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组织中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学科。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组织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熟悉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思想脉络,了解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
●1.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内容
本节介绍了什么是组织,什么是管理,为什么组织需要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最新进展,组织行为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
●1.2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
本节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五个发展阶段。包括早期的工业心理学派、古典管理学派、行为学派、权变学派以及系统学派。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能更深入地了解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的思想脉络。
-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个体的行为千差万别,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是引起这种差别的两个重要原因,其中心理因素是本章介绍的内容。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个体的知觉与决策风格、人格特征、能力倾向、情绪调节功能、压力应对方式,以及态度和价值倾向如何对个体行为选择产生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个体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
-
●2.1认知与决策
本节介绍了知觉、归因与决策的定义和相关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个体认知的指导意义。知觉是指个体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知觉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并推断其原因的过程,称为归因,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解释和推断自己与他人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激励下属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决策在狭义上指的是在几种行为方案中做出选择,广义地说,决策还包括在做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本节关于知觉、归因与决策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西方管理学者与心理学者的研究。在中国的管理情境下,应当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立场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
-
●2.2价值观与态度
本节介绍了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内涵、态度的定义和相关理论。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工作价值观对员工行为和绩效都存在一定的影响。组织行为学关于价值观的研究侧重于个体层面,但是对于我国的组织管理来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特定事物所持有的较为持久且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与工作相关的态度。
-
●2.3能力
本节介绍了能力的概念和分类。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个体的能力是各种各样的,通常可以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力,很多关于能力的理论也对于能力有进一步更具体的划分。
-
●2.4人格
本节介绍了人格的定义、特征和中西方人格模型。在组织行为学中,将人格定义为与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大量研究探讨了对于人格的划分和测量,其中包括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大五模型、国内学者大七因素模型等。
-
第三章动机与激励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激励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各类激励理论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掌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特点、原则和方法。
-
●3.1基本理论
本节明确需要、动机、行为、激励的基本概念。
-
●3.2激励理论
本节介绍了激励的需要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介绍了激励的过程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强化理论。介绍了综合激励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群体心理与行为有着和个体心理与行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掌握群体心理与行为中的特征和规律,包括群体的定义和类型,群体的发展期,群体的结构,常见的群体行为,以及如何管理群体间的冲突。
-
●4.1群体发展的过程
本节介绍群体的两种定义,以及两种不同的划分方式,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最后介绍中国群体本位的文化。介绍群体形成的两个基础,即完成任务和共同命运,然后介绍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形成期、震荡期、规范化期、执行任务期、中止期。
-
●4.2群体的行为特征
本节介绍了一些典型的群体行为,它们包括:去个性化的行为、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惰化作用、从众行为、群体决策中的极化现象。群体冲突是指群体和群体之间发生的冲突。本节首先介绍了社会范畴化和社会身份认同概念,然后介绍了建立在社会范畴化基础上的刻板印象,其次介绍了群体间的冲突以及原因,最后介绍了如何解决群体冲突。
-
第五章团队
通过本章的学习和研讨,要求学生能够建立团队组成、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的管理框架,理解团队的特征和类型;理解团队过程管理的原理;理解团队效能的概念,掌握团队绩效评价的原理。团队管理的知识是现代组织行为管理的主要内容,本章的内容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素质和团队管理能力密切相关。
-
●5.1团队的特征
本节介绍了团队的特征,包括团队与一般的工作群体的差别;团队的作用;团队的规模;团队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类型的人;团队创建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相对应的管理方法。介绍了团队的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类型、团队与组织的结合形式、团队的多元化、团队的网络化等进行分类。
-
●5.2团队的管理过程
本节介绍了团队过程管理,包括团队目标的形成过程、团队领导风格、团队成员的选拔、团队成员的职能角色和团队角色、团队中的沟通、团队冲突、团队文化、团队规范、团队领导、团队决策等内容。
-
第六章领导
领导活动作为以领导者效应的发挥为轴心,以组织绩效提升为出发点和逻辑归宿的多元主体互动的社会现象,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与之相伴相随。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领导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领导理论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确主要领导理论的缘起、内涵及适用性。
-
●6.1领导经典管理理论
本节明确领导活动的四要素及经典领导理论。构成领导活动的四要素分别是:领导者、被领导者或追随者、领导环境和领导目标,这些要素之间互为因果,或其中某一要素为中介或调节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决定了领导有效性的影响要素及其彼此之间关系的复杂性。经典领导理论包括特质理论、多种类型的行为理论和多种类型的权变理论。
-
●6.2新型领导理论
本节介绍了主要几种新型领导理论。包括变革型、仆从型、道德型、本真型、共享型、魅力型、破坏型等其他新型领导理论。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了解领导的两面性及不同情境下领导风格的适配性。
-
第七章沟通
沟通是组织信息传递的途径,良好的沟通是组织高效运作的前提。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沟通的基本原理,区分不同类型的组织沟通方式,了解组织沟通可能面对的障碍及克服方法,明确跨文化沟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策略。
-
●7.1沟通的基本原理
本节需要掌握沟通的含义、过程,了解沟通的意义,能够对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进行区分。理解沟通的含义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沟通首先是意义的传递;沟通中传递的信息包罗万象,既可以是单纯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交流;沟通的目的是达到双方相互理解,而非意见一致;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学生应掌握沟通过程中的九大要素及两个黑箱操作过程(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了解沟通的意义以及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的区别。介绍了组织沟通的四种划分方式。包括根据沟通渠道划分、根据媒介形式划分、根据信息反馈划分和根据信息技术与组织沟通划分。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对不同的划分方式有所了解,做到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组织沟通方式。
-
●7.2组织沟通的障碍与克服
本节包括组织沟通的障碍与克服途径两部分。学生应清晰掌握组织沟通障碍的来源以及克服组织沟通障碍的有效途径。
-
第八章组织文化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组织文化的分类和测量方法,掌握组织文化建设的原理,以及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建设组织文化的特色理论、一般模式和发展趋势。
-
●8.1组织文化概述
本节明确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组织文化的分类和测量方法。
-
●8.2组织文化建设
本节介绍了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含义、步骤和实施艺术。介绍了中国组织文化建设的一般模式、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势。
-
第九章组织学习与创新
组织学习与创新是组织保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含义,熟悉组织学习的层次与过程,了解影响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因素,掌握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与特征,并了解学习型组织的本土化情况。
-
●9.1组织学习
本节需要掌握组织学习的定义,了解组织学习与个人学习的联系与区别,熟悉组织学习的层次以及已有研究所归纳的组织学习过程,知晓影响组织学习的个体、团队、组织以及社会层面等内外部因素。
-
●9.2组织创新
本节主要介绍组织创新及其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提升组织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学生应清晰掌握创新的含义,了解个体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含义、联系与区别,对影响组织创新的个体、组织和环境三大类因素有所了解,知晓组织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外部途径。
-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发展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企业的经济基础,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就是上层建筑。在内外经营环境因素持续变化的作用下,企业组织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些因素的影响。企业组织的这种调整就是组织的变革与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掌握组织变革发展规律和实践方法。
-
●10.1组织变革与发展概述
组织变革就其本质含义就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其组成的各个要素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维系组织生存、促进组织健全发展、体现组织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
●10.2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
组织变革是一个“除旧迎新”的过程,必然要打破原有组织的系统形态,触动原有组织内部的利益格局,改变原有的运作机制,这必将遭遇阻力,形成变革的不利条件。要成功实施组织变革就需要对组织变革的阻力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