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
内经选读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30
开课时间2025/02/17 - 2025/06/26
课程周期19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内经选读》是理论提高课。

 

《内经》课程在于通过使学生了解中医学术的渊源、中医理论的形成过程及熟悉《内经》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各家观点,掌握《内经》的基本理论、重要原则及后世应用,从而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通过借助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学习通、微信公众号,完善相关学习资源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采用多种翻转教学方式,实现“方法—应用”迁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层次递进教学法,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该课程成绩评定由传统终结性评价逐渐转变为形成性、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由学习通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中国大学慕课成绩(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成绩占总成绩20%)和期中考成绩综合生成(占总成绩20%);课程结束后卷面考试占比40%。

 

总之该课程通过课程的建设、教学方法、思政元素挖掘改革为切入点,坚持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探究能力”为核心,基于以往

课程建设陈旧

教学方法传统

课程思政不足

三个问题

积极探索具有中医经典特色、融合现代传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内经选读》教学、学习新模式。

 

 

 

 

 

课程大纲

上篇:导读

1.1.0走进《内经》

1.2.0《内经》作者的传说

1.3.0《内经》的时代背景

1.4.0《内经》流传定稿

1.5.0《内经》的书名含义

1.6.0《内经》的研究法——类分注解

1.7.0《内经》的研究法——随文注解

1.8.0《内经》的研究法——校勘训诂

1.9.1《内经》的形成条件(一)

1.9.2《内经》的形成条件(二)

1.10.1《内经》的主要内容(一)

1.10.2《内经》的主要内容(二)

1.11.0《内经》的学术特点

1.12.1《内经》的研读要领(一)

1.12.2《内经》的研读要领(二)

1.12.3《内经》的研读要领(三)

第一单元测试

下篇 第一章:哲学思想

2.1.1气的一元论、气与形的转换 (一) 1102-1103(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

2.1.2 气的一元论、气与形的转换 (二) 1102-1103(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

2.1.3 气的升降出入、神机气立及天人一气(一)1105-1106-1109(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1.4 气的升降出入、神机气立及天人一气(二)1105-1106-1109(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2.1 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一)120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2.2 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二)120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3.0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具体运用 120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4.0 阴阳如何变化——阴阳的可分性1213(素问·阴阳离合论)

2.5.0 阴阳如何变化——阴阳的升降变化是事物发生发的本始120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6.1五行的生克承侮及亢害承制(一) 1216-1219

2.6.2五行的生克承侮及亢害承制(二)1216-1219

2.7.0 五郁的含义、治法及其临床应用 1220

第二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作业

下篇 第二章:藏象

3.1.1藏象的概念及五脏性能(一) 2102(素问·六节藏象论)

3.1.2藏象的概念及五脏性能(二) 2102(素问·六节藏象论)

3.1.3 藏象的概念及五脏性能(三) 2102(素问·六节藏象论)

3.1.4 藏象的概念及五脏性能(四) 2102(素问·六节藏象论)

3.2.1 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一)2101(素问·灵兰秘典论)

3.2.2 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二)2120(素问·灵兰秘典论)

3.3.1 奇恒之腑及魄门亦为五脏使(一)2103(素问·五藏別论)

3.3.2奇恒之腑及魄门亦为五脏使(二)2103(素问·五藏別论)

3.4.0 重胃气为什么重要?——脾与胃之间的关系2104(素问·太阴阳明论)

3.5.0“阳道实,阴道虚”的含义2104(素问·太阴阳明论)

3.6.1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脾的主时(一)2104(素问·太阴阳明论)

3.6.2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脾的主时(二)2104(素问·太阴阳明论)

3.6.3 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脾的主时(三)2104(素问·太阴阳明论)

3.7.1脏腑配属与气机关系(一)2105(素问·太阴阳明论)

3.7.2脏腑配属与气机关系(二)2106(素问·太阴阳明论)

3.7.3脏腑配属与气机关系(三)2107(素问·太阴阳明论)

3.8脏腑与形体诸窍关系2108(灵枢·脉度)

3.9五轮学说2110(灵枢·大惑论)

3.10.1 饮食入胃之后的生理变化(一)2201(素问·经脉別论)

3.10.2 饮食入胃之后的生理变化(二)2201(素问·经脉別论)

3.11心不受邪的机理(灵枢·邪客)

3.12.1 《内经》中“神”是什么?(一)2301(灵枢·本神)

3.12.2《内经》中“神”是什么?(二)2301(灵枢·本神)

3.13.1五脏与神机的关系(一)2303(灵枢·本神)

3.13.2五脏与神机的关系(二)2303(灵枢·本神)

3.14.1情志受伤及其临床表现(一)2302(灵枢·本神)

3.14.2情志受伤及其临床表现(二)2302(灵枢·本神)

3.15.0针刺本于神的原理 2301-2302(灵枢·本神)

3.16.0营卫之气有何重要性 2203(灵枢·营卫生会)

