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刑法概说
本章作为刑法通论部分,概括阐释我国刑法的基础内容。
-
●1.1刑法的概念与渊源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狭义的刑法)、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
-
●1.2刑法的任务与机能
刑法的任务: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具体任务是保护国家法益、社会法益和个体法益。 刑法的机能:法益保护、人权保障、行为规制和社会控制机能。
-
●1.3刑法体系与刑法解释
刑法的体系是刑法的组成和结构,包括总则、分则和附则。总则和分则包括章、节 、条、款、项。 刑法解释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释与说明,包括解释方法和解释结果。
-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阐述我国刑法典所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
●2.1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以及派生原则。
-
●2.2罪刑法定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具体体现等。
-
●2.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具体体现等。
-
●2.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本章界定我国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内具有效力。
-
●3.1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原则及其适用。
-
●3.2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溯及力。
-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造
本章从抽象意义上阐释犯罪的本质、概念和犯罪构成。
-
●4.1犯罪概念与特征
犯罪概念的类型、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和特征。
-
●4.2犯罪构造
犯罪构造的概念、类型、阶层与体系。
-
第五章构成要件该当性
阐释犯罪构造的第一个条件构成要件的要素。构成要件是犯罪行为对刑法保护客体所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和事实特征。
-
●5.1构成要件概述
构成要件的概念、特征、机能、种类、要素等,阐释构成要件该当性(符合性)的判断。
-
●5.2实行行为
实行行为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作为与不作为的成立条件。
-
●5.3构成要件的结果
构成要件结果的概念、特征、种类与地位。
-
●5.4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
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特征、判断方法和具体适用。
-
●5.5行为主体与身份犯
行为主体的概念、身份犯的概念、分类、具体情形以及单位犯罪等。
-
●5.6行为对象与保护客体
行为对象以及保护客体的概念、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
第六章违法性阻却事由
对形式上符合构成要件但实质上不具备实质违法性的行为进行分析。
-
●6.1违法性概述
违法性的概念与意义、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关系、违法性的实质、违法性阻却事由等。
-
●6.2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
●6.3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概念、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
第七章有责性
本章详细阐述有责性的各个要素以及认识错误的处理。
-
●7.1有责性概述
有责性的概念、本质、要素等。
-
●7.2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内容、程度;刑事责任年龄、精神障碍、生理功能丧失、醉酒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
●7.3故意
故意的概念、学说、构成要素、类型和判断方法;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
●7.4过失
过失的概念、学说、类型和判断方法;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
-
●7.5认识错误
认识错误的概念、分类和判断方法;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法律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具体事实的认识错误与抽象事实的认识错误、违法性阻却事由认识错误。
-
●7.6违法性意识及其可能性
违法性意识及其可能性的概念、理论和意义。
-
●7.7期待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的概念、理论渊源、判断标准和理论展望。
-
第八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分析研究故意犯罪过程的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
-
●8.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存在范围。
-
●8.2犯罪既遂形态
犯罪既遂的概念、特征、标准、类型和处罚原则。
-
●8.3犯罪预备形态
犯罪预备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处罚原则。
-
●8.4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处罚原则。
-
●8.5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处罚原则,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
第九章共同犯罪
本章讲述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形式以及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
●9.1共同犯罪概述
共同犯罪的概念、成立要件与认定、成立理论的。
-
●9.2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划分及其意义。
-
●9.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
●9.4特殊情形的共同犯罪
承继的共犯、共谋共同正犯、附加的共同正犯、择一的共同正犯等。
-
第十章罪数形态
本章确定一罪与数罪的划分标准,进一步分析复杂一罪中的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和处断的一罪的特征。
-
●10.1罪数判断标准
罪数形态的任务与意义、判断标准、罪数类型。
-
●10.2一罪的类型
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法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的一罪(结合犯、集合犯)和处断的一罪(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
-
第十一章刑事责任
本章阐释刑事责任的概念、功能、作用和具体判断。
-
●11.1刑事责任功能和作用
刑事责任是联结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纽带,刑事责任在刑事法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
第十二章量刑思维与量刑过程
本章在抽象的层面上阐释量刑思维以及量刑过程。
-
●12.1量刑思维与量刑过程
刑罚目的的各种理论以及在量刑过程中是如何考虑的。
-
第十三章刑罚裁量制度
本章详细阐释刑罚裁量中的四项制度:即累犯制度、自首与立功制度、数罪并罚制度、缓刑制度。
-
●13.1累犯
累犯的概念、分类、构成要件、刑事责任。
-
●13.2自首与立功
自首、坦白与立功的概念、种类、成立条件、刑事责任。
-
●13.3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的概念、原则和具体适用。
-
●13.4缓刑
缓刑的概念、成立条件和具体适用。
-
第十四章刑罚执行
本章阐述刑罚执行中的减刑和假释问题。
-
●14.1刑罚执行概述、减刑
刑罚执行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
●14.2假释
减刑的概念、适用条件、程序和刑期计算。
-
第十五章刑罚的消灭
本章阐述了时效和刑罚消灭的具体内容。
-
●15.1刑罚消灭概述
刑罚消灭的概念、特征、法定原因。
-
●15.2时效
追诉时效与行刑时效,我国刑法中追诉时效的期限和计算,追诉时效的中断与延长。
-
●15.3赦免
赦免的概念和种类、前科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