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共有77个教学微视频,共14章节,课程习题894道,视频总时长达560分钟。
二、本课程共48个学时,线上教学1.5学分,线下教学1.5学分。
三、本课程内容共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内容为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第二模块内容为毛坯成形;第三模块为零件成形。现配套线下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林江主编)。
四、教学计划如下:
模块一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4学时)
第二章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2学时)
第三章 合金的相结构与二元合金相图(4学时)
第四章 铁碳合金相图与碳钢(6学时)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4学时)
第六章 合金钢(4学时)
第七章 铸铁(4学时)
第八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2学时)
第九章 非金属材料及新材料(2学时)
模块二 毛坯成形
第十章 铸造(6学时)
第十一章 锻压(4学时)
第十二章 焊接 (4学时)
模块三 零件成形
第十三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6学时)
第十四章 零件选材与加工工艺分析(4学时)
五、授课方式介绍
基于在线课程“机械制造基础”开展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已经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利用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对每章节基础内容进行了自主学习,基本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过程;在课堂上再带着疑问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讨论中来,主要利用传统课堂开展重难点分析、学习交流与讨论,工程应用案例分析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互助、问题探究、工程运用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课后再通过在线平台对所学内容进行在线检测、作业练习和提升问题的讨论交流,有利于实现深度学习,发现更多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解决更多问题。课程教学各环节践行思政内容与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融合,通过知识点背后的科学故事,不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六、成绩评价: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线上成绩是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测试、考试、作业情况及论坛发帖”之成绩为计算依据,占总成绩的44%,各项目占比如下:
1)线上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4%,其比例构成如下:
(1)视频观看占30%;
(2)作业成绩占30%;
(3)测验成绩占30%;
(4)线上讨论占5%;
(5)笔记5%。
2)线上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
线下成绩是以课堂表现,课堂讨论活跃度、工程案例分析能力以及线下期末考试为计算依据,占总成绩的56%,各项目占比如下:
1)线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其比例构成如下:
(1)课堂考勤、课堂总体表现占50%;
(2)课堂讨论活跃度、工程案例分析能力占50%;
2)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本课程最终成绩=线上成绩*44% + 线下成绩*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