3.17.0 探寻“三焦”2204(灵枢·营卫生会)

3.18.0 汗和血的关系2204(灵枢·营卫生会)

3.19.1中医“六气”是什么?(一)2205(灵枢·決气)

3.19.2中医“六气”是什么?(二)2205(灵枢·決气)

3.20.0 再探“六气”2206(灵枢·決气)

3.21.0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生理作用及脏腑的生理功能2304(灵枢·本藏)

3.22.0一身之气”的生成和作用2207(灵枢·邪客)

第三单元作业

第三单元测试

下篇 第四章:病因病机

4.1.1灵枢·百病始生(一)(4102)

4.1..2灵枢·百病始生(二)(4102)

4.2.1素问·生气通天论(一)(4105)

4.2.2素问·生气通天论(二)(4105)

4.2.3素问·生气通天论(三)(4106)

4.3.0玉机真脏论

4.4.1素问·至真要大论(一)(4201)

4.4.2素问·至真要大论(二)(4201)

4.5.1素问·调经论(一)(4204)

4.5.2素问·调经论(二)(4204)

4.6.1素问·举痛论(一)(4205)

4.6.2素问·举痛论(二)(4205)

4.7.1五变(一)4111

4.7.2五变(二)4111

4.8.1海论(一)4203

4.8.2海论(二)4203

4.9.1贼风(一)4113

4.9.2贼风(二)4113

4.10.1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一)4211

4.10.2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二)4211

第四单元作业

第四单元测试

下篇 第五章:病证

5.3.2素问·痛证(二)(5302)

5.4.1素问·痹证(一)(5401-5402)

5.4.2素问·痹证(二)(5402-5404)

5.5.1素问·痿证(一)(5501-5502)

5.5.2素问·痿证(二)(5502-5503)

5.5.3素问·痿证(三)(5503)

5.6素问·水热穴论(5603)

5.7素问·汤液醪醴论(5605)

5.8.1素问·水胀(一)(5601)

5.8.2素问·水胀(二)(5601-5602)

内经病证序言

5.1.1素问·热论(一)(5101)

5.1.2素问·热论(二)(5102)

5.1.3素问·热论(三)(5103)

5.1.4素问·热论(四)(5103)

5.1.5素问·评热病论(五)(5105)

5.2.1素问·咳证(一)(5201-5203)

5.2.2素问·咳证(二)(5204)

5.3.1素问·痛证(一)(5301-5302)

第五单元作业

第五单元测试

下篇 第六章:诊法

6.1.1诊法原理(一) 6101(素问·五脏生成)

6.1.2诊法原理(二) 6104(灵枢▪外揣)

6.2.1脉应四时(一)6203-6204(素问·脉要精微论)

6.2.2脉应四时(二)6203-6204(素问·脉要精微论)

6.2.3脉应四时(三)6203-6204(素问·脉要精微论)

6.3.1气口独为五脏主的机理6212(素问·五藏别论)

6.3.2平人脉法6213(素问·五藏别论)

第六单元测试

下篇 第七章:论治

7.1.1因时制宜(一)7102、7105(素问·五常政大论)

7.1.2因地制宜(二)7103、7104(素问·五常政大论)

7.1.3因地制宜(三)7103、7104(素问·五常政大论)

7.1.4因地制宜(四)7103、7104(素问·五常政大论)

7.2.1神不使(一)7107(素问·汤液醪醴论)

7.2.2神不使(二)7107(素问·汤液醪醴论)

7.3.1正治(一)7201-7202(素问·至真要大论)

7.3.2正治(二)7201-7202(素问·至真要大论)

7.4.1反治(一)7202 7205(素问·至真要大论)

7.4.2反治(二)7202 7205(素问·至真要大论)

7.5.1因势利导(一)720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5.2因势利导(二)720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6.1用药法则(一)7208 7209 7214(素问·五常政大论)

7.6.2用药法则(二)7208 7209 7214(素问·五常政大论)

7.7.1五味所禁 五藏苦欲(一) 7210-7212(素问·藏气法时论)

7.7.2五味所禁 五藏苦欲(二) 7210-7212(素问·藏气法时论)

7.8.0饮食疗法7213 8010(素问·藏气法时)

7.9.1标本(一)7215-7216(素问·标本病传论)

7.9.2标本(二)7215-7216(素问·标本病传论)

7.10.0精神疗法 7222(素问·移精变气论)

第七单元测试

下篇 第八章:摄生

8.1.1 养身的原则与方法(一)8004 (素问·上古天真论)

8.1.2 养身的原则与方法(二)8004(素问·上古天真论)

8.2.1肾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一) 8005(素问·上古天真论)

8.2.2 肾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二)8005(素问·上古天真论)

8.3.0 夏病冬治、冬病夏治与治未病的养生原则 8007-8008-800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8.4.0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8001(灵枢·天年)

第八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