNA的复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DNA双链的解开、新链的合成以及错配核苷酸的修复等,都需要相应的酶和蛋白质来参与。DNA的复制这一章,以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为例,主要讲解了DNA复制的方式如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性复制等;同时,阐述了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和蛋白质因子等。
-
●11.1DNA的生物合成
DNA的准确复制是绝大多数生命体繁衍的基础,其整个生物合成反应是一个多酶参与的复杂过程。该过程受到精确的调控,其中DNA聚合酶的高效和校正机制是复制的关键。本次课主要介绍DNA复制的特点、所需要的酶和简要复制过程。
-
第十二章RNA的生物合成
RNA的生物合成是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阶段,它是以DNA为模板合成不同RNA的过程。RNA的转录与复制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转录的选择性,即遗传信息表达的选择性,也就是转录由时间和空间上的严格调控。RNA的生物合成这一章,主要讲解了原核生物RNA转录起始、延伸以及转录终止的方式;同时,详细介绍了RNA转录酶的催化特点;最后,讲解了三种主要RNA转录产物的加工方式。
-
●12.1原核生物RNA转录终止机制
原核生物转录终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依赖因子的转录终止,另一种是依赖因子的转录终止。本次课主要介绍这两种转录终止作用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