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
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5
开课时间2025/02/15 - 2025/06/30
课程周期20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将围绕行为问题处理的流程来展开,内容包括:行为的相关知识、行为问题的分类、正向行为支持的相关知识、行为问题的功能评估、如何制定正向行为支持目标、行为问题处理策略。


课程大纲

课程简介

  • 1.1 课程说课
  • 1.2 课程思政设计

行为的基本概述

  • 2.1 行为的基本概述
  • 2.2 行为发生的原理
  • 2.3 行为问题的界定
  • 2.4 行为问题的分类
  • 2.5 正向行为支持的起源
  • 2.6 正向行为支持的特征1
  • 2.7 正向行为支持的特征2
  • 2.8 推荐阅读文献
  • 2.9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2.10 单元测试

行为介入的理论与发展

  • 3.1 生物模式的行为介入
  • 3.2 行为模式的行为介入理论
  • 3.3 心理教育模式的行为介入理论
  • 3.4 人本模式的行为介入理论
  • 3.5 生态模式的行为介入理论
  • 3.6 认知和认知行为模式的行为介入理论
  • 3.7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3.8 单元测试

行为观察与记录

  • 4.1 行为观察的意义
  • 4.2 行为观察的注意事项
  • 4.3 行为记录的种类
  • 4.4 行为观察的信度和效度
  • 4.5 推荐阅读文献
  • 4.6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4.7 单元测试

行为的功能评估

  • 5.1 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内涵和意义
  • 5.2 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内容
  • 5.3 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方法1
  • 5.4 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方法2
  • 5.5 推荐阅读文献
  • 5.6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5.7 单元测试

建立正向行为目标

  • 6.1 建立正向行为目标
  • 6.2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6.3 单元测试

前事控制策略

  • 7.1 前事控制策略
  • 7.2 前事控制策略的实施原则
  • 7.3 推荐阅读文献
  • 7.4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7.5 单元测试

生态环境改善策略

  • 8.1 生态环境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
  • 8.2 生态环境改善策略
  • 8.3 推荐阅读文献
  • 8.4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8.5 单元测试

行为教导策略

  • 9.1 替代技能
  • 9.2 应对容忍技能
  • 9.3 一般适应技能
  • 9.4 示范
  • 9.5 提示
  • 9.6 塑造
  • 9.7 渐隐
  • 9.8 链锁
  • 9.9 行为契约
  • 9.10 推荐阅读文献
  • 9.1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9.12 单元测试

后果处理策略

  • 10.1 后果处理策略介绍
  • 10.2 强化和强化物的内涵
  • 10.3 强化物的类型及其选用原则
  • 10.4 强化的类型
  • 10.5 强化策略的应用原则
  • 10.6 消退
  • 10.7 惩罚
  • 10.8 代币制
  • 10.9 推荐阅读文献
  • 10.10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10.11 单元测试

其他因素策略的介入

  • 11.1 生物模式的介入策略
  • 11.2 人本模式的介入策略1
  • 11.3 人本模式的介入策略2
  • 11.4 心理教育模式的介入策略
  • 11.5 认知模式的介入策略
  • 11.6 推荐阅读文献
  • 11.7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11.8 单元测试

行为的维持与泛化

  • 12.1 行为学习的阶段
  • 12.2 行为的维持与泛化
  • 12.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12.4 单元测试

正向行为支持计划的实施与评价

  • 13.1 正向行为支持计划的实施原则
  • 13.2 各专业人员间的合作
  • 13.3 教师与家长间在行为介入上的合作
  • 13.4 教师与学生间在行为介入上的合作
  • 13.5 正向行为支持计划的评价
  • 13.6 推荐阅读文献
  • 13.7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13.8 单元测试

其他资源推荐

  • 14.1 相关课程推荐
  • 14.2 实训视频
  • 14.3 案例集
  • 14.4 优秀作业展示

课程总结

  • 15.1 课程总结
  • 15.2 课程思维导